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读书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你知道“雷池”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能越”?今天,笔者就来说一说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雷池为什么不能乱起(不敢越雷池一步)(1)

故事发生在东晋。此话出自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后来演变成了耳熟能详的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说这句话的庾亮(公元289年——340年),当时是东晋时期的朝中大臣,丞相军谘祭酒庾琛之子、晋明帝皇后庾文君之兄。公元325年,东晋第二任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驾崩,5岁的皇太子司马衍嗣位,是为晋成帝。新君年幼,母后庾氏临朝施政。庾太后以司徒王导、中书令庾亮等大臣辅政,国舅庾亮为执政决策者。但是,庾亮十分专权,经常疑忌历阳内史苏峻、荆州刺史陶侃、豫州刺史祖约等外镇大将有谋反之心。其中,祖约自恃资深望高而未能成为顾命大臣,常怀满怀怨愤,而苏峻因平叛有功,威望渐高,且兵精卒锐,镇守着江北,也渐生异志。为此,庾亮遂任命丹阳尹温峤为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镇守武昌,以防生变。

雷池为什么不能乱起(不敢越雷池一步)(2)

公元327年秋,庾亮征召苏峻入朝为大司农,想以此解除其兵权。苏峻怀疑庾亮欲加害自己,遂于当年11月联合祖约举兵反叛。镇守武昌的温峤闻讯后,欲发兵东下守卫京师建康(今南京),可庾亮担心温峤东下勤王,西线防务空虚,荆州刺史陶侃会乘虚东下,与苏峻、祖约东西呼应,危害更大,遂赶忙派人致书温峤,阻止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劝温峤坐镇原防地,不要越过雷池而东进保卫京师。

最后的结局是,由于庾亮缺乏识人之明,不察陶侃是位大忠臣而心生猜忌,故而阻止了温峤的东下勤王之举。此举导致公元328年,苏峻自历阳(今安徽和县)至横江(今和县东南)渡江,攻入建康,庾亮只好投奔温峤。

雷池为什么不能乱起(不敢越雷池一步)(3)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庾亮执意要北伐,遭朝臣反对。不久,邾城失陷,致使庾亮北伐遇挫,进而忧闷成疾,终于咸康六年(公元340年)病世病逝,终年52岁。

那么,这“雷池”在哪儿呢?如今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安徽省望江县东十里的一个水塘;一说在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共有的龙感湖。《太平寰宇记》在望江县条目里面记载:大雷池水,西自望江县流进县界。东南积而为池,经县而入于江。因此,今天最接近雷池的地方,应该是在安徽望江县。

现在这个县里就有一个雷池乡,可以互为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