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只看头两句,就让我们想起两个很耳熟的成语:“委曲求全”和“矫枉过正”。这两个成语似乎都不是好词,而老子可不知道后世的情况,非常认真地给我们介绍了六种情况。注意,这里老子没有任何想传授方法论的意思,仅仅是客观描述了六种情况,让我们去思考。

“曲则全”,这个很好理解,一个圆必定是完全的,当然,也不一定是正圆,也可以是椭圆。任何曲线的构图,我们都能感受到和谐而没有攻击性,也有无穷尽的韵味(大家可以想像下太极图,就是曲线构图的很好的例子)。一条河流,从源头开始直到大海,不会是一条直线而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入海口。弯曲是表象,什么地方会弯曲,什么地方直行,其实也是因势利导,而始终以奔流到海为目标的。因而“曲”要有一个重要前提或原则,就是以“全”为目标不动摇,才可以因应需要或实际情况适当地“曲”,过了就变成“委曲求全而不能全”了。在庄子的《人间世》中有篇蘧伯玉的故事(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汝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就很能说明“曲则全”需要注意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下我之前的文章:《人间世道多艰难,戒之慎之正吾身》

“枉则直”,“枉”就是纠正,修正的意思,通过不断地修正,我们就能获得一个“直”。这个“直”代表的是没有摇摆,没有妥协,没有余地。如果有,那就要去修正,直到没有为止。但有意思的是,这个世间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或者说数学上的“直”,因此“矫枉过正”几乎是必然的,这个大家要了解。

“洼则盈”,低洼的地方必能填补。反过来理解,高耸的地方也容易被削平。所以没有一直的低谷,也没有永远的巅峰,所谓:“阳极阴生,阴极阳生”,冬去必定春来,月盈则亏。明白这个客观的情况,遇事我们的心态自然能够平和,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更可以从趋势中有所把握,调整好自己。

“弊则新”,描述的是新旧交替的现象,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是说新的一定比旧的好,而是事物有生起也必定有败亡,人世间就不存在永恒的事物,因此如果执念于此也只能入了“歧途”。那怎么办?我们是该“躺平”?还是“摆烂”?佛说八万四千法,就是告诉你人世间不过是三界六道;而人人是佛,也可成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因此我们明了了世间法,才晓得要修出世间法。

“少则得,多则惑”,中国有个词相当好,叫“舍得”。修行就是在做减法,减什么呢?或者说要“舍”什么呢?老子前面就告诉你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为什么?因为你的慾望不过是妄想执着,真我自性也因此被遮蔽。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后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但要注意的是,这里要“少”的是“心动”,不是说你就不能有钱,你就不能有名望,你就不能有家室等等,这个又是另一个极端的“执着”。在这些名闻利养面前,你有没有被“惑”才是关键,所以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庄子说“心斋”。明白这个,你方能不惑而有得。

讲了六个客观情况,老子得到的结论是:“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句很关键的地方就是“一”,圣人抱的那个“一”是什么?圣人是得道的人,得道之人当然是以道为本,所以这个“一”无疑就是“道”,所以圣人就是以“道”为根本来处理或者应对天下的事情。“曲”、“枉”只是方法,“全”、“直”才是目的,也就是和道相应。“洼则盈”、“弊则新”是知晓道的变化(道化),“少则得,多则惑”是保持本心不动摇。

“抱一”的圣人会有怎样的体现?“不自见,故明”:简单的说就是不以己见为见,故能不障其目,自能明;“不自是,故彰”:无须自己肯定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其德行自能彰显;“不自伐,故有功”:无须到处和别人说自己有多努力多辛苦成就有多高,其功不昧;“不自矜,故长”: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自能平等看待自己其他人和事物,所以才能不断成熟长进。《一代宗师》里有说到功夫的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个里头道理就深了。首先这个“争”就暗含自己主动去“争”的意念,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的,那么从根本上就违背了“道”,道的本质就是无我,无为,你去争,怎能合道?与道相悖,又如何能是圣人?无论争的结果是输是赢,不过是赢了个表面,输了个彻底。炒股界有句名言:“凭运气赚到的,终会凭实力全输掉。” 明白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就不会本末倒置。“不争”不是让你放弃,让你认输,让你妥协退让,而是在对手还在“末”上花功夫的时候,我们更要抱住道这个“本”,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如此作为,天下无敌,谁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最后老子感歎,还是上古的人明白道啊!“曲”的真实意味就是“抱一”,紧紧抱住“道”这个根本,不拘泥于方式方法这些表面东西,也不因自我的因素影响判断。该曲就曲,该直就直,如此谁还阻挡一条大河奔流到海的皇皇大势?能“全”的奥义都全在这个“曲”字里了!

老子五千言经典句子(道德五千言22明曲之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