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包铝老电解,大家感觉陌生了,当年那是包铝重点单位,所有的部门都围绕着它转,都为它服务,上世纪80年代,不论是赵长江当厂长,还是后来的史九宽,凭着包铝生产能力在同行业中取得过很多荣誉,有的电解工因此获得了全国劳模,我记得有位赵天亮赵师傅他就获此殊荣,这位赵师傅不知现在是否健在,那个年代讲奉献精神,爱厂为家,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楷模。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1)

老电解由于产能是落后,工作量大,班组运行为五班四倒,一天24小时每班上6小时,早上6点到12点为上午班,中午12点到小午6点为下午班,晚上6点到晚上12点为小夜班,晚上12点到早上6点为大夜班。每天总有一个班组在休息,电解工是铝厂最累的工作,尤其大夜班下班后,大家吃完早点回去睡觉休息,一睡一上午,有时候睡的中午饭都错过,下午歇几个小时又去上班。电解班组有个这么个奇葩制度,下夜班休息两天半,其中有一天得去单位上副班,这是个半天班,去了就是开开会,总结这几天来工作情况,然后下到厂房做些义务劳动,这种工作制度一直到我离开老电解之后多年后才废止。

说真的所有铝厂干电解的,没有喜欢自愿干的,都是没有办法。厂里干部子弟,有门路的职工子弟,都纷纷选择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上令人羡慕的常白班。因而,倒班被看成了脏累的代名词,倒班的电解工被认为最没有出息和前途的,有的电解工长年泡病号不上班,有的是真有病,不能干电解了,才调出来,笔者就是由于生了场大病才脱离苦海。

电解工也受职业歧视的,找对象都不好找,笔者就因为干电解,和单位女同事谈了一个月恋爱就吹了,这事让我郁闷了好长时间。晨昏颠倒的作息时间,有时很容易让人忘记太阳的影子,忘记皎洁的月光,忘记芬芳的花草和美丽的姑娘,难到电解工不配有爱吗?

电解工也是个危险的职业,电解车间经常有事故发生,有几位工友被电解质烫伤腿部和脚,电解质有毒性,烫伤后很不好恢复,会留下触目惊心疤痕。有两位师傅眼睛被喷出的电解质烫瞎,按了义眼,落了个病休,这两位师傅至今我还能见到他们。还有一位因下雨车间外墙漏电,接触了打壳机和电解槽体发生短路,电解槽工作电流为6万安培,人体通过强大电流瞬间被电死,死的好惨啊,唉这些影响心情的事真不想写,但确实发生过。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2)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3)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4)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5)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6)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7)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8)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9)

电解为特殊工种,每班分三次加工,干活之前,手动把钢制卷帘拉开,有时候机械传动不好,拉的时候非常吃力,打壳机手把电解质壳面打碎,电解工手动打开电解槽上放料阀放料,然后用铁锹把壳面平整好,有时候打壳机没打到的地方,电解工会用,镦子(怼子),人工打壳,这个镦子大约有20-30多斤,一个班下来,腰酸背痛,累的很,这道工序电解生产叫加工,加工上料的意思。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10)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11)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12)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13)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14)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15)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16)

电解铝数据详解(包铝老电解记忆)(17)

电解工加工作业

遛火眼儿,每个电解小组有12台电解槽,小组成员3-4名,每个电解工负责招看3-4台电解槽,遛火眼就是组里分工合作的,有具体负责人员,在加工后的其他时间,巡视看电解槽壳面上留有电解气体排出火眼,看堵了没有,如果堵了,用一种上面圆环下面尖头的钢钎捅开,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发生电解槽里的电解质急剧喷涌,高温的电解质,跑到沥青地面不好清理。

电解工遛火眼儿

处理阳级效应,这是电解槽经常会发生的,当电解质中的氧化铝浓度降低到0. 5%~ 1. 0%时,处于阳极近层液中的离子可能是桥式[AlF5- O- F5Al] 6-离子。在这种情况下,阳极气体中已有少量的四氟化碳(0. 4%~ 2%),由于氟离子在阳极上放电逐渐增多,阳极过程愈加迟滞,阳极过电压愈增大,阳极便从活化状态转向钝化状态。也就是说电解质对阳极的湿润性变坏,阳极气体开始大量积聚在阳极上,使阳极电阻增大,于是阳极电流密度增大,当达到或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便产生许多细小电弧,于是阳极效应就发生了。

老电解处理效应方法是,人工打开壳面用小耙伸入阳极下面用带起的铝水连接到阳极使效应熄灭,电解槽恢复正常工作,后来也有用处理预焙槽效应木棒处理老电解槽效应。

处理阳级效应

当然老电解最头疼的就是,阳极效应处理不及时带来的后果,由于当时电解生产采用的是高总高,炉膛小,高铝水,高电解质工艺,所以壳面高出槽平面很多,一旦效应处理不及时,炉面烧塌,里面的电解质大面积流到地面,而地面又是用沥青油沙铺的,近1000度滚烫的电解质像岩浆似的遇到沥青地面,那是火上浇油,越烧越旺,如果处理不及时,滚烫电解质冲到槽延板下面会把阴极母线烧短,会造成系列停电的大事故,包铝老电解历史上有过这样事故发生过,造成了很大损失。

阳级效应发生时,会烧塌壳面,在堵塌壳的时候,身穿绵白矾布工衣面对近千度高温电解质,一会就烤着了,烧着工衣的火线一直在炜着,工衣的破洞越烧越大,直至烧到了皮肤才察觉到,因为边烤边干活感觉不到烧着了还是烤着。也有一不小心电解质溅到了身上,工作服立马着火,这时候得赶紧用手闷子(厚棉手套)抽打灭火,更有甚者滚烫的电解质把穿着破损毡靴腿脚烫伤,这种事老电解经常发生,有多少同事因此受伤,被烫的伤疤我看过,至今历历在目,触目惊心!这工作真是烟汹火烤,水深火热啊。电解质有毒性烫伤皮肤不容易好,得养好长时间,电解厂房,人员一直紧张,一旦出了事故,人员出勤率更低,车间班组管理严格,有些小伤小病,班组不给假,逼着你带病上班,气的电解工直骂驴厂,逮着毛驴往死受呀,外面人不知道,以为铝厂是养驴的。

电解工还有另外两项工作,一是捞碳渣由于阳级碳素一直在电解质中浸泡中,随着阴阳极消耗分解会产生大量碳渣,电解槽中碳渣聚集会引起电解槽局部发热,影响电流效率,电解槽在生产中重点提高电流效率,只有提高电流效率才能多产铝,过去自焙槽电流效率一般百分之八十八左右,而现在大型预焙槽电流效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二左右,可能更高,所以发现电解槽有过多碳渣得及时用漏铲捞出,放到碳渣箱,下班之前倒在指定地点。二是舀电解质,在铝电解生产中,由于槽温过高,槽里的电解质多的情况下,需要把多余的电解质从电解槽舀出来,那时候基本是人工操作,把电解槽壳面打洞,用大勺把960度的电解质舀到渣箱里,渣箱是倒梯形铁箱,就是便于冷却后电解质块容易码放堆垛,这些是电解工日常的工作,每个大组有很多的这种电解质块,用来补充个别电解质不足,维持电解槽正常运行。

老电解还有一项工作扒槽底沉淀,由于氧化铝在电解加工过程中,有一部分会下到铝水下面,这部分会形成氧化铝沉淀长在槽底,如果槽底沉淀过多,电阻增大,槽底发热,会形成病槽,所以得及时处理。

电解工扒槽底沉淀

当然阳级长包,也会形成病槽,这是由于电流不均造成的,需要电解工用长点的钢钎把阳级包块处理掉,这个活也是很费力的,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完成。

电解工还有一项任务拉料,上世纪80年代,电解车间有部分使用原材料,不给配送需要班组自行派人去料库拉料,每种材料重量都是50公斤,材料有氟化鎂,冰晶石等,干这个活很费力,这事我经历过的。1981年我在老电解实习,当时不到20,身体瘦弱,干这活确实吃力。遇上需要拉工业氯化钠,那就更费劲了,那会儿电解槽中需要添加工业氯化钠,添加氯化钠可降低电解质熔点,提高电解质导电性,这种材料包装,都是那种大号的麻袋,足足有200斤,干这活儿可想而知有多难。

电解工收拾卫生那也是有规定的,每班小组卫生收拾三遍,第一遍加工大面,就把电解槽正面,扫一遍,把漏在地面的氧化铝拾掇到电解槽壳面上,第二遍加工小头也是如此,第三遍加工完后面,把小组的卫生彻底打扫一遍,把当班使用的工具放到工具架,等着下班,这时一个班的工作才算全部结束。

​ 包铝老一代电解工已经老去,2005年老电解系列随着企业产能升级开始拆除和改建,老电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留下了一些铭刻岁月的图片,它已成为过去,这段历史可能被人遗忘,但我们的生活还得继续,人生道路上不但有美丽的鲜花还有漂亮的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