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草堂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

杜甫草堂正门

成都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正门匾额“草堂”二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允礼所题,门两侧还悬挂有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

杜甫草堂北门

为了躲避中原的战乱,杜甫携家辗转入川,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茅屋居住,杜甫近四年的居住时光,虽然物质生活贫乏,在精神上却是自由富足的,他依旧关心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安危,寓居交游,赋诗题画,诗歌创作一改往日的沉雄顿挫之风,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精彩的千名绝唱,如《春夜喜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3)

其实,真正的草堂早就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奠定了杜甫草堂现在的规模和布局。杜甫草堂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24公顷,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画廊点缀其间,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4)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5)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6)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7)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8)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9)

杜甫草堂,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的茅屋故居,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0)

少陵草堂碑亭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1)

少陵草堂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亭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通常将其作为茅屋的象征。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2)

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清代将黄庭坚、陆游塑像配祀于杜甫像两侧,故又称三贤堂。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3)

诗史堂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4)

诗史堂

诗史堂是草堂纪念性建筑的主厅,诗史堂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词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词被称为“诗史”, “诗史堂”也因此得名。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5)

大廨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6)

大廨中的杜甫像

大廨是一座通堂式敞厅,高朗明亮,气势不凡。两壁悬挂有一幅对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7)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8)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19)

侧卧的应该是诗仙李白

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0)

红墙掩映着的花径

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1)

花径尽头的影壁----“草堂”

花径尽头的影壁上用青花碎瓷镶嵌“草堂”二字,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现在,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2)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3)

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它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4)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5)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6)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7)

一览亭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8)

气香亭

草堂的西北角是占地数十亩的梅园,这里原是一处私家花园,建国后划归草堂管理。过诗史堂折而向西,经水槛,穿过洞门,梅园就在眼前。这里塔、桥、湖、花、树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梅园中有一四层砖塔耸立湖畔,一座曲桥横跨湖上,塔名“一览亭”。取杜甫《望岳》诗“一览众山小”句意。园内有一山势不高的小山,上有一亭,茅草六角,名为“气香亭”。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29)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30)

据介绍,浣花夫人任氏为唐大历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妻。(相传任氏本是浣花溪畔一贫家女,后扶为继室)。大历三年(769年)崔宁奉召还京,泸州刺使杨子琳乘机突攻成都,任氏散尽家财十万招募勇士,并亲自披掛上阵,击溃杨子琳的进攻,由于保卫成都有功,朝廷封其为冀国夫人。死后,蜀中百姓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其故里浣花溪畔立祠塑像,成为“浣花夫人祠”,又称“冀国夫人祠”。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31)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32)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33)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安得广厦千万间)(34)

行走园中,不时看到一些写有熟悉诗句的石刻碑文,诗圣昔日的感慨,依然具有时代精神,尤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句令人感叹不已,不愧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发出了今天广大房奴们的呐喊,“住有所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广大房奴们仍需努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