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从出世到到最后成佛,一路上可以说是杀伐不断,从花果山刚出世,成为美猴王,到大闹天宫之前,就杀过不少的人、仙和妖。再到西行路上,虽然有所收敛,但是也沾过不少的血腥,犯过不少的戒。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西游记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1)

但是就是这样的孙悟空,在西天取经之后,就修成正果,被封为了斗战胜佛,给人感觉好像是挺突然的。很多人就奇怪了,孙悟空一路西行,虽然说也是没有以前那么顽劣了,相对来说守规矩了,但是说他是一个和尚的话,也算不上,怎么就突然成佛了呢?他真的信佛吗?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西游记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2)

在此之前,我也认为说,孙悟空应该是不信佛的,而且他信不信佛不重要,反正铁饭碗已经拿到手了,那就找个地儿上班不就好了。只要他不反叛,或者公开与佛教教义背道而驰,那他的信仰,对于佛祖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但是最近在看一本关于和尚的小说,写了不少关于佛教的事情,一些感觉好奇的我有去做考证,发现不是作者胡编乱造的。所以对于里面的一些关于佛教与佛的描写,我看了还是有一些感触了,无论那是真的佛教的东西还是作者自己的想法。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西游记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3)

孙悟空信佛吗?或者说孙悟空这个斗战胜佛是真的佛吗?关于这个我们可能要先回到佛到底是什么的话题来了。

佛是音译,是梵语佛陀的省称,意为觉者,是佛教徒对修行成功者的称呼。当然了,这个解释其实还是很含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难以理解,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些教义来说吧。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西游记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4)

佛教是引领人向善的,慈悲为怀,或者说所有的教派都应该是要引领人向善的,如果是佛教还是道教,又或者是儒家。关于这一点的话,唐僧一直是在努力的,而孙悟空和猪八戒一行人,从结果来看,也的确是向善了,不再动不动就杀生了。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但是凡夫被烦恼所覆盖,所以佛性不能显现。《续传灯录》当中提出“见性成佛”,也就是说“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西游记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5)

在很多人看来,佛教就一定是要断去七情六欲,杜绝一切欲望。这个当然是错的,首先佛鼓励不以满足自己贪欲为目的爱,然后其实修行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个不是目的,而是途径,排除了这些干扰,你才能够更容易的找到自己的本心,见性成佛。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西游记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6)

所以佛有千面,并非只有释迦摩尼才是佛,还有药师佛、欢喜佛、弥勒佛等不一样的佛,孙悟空成佛了并非就一定要吃斋念佛,修成一张扑克脸,而是在于他的本性是什么,他是依靠自己的本性成佛的。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西游记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7)

佛是无法被赐予或者加封的,所以唐僧也好,孙悟空也好,其实在还未到达西天的时候,就已经觉悟了,而如来,不过是为他们证明而已。为什么孙悟空是斗战胜佛吗?斗战胜佛是专门打架的佛陀的意思吗?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西游记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8)

斗战胜佛是接受礼忏的三十五佛之一。《佛说决定毗尼经》中说道:犯了五无间业的人,应在这三十五佛之前至心忏悔。这个斗战指的是与私心、我执做斗争,希望信徒在修行路上,能够秉持“无我”的正见,与执念奋斗,战胜一切私心。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西游记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9)

孙悟空在最开始的时候活得很自我,就是陷入了“我要、我想、我厌”的执念,闯龙宫、砸地府、闹天宫,我们真的思考一下的话,好像还真都是孙悟空在挑事儿的,这个也就是孙悟空活在自己的私心当中,对于佛来说自然是没有觉悟的人。

而等到孙悟空到达西天的时候,他已经战胜了自己的私心,执念,至少他开始为别人着想,不再视人命为草芥,懂得珍惜了,所以他就有了成佛的契机了。

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西游记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10)

认知本性,心向慈悲,然后还有偌大的功德,这个就是孙悟空成佛的根基。当然了,如果说孙悟空最后是道庭的话,他所拥有的这些也可以成为他成道的道基。因为佛道一家,三教同流,他们都是在修心,修善,修己身,抛去我们所热衷的神通不谈,成佛成道成圣真的有很大的区别吗?

图片:互联网

文字:悠然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