​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描绘春天的?大好河山跃然眼前、美不胜收

春天既是四季轮回中的第一个季节,同时也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大好时节。古代诗人虽然有“伤春悲秋”的文人情怀。

但是在面对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时,也禁不住用富有活力的诗句,去赞叹红花柳绿与姹紫嫣红。

从先秦时期开始古人就意识到了春天的重要性,《诗经·小雅·出车》中曾有:“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的诗句。

大意为春光明媚、草木茂盛,黄鹂鸟不停地欢叫,美丽的姑娘正在采撷香蒿。在春意盎然之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1)

宋代文人虽然多以词作闻名于世,但是很多词作大家创作的诗歌,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可以与唐诗相媲美。尤其是在描写四季诗歌领域,无论是立意、语言、思想还是情感与内涵方面,其实都毫不逊色于唐代诗歌。

王安石、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叶绍翁、朱熹等宋代文学家。创作的与“春天”有关的诗歌作品,不仅写出了古代春天的别致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别样情怀。在这些描绘春景的诗歌中也不乏佳篇名句。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2)

蕴含哲学思维的精致春天《春日》

在大家的印象中生活于南宋时期的朱熹只是一位理学家。事实上据史料记载朱熹,除了在理学方面有所建树之外。

他还是一位比较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作为南宋“儒学集大成者”,他也是唯一一位非孔子亲传弟子,而得以配享孔庙之人。

作为一位诗人朱熹曾创作过很多诗词作品,《春日》就是其中一首比较著名的诗歌作品。这首诗从表面上来看就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但如果深挖其内涵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首具有哲学思想的“哲理诗”。

朱熹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儒家学派代表人。他在这首《春日》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说白了就是想在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而将这种思想内涵寄托在“春日”中。其实也有春天就是希望的深刻寓意。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3)

1.《春日》创作背景

《春日》作为一首蕴含哲学思想的诗歌作品,其内涵往往都远远超出现实。有人通过研读这首诗歌认为,这是诗人朱熹游春踏青之作。但是从诗歌创作背景上来看,南宋时期的“泗水之滨”是金人实际统治区。

所以朱熹根本不可能跨过防线,悠然自得的去“泗水之滨”游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诗其实是朱熹的想象。

因为朱熹心中的圣人孔子曾居洙泗之上,为广大孔门弟子传道授业。而朱熹作为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这只能通过神游泗水的方式,来到达聆听圣人教诲的目的。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4)

2.《春日》赏析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在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阳光明媚的春天,诗人朱熹来到了“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春天光景让人耳目一新,在这样的环境中游春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但由于当时受到现实条件约束,朱熹也却只能“神游”泗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活在世间的凡夫俗子,又怎么能看出春天的真正面貌呢?你看那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红花绿柳,不正是春天来到时的信息吗。当然这两句诗也可以理解成,满眼的生机盎然其实就是春色。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5)

春天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眼中,是“无边光景”也是“万紫千红”。诗人虽然无法亲自到到“泗水之滨”。但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了,“泗水之滨”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出了想要瞻仰孔子讲学胜地的意图。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虽然他创作的诗歌存世数量并不多。但几乎每一首都堪称经典,比如,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游园不值》,以及《夜书所见》、《嘉兴界》等诗歌。直到现在依然受到很多人的青睐,而且《游园不值》一诗还被选入教科书。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6)

由于叶绍峰的身世相对来说比较坎坷,而且成年之后仕途也不是特别顺利。所以他创作的诗歌往往都蕴含一种孤寂之感。但是这首《游园不值》却与众不同,因为这首诗歌不仅节奏紧凑、语调明快,而且从诗歌感情方面来看也非常轻松、雀跃。

1.《游园不值》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这首诗创作于叶绍翁长居西湖之时。在绿意盎然的初春时节诗人受到朋友邀请,前往朋友独居的小园饱览春色。

但是当他来到朋友的居住地时,却发现柴门紧锁空无一人。虽然朋友爽约确实是一件不巧的事情,但是诗人站在门外却看到了另一番春天景色。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7)

实际上如果从这首诗歌表达的意境上来看,除了结束了满眼的春色之外,其实也蕴含了一定哲学道理。诗人通过描写一枝出墙而来的红杏,将春天的美景更加具体化。景色虽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汇,但是一枝红杏却将其具象化。

2.《游园不值》赏析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诗人站在园门外轻轻地敲击木门,但是敲了很多下依然没有人出来开门。这个时候诗人陷入思索之中,或许是园子主人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了他爱惜的青苔。所以我敲门的时候才不愿意给我开门。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8)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虽然诗人没有进入园子内部但是却不虚此行。因为满园的春色根本不会被木门关住,你看那墙头上有一只粉红色的杏花已经伸出园外。虽然诗人并没有进入小园中目睹满园的春景,但是却因为一枝红杏感受到了春意。

《游园不值》作为叶绍翁最知名的诗歌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广大文人推崇。虽然这首小诗看起来非常简单,而且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但是经过诗人润色之后却变成一首佳作。实际上人们通过爱惜这首诗歌,进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希望。

叶绍翁眼中的春天是满园“苍苔”与“一枝红杏”, 虽然看起来诗歌所描绘的景物比较简单。但是却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将春天景色浓缩在一枝红杏之上。这样不仅将春天的景色更加具体化,而且也让春色变成了容易触摸的实景。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9)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天美景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同时也是古代文人寄托在诗歌中的思想与感情。宋代诗人撰写的“春天”诗歌,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也可以让广大读者,通过文字魅力正去感受春天的和谐与温馨。

1.《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关于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目前众说纷纭。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是王安石乘舟路过瓜州之时,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诗中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让广大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10)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诗人乘坐的客船停在了瓜州渡口,当他放眼南望之时突然发现,原来京口与瓜州之间竟然隔着一条长江。诗人从故乡钟山乘船北上,当再次回头远望故乡之时却发现已经隔了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温暖和煦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河岸,实际上这一句也有感叹岁月匆匆人生易老之意。天色已晚明月当空诗人突然有一点感受,明亮的月光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11)

王安石作为一位几经沉浮的北宋政治家,以及可以与欧阳修、苏轼齐名的文学家。笔者认为他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一定是怀着极为浓烈的思想之情。当然也有人说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二次拜相赶往汴京的路上。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内心情感应该极为复杂。

2.《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诗。作为与朱熹齐名的宋代理学家,程颢在创作诗歌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在诗歌中融入哲学思想。从这首诗歌的题目来看,其实就是诗人在春天到来之际有感而发。

关于春天景色的古诗名句(为何诗词中的春天总是美不胜收)(12)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在一个云淡风轻的春天中午,诗人程颢外出前往河岸游览春色。一路上看到了茂盛的花草与长势喜人的柳树,这种悠闲自得的感觉确实令人羡慕不已。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人们看到诗人在中午时分外出游玩,都说他像一个逃学的少年,其实他们根本无法体会诗人游春之时的愉悦心情。实际上根本没有人会对这件事品头论足,这只是诗人想进一步表达,春天游玩的欢快心情而已。

程颢作为宋代诗坛上的知名诗人,虽然无法与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家相提并论。但是他在理学以及文学方面的成就,其实也非常值得后人品鉴与研究。

这首《春日偶成》其实写得非常随意,但正是因为这种随意才会给人一种,春天到来心情舒畅的感觉。

结 语

春天在宋代诗人的眼中就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既然有绿色的青苔也有粉红色的杏花。在天高云淡的春日里外出游玩或踏青,不仅是一种怡然自得的惬意行为,其实也是诗人们拥抱大自然的一种方式。当身心彻底融入大自然中之时,一切的烦恼与忧愁都将随春风而去。

春天是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诗人们抒发给人情感的重要季节。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只有把握住美好的春光才能让心情更加惬意,同时也可以让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宋代诗人在描写春天之时往往都会寄情于景。将对生活以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生机盎然的春色之中。这样不仅可以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同时也可以让充满压力的人生得到舒缓。当然也有很多人拥有无尽的“伤春”情怀。

但笔者认为在四季轮回中的第一个季节,一定要做好人生规划切莫浪费时间。毕竟一旦错过了充满勃勃生机与希望的春天。接下来需要面临的就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愁苦与哀怨了。

【参考文献】

李承宏《“诗眼”之争——《泊船瓜洲》》

陈永林《诗韵·诗意·诗境《泊船瓜洲》》

魏晋《未觉诗情与道妨——朱熹《春日》解析》

陈鸿秀《读朱熹"理趣"诗《观书有感》和《春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