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文化中的人面鱼纹神秘而独特,因而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进而产生了近乎二十种的不同说法。然而对于其文化内涵的解释来说,必须遵循的是原始人类所遵循的实用理性原则,另外则是其对于自身基本生存状态和生存体验的关注。

郭沫若考古错了几十年(人面鱼纹盆小孔干啥用的)(1)

从这两点上来看,我们就必须关注人面鱼纹盆的物质载体——瓮棺,从而去分析图像与器物之间的真正联系。根据《西安半坡》报告中的资料来看,半坡遗址一共发现250座墓葬,其中成人墓174座,儿童墓76座,而就在这76座儿童墓中,就有73座是瓮棺葬!

那么瓮棺到底是什么?简单说从字面理解就是“以瓮为棺”,而从考古材料的实际情况来看,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五类情况:

1.器盖 直筒罐(或缸);

2.钵(或盆)与加砂罐(或瓮);

3.豆形器与鼎;

4.两个半截的尖底瓶;

5.半截尖底瓶与直筒罐等;

郭沫若考古错了几十年(人面鱼纹盆小孔干啥用的)(2)

而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儿童所使用的瓮棺葬就是第二种组合方式。也就是以人面鱼纹盆为盖子,下为一个陶瓮或陶罐,将儿童尸骨放置于其中。

而且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人面鱼纹盆的中央会钻出一个小孔,这意味着这个盆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其作用可能需要从精神观念方面找寻;除了儿童的瓮棺形制特殊之外,其埋葬地点也很是奇特。这些夭折的孩童的瓮棺埋的地点不会远离居住区,甚至直接埋在房屋附近!

郭沫若考古错了几十年(人面鱼纹盆小孔干啥用的)(3)

巧的是郭沫若在参观半坡遗址的时候,似乎也思考到了这两个问题,于是兴致勃勃地写下了这首诗:

“半坡小儿冢,瓮棺盛尸骸。瓮盖有圆孔,气可通内外。墓集居址旁,仿佛犹在怀。大人则无棺,纵横陈荒隈。可知爱子心,万劫永不灰。——《访半坡遗址四首》”

郭沫若的这个说法则是基于“万物有灵”学说,也就是说人死之后其灵魂是可以脱离肉体存在的,原始人对于梦的理解,便是灵魂在游走,而肉体却在沉睡。进而用这种灵肉可以分离的观念来解释疾病与死亡!所以人面鱼纹的含义应该是与人的生死直接相关。

郭沫若考古错了几十年(人面鱼纹盆小孔干啥用的)(4)

从这些图案来看,其色彩多以黑白两种单色来表现,这可能就是古人对于生死二元观念的朴素认知;其次代表着生殖力进而引申为无穷的生机,而人面则可能正是代表着部落中的巫师形象,人面两侧相接的鱼纹,可能正是代表其通过交感巫术完成由死到生的转化!

另外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不难发现这些人面鱼纹都是绘制在陶盆内壁的,也即是说在其倒扣在瓮口的时候,这些画面也只有死者的灵魂才能看得到,所以其作用的对象只能是死者,起作用则是期冀死者能够复生!

郭沫若考古错了几十年(人面鱼纹盆小孔干啥用的)(5)

而郭沫若的说法,则是认为其灵魂是需要通过盆底的孔洞而出窍,埋在房屋附近也是出于父母希望夭折的子女灵魂能够常伴左右。

但是,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如果灵魂没有一处安定居所,那岂不真正成了所谓的“孤魂野鬼”了吗?大家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