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古诗QQ!今天我给大家介绍《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作者资料简介(抄书第二天骆驼祥子简介)(1)

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今小杨家胡同)的一个贫民家庭。他自幼丧父,一家人仅靠母亲替人洗衣做活维持生计。1913年,他考入京师第三中学(今北京市第三中学),后因交不起学费而转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他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担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他远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并开始写作。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老舍一生勤勉,著述颇丰,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剧本《茶馆》《龙须沟》等。老舍在文学创作方面成就卓著,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丰满完整的市民世界和独特生动的市民形象体系。他的话剧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真实,语言精练,很多剧作具有独特的“京味”风格。

创作背景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的教职,专心从事写作,在青岛完成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骆驼祥子》是我做职业写家的第一炮。"老舍创作《骆驼祥子》的灵感来源于一位朋友给他讲的两则有关洋车夫的故事:一则是一位洋车夫买了车又卖掉,三起三落,结果最后还是受穷;另一则是一位洋车夫被军队抓去,结果牵回来三头骆驼。老舍便根据这两则故事,以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平为背景,以洋车夫祥子为叙事的中心,以"三起三落"为叙事的主线,描述了勤奋进取、健康向上的祥子是如何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损害与侮辱后,由人变为失去了灵魂的"走兽"的。老舍希望透过祥子的悲剧,"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文学特色

1.严谨明晰的结构安排:小说以洋车夫祥子为叙事的中心,以其命运的"三起三落"为叙事的主线来展开情节。祥子的命运便是整个故事的中心线索。所有的材料都围绕这一线索来串联,使得情节紧凑集中,有力展现了祥子思想性格变化的全过程以及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鲜明的地域色彩:浓郁的"京味儿"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不仅每个人物的语言采用了京腔京韵的口语,就连叙述和描述性的语言也掺杂了北京方言,读来朗朗上口,颇有韵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在文中,读者还能领略到紫禁城、角楼、护国寺等古都景观,了解婚丧嫁娶、做寿等老北京民俗风情,这些都使本书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

3.复杂而富于变化的心理描写:运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除了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外,作者也会以表情、动作、语言来折射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也会借景染人物的心境,或者通过他人的观察来表现主人公祥子的内心世界。多变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立体,更丰满。

作品评价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骆驼祥子》一经问世,便董声文坛,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令老舍的大名不而走。不仅如此,它还先后被译为十几种文字,是老舍作品中译本最多的作品。不少外国学者或机构都对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并于以了极大的肯定。波兰的汉学家乌普斯基就曾指出,《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中情节结构设置到达成熟阶段的代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