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将军中,有一位在年轻时就被干部战士们称呼为“老头子”,他就是曾如清少将。为什么曾如清被称为“老头子”?这一切都要从他的出生开始说起。曾如清的次子曾剑中曾说:父亲自幼家贫如洗,母亲早亡,14岁时他的父亲也被资本家迫害致死,所以他从小就营养不良,身体非常瘦弱。后来参加红军,在长期艰苦的游击斗争中,父亲又多处受伤,特别是有次一颗子弹划过他的颈部,和死亡擦身而过,虽然命保住了,但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伤口长期没有愈合。

40岁副旅长因何而死 曾如清少将的戎马生涯(1)

主力红军长征后,父亲在赣南游击战中不幸被俘,以“危害民国罪”被判刑8年,关进了国民党南昌军人监狱。在狱中,父亲受尽折磨,本来伤口就没好,还要遭受严刑拷打。当时敌人把父亲的两手大拇指捆着吊起来拷打,从此父亲的两个大拇指就无法伸直。虽然这样,父亲一直都没有为威逼利诱所动,在狱中和战友乔信明等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对敌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父亲经党组织营救出了狱。

40岁副旅长因何而死 曾如清少将的戎马生涯(2)

因为受尽非人的折磨,加上长期征战的艰苦环境,身体矮小瘦弱的曾如清先后患上了淋巴结核、肺结核、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经常“吭吭”地咳嗽,身体向前躬着,所以还不到30岁就被战友们起了个“老头子”的绰号。虽然被称为“老头子”,但曾如清打起仗来可一点不显老。

“黄桥决战”时,曾如清任新四军1纵1团政治处主任。当时战斗很激烈,子弹“噼里啪啦”不停地从他周围穿过,他依然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后来曾如清不小心被一道沟坎绊倒,警卫员以为他受伤了,背起他就往后退。只听“老头子”大吼一声:“谁也不准说‘退’字!”又带领战士往前冲。旁边一位战士赫然发现,他的军用挎包上穿了两个洞,上面还在冒着枯焦烟味呢!而这时又有一颗子弹飞过来了,正好打中了他的军帽,在帽檐上又穿了一个孔。所以后来战士们都开玩笑地说:“老头子”神了,这么多子弹打到他身边都没伤到他,看来子弹也是怕勇士的。

40岁副旅长因何而死 曾如清少将的戎马生涯(3)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拉开序幕。曾如清以师长兼政委的身份率20军第一梯队58师,奉命于21日18时从扬中北岸的三江营扬帆启航。不料此时突然东北风骤起,狂风逆浪将58师的船只全部封堵在汊河内无法向渡场开进。鉴于此,刘飞军长急令第二梯队60师提前出发,随第一梯队59师之后渡江。当时部队冒着倾盆大雨向南急行军,曾如清指挥58师坚决追迁逃敌,将10倍于自己的敌军分割打散,经5小时激战,一举歼敌1.2万余人,缴获火炮18门及大批军用物资。

40岁副旅长因何而死 曾如清少将的戎马生涯(4)

在朝鲜战场的3年里,曾如清是一边吃药一边指挥作战的。1950年11月12日,曾如清所在的志愿军27军进入朝鲜东部,此时这里已经是冰雪一片,气温冷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而这支部队长期转战华东,没来得及更换北方地区被装就进入高寒地区。而且我军的装备也大不如美军。刚入朝半个月,27军便在东线长津湖畔投入第二次战役。就在这样恶劣的境况下,曾如清那样差的身体,依然和大家一样行军作战。当时曾如清担任27军副政委,经常到各部队检查指导工作,他到哪里,那里的战士们就能听到那老人般的咳嗽声,看到他一边吃药一边行军打仗!

带病工作,确实是曾如清战斗生涯的真实写照。即使到了晚年,曾如清依然坚持不懈地带病工作,直到因病于1989年4月27日在南京逝世,终年7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