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电视剧《渴望》剧组重聚的消息。

印象中“1990”还是一个年轻的数字,猛然一想,却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1)

《渴望》剧组30周年重聚

电视剧《渴望》于1990年8月份在北京电视台首播,创下了最高92.8%的收视率。

在信息接收平台多样化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年轻的网友们大概很难想象当年《渴望》播出时的盛况了。

导演鲁晓威在某次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第一次意识到《渴望》的爆红是电视剧播出之后的某一天,邻居家的老太太上门找他,说是家里的电视机坏了,让他去帮忙看一看。

老太太说本来家里的电视机能收到六七个频道,但突然只能收到一个了。

鲁晓威去了之后才发现,不是电视机坏了,二是所有的电视频道都在播《渴望》!这才让老太太有了“只能收到一个频道”的错觉。

郑晓龙在某次采访的时候也简单的提过几句《渴望》播出时的盛况,说是这部剧在湖北播的时候,某一天武汉有个区突然停电了,当时领导们正在开会,突然有人反应说是群众热线被打爆了,因为停电看不了《渴望》,大家不愿意了。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2)

如此经典的电视剧《渴望》,其实是在仓促之中“赶拍”出来的。

导演鲁晓威是临危受命扛下了这个重担,在三个月的筹备时间内,几乎是“连哄带骗”的凑齐了一个剧组的演员。

为什么这部剧拍的这么“赶”呢?

因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大幅增多。人们对于“电视剧”的需求也随之猛涨,坐在客厅看电视成了当时最受人们欢迎、也最主要的家庭娱乐方式。

作为北京电视台的专属电视剧制作单位,1989年初,北京电视中心接到北京电视台通知,要求他们在一年之内,用100万左右的制作费,拍摄一部50集的电视剧。

之所以做了明确的时间限制,是因为北视中心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北京台的电视剧播出就要“开天窗”了,这对电视台来说可是巨大的损失。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3)

《渴望》剧照

任务来的又急又紧,北视中心却连个基本的电视剧剧本都没有。

在《渴望》之前,北视中心的电视剧大多是小说改编而成的,现在突然说要拍电视剧,再去找小说、谈影视改编肯定是来不太急了,而且小说版权的购买也是一笔大的资金。

时任北京电视中心副主任郑晓龙约了编剧李晓明、《十月》杂志副主编郑万隆和自己的好朋友王朔去北视中心附近的蓟门饭店吃饺子,一边吃一边琢磨到底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讲老大爷们的故事肯定不行,没人愿意看,还是拍女孩儿的故事更好看。

于是他们决定写一个女孩儿的故事,并赋予了这个女孩儿那个时代下人们想要女性拥有的最美好的品质。

不光要赏心悦目、浑身都是优点,还要历经磨难,这样故事才好看。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4)

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攒出了《渴望》的故事大纲,并由编剧李晓明整理成了7万字的剧本,他还执笔写了《渴望》前九集的剧本。

电视剧拍摄的任务最后落在了导演鲁晓威的身上,接到郑晓龙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外地拍戏,等他完成手头的任务回到北京,距离规定的开机时间只剩三个月了。

鲁晓威拿着这9集电视剧剧本和7万字的大纲,开始为《渴望》找演员。

最难的是女主角刘慧芳,鲁晓威在三个月内几乎是找遍了当时内地活跃的适龄女演员。

最开始的鲁晓威导演心中最合适的人选是后来因为《情满珠江》爆红的女演员左翎,鲁晓威觉得她的形象和气质和“刘慧芳”最贴合。

奈何左翎当时在拍《袁氏遗产案》,档期对不上,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5)

左翎《情满珠江》

后来鲁晓威断断续续的试了不少女演员,各大电影制片厂文工团当家的不当家的花旦,鲁晓威都看了个遍。

其中还包括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当家花旦傅艺伟,后来因为傅艺伟的气质太过洋气放弃了。

《渴望》其实主要是围绕着王家、宋家和刘家三个大家庭展开的。

当时鲁晓威想的是在每个家族中都找一位演员“震”着,王家有了蓝天野老师,宋家有了当时已经拿了梅花奖的李雪健,就刘家还没个厉害的演员。

鲁晓威就想,一定要选一个拿了奖的演员演“刘慧芳”。

抱着这个想法,鲁晓威翻看了历届梅花奖的获奖名单,发现第七届梅花奖的获奖人杨青,在气质和长相上都符合“刘慧芳”。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6)

演员杨青

杨青当时是青年艺术剧院的演员,鲁晓威前前后后九次去青年艺术剧院宿舍拜访杨青,都没见到人。

没办法,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事演员这个职业的人并不多,像杨青这种拿了梅花奖的,就是非常大的大腕儿了,各个剧组抢都抢不过来,档期非常紧。

九次都没见到人,鲁晓威也急了,直接在杨青的门上贴了个条,上书“你想不想演女主角”几个字儿,并给杨青留下了剧本。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7)

杨青回家后看到了鲁晓威留下的纸条和剧本,主动联系后得知了对方正在筹拍《渴望》的事情,鲁晓威还表示让她准备一下女主角“刘慧芳”这个角色。

杨青短暂回京之后立马就去西安拍戏了,在北京去西安的火车卧铺上,她翻看了几集《渴望》的剧本,觉得非常不错,心里就默认了自己即将出演“刘慧芳”这个角色。

那时候通讯还不太发达,突然又找不到杨青的人了,鲁晓威又急了。

因为并不确定杨青是否能在开机前赶回来,鲁晓威只好做起了两手准备。

电视剧开机前前五天,鲁晓威又开始了“刘慧芳”的寻找工作。

导演当时想找《大林莽》的女主贾雨岚,去了贾雨岚所在的煤矿文工团才知道,贾雨岚出国了。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8)

煤矿文工团的人也不舍的让鲁晓威导演扑空,于是就引荐团里其余的女演员给鲁晓威看。

其中就包括张凯丽。

当时鲁晓威只觉得,张凯丽虽然和傅艺伟都是长春人,但在模样的精致度上远不及傅艺伟,而且本人性格十分活泼,和温婉贤惠的刘慧芳差的太多了。

在煤矿文工团转了一圈,鲁晓威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女演员,中午想走的时候却又在楼梯口碰见了张凯丽。

张凯丽见鲁晓威还没走,便问他午饭吃了吗?鲁晓威摇头。

于是张凯丽又说,“那就在这儿吃吧,也没什么好吃的招待。”

就这一句话,让鲁晓威心思一下就活了——这不就是刘慧芳的感觉吗!

电视剧《渴望》开拍前一天,张凯丽终于进组,成为板上钉钉的女主角。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9)

等到杨青从西安回来进了《渴望》的摄影棚,发现大家都已经拍上了,“刘慧芳”早就是别人的了。

当时导演想让杨青演女二号徐月娟,这个角色虽然是配角,但却是最能烘托刘慧芳人物特点的角色,也十分点题片名《渴望》。

但杨青觉得自己演不了,一是她完全没准备这个角色,二是她觉得这个角色带了一点点负面的意思,她不想演。

于是鲁晓威便激她,“你不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吗?你们中戏的学生学的不就是角色塑造吗?怎么连这样一个角色都诠释不了?”

这一激,杨青就上钩了,梳上连个小辫儿成了“徐月娟”。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10)

《渴望》结束后,杨青有十年的时间是退出电视荧屏的,专注话剧表演。

因为《渴望》实在是太火了,后来来找她的剧本几乎都是“徐月娟”类似的角色。

杨青不想因为成功的塑造了徐月娟而成为“徐月娟专业户”,于是选择了淡出观众的视线。

等到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印象模糊了,才重新回归电视剧荧屏。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11)

杨青在《知否》中饰演太后

李雪健参演《渴望》,是带了报恩性质的。

当年他是从云南部队业余宣传队被借调到二炮文工团给话剧《千秋大业》跑龙套的,但后来这话剧没演成,黄了。

好不容易从云南到了北京,李雪健不甘心什么都没做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

好在有《千秋大业》的导演,也就是鲁晓威导演的父亲给他写介绍信,他才去了空政文工团。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12)

“王沪生”的扮演者孙松,是半个“关系户”。

本来这个角色鲁晓威想找当时在空政文工团的濮存昕来演的,但濮存昕没时间。

后来鲁晓威找实验话剧团的主任孙庆荣推荐演员,孙庆荣说我儿子孙松也是学表演的, 不然你让他试试吧。

鲁晓威见了孙松一次,觉得形象确实是可以,但是孙松是北京人,和“王沪生”上海知识分子的气质不太搭,再加上刚刚毕业,演技方面也有待打磨。

就在鲁晓威纠结的时候,孙庆荣邀请鲁晓威去他家做客。

鲁晓威去了孙家之后,发现孙庆荣的太太、孙松的妈妈简直就是剧本中走出来的“刘大妈”,于是力劝孙松妈妈参演《渴望》。

并表示只要她肯参演,就把“王沪生”的角色留给孙松。为了儿子的前途,孙松妈妈欣然进组。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13)

剧中出演“王亚茹”的黄梅莹也是被“骗”来的。

那个年代演员都不愿意演负面角色,基本上演了就等于葬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鲁晓威找黄梅莹来演的时候留了个心眼的,只给她看了前面几集的剧本。

毕竟前几集中,王亚茹的家庭还没遇上变故,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和丈夫恩爱甜蜜,确实是个是不错的角色。

进组后演着演着黄梅莹就发现,后期的王亚茹被生活压迫和挤压的精神扭曲了,本来想找导演理论,但转念一想,自己四十岁了还没混出什么名堂,真能把这种角色演好了也是种本事。

于是黄梅莹留在了剧组,踏踏实实的开始扮演起“王亚茹”这个角色。

当年轰动一时的渴望11位主演现状(那些你不知道的戏里戏外)(14)

其实《渴望》的故事现在看是有些过时。

善良隐忍的刘慧芳在机缘巧合下捡到了自己丈夫姐姐弃养的孩子,并把她抚养长大。

为了这个孩子,刘慧芳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婚姻,甚至放弃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后期还要面临孩子亲生母亲的百般刁难。

她含辛茹苦的将这个孩子的抚养大,治好了她的病,最后居然非常宽容大度的将孩子归还给了她的前生父母……

这样的故事放在现在,一定会被网友批判“圣母”。

但这些并不影响《渴望》在当年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下成为现象级的“经典爆款”。

大家看过《渴望》吗?最喜欢和最讨厌剧中哪一个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