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克一生扮演过近百个角色。
在他的屋里,挂着“淡泊明志”大字条幅。
他把精彩都留给了银幕和角色。
在“满映”拍片差点丧命
上个世纪的20年代,在鸭绿江边的安东,浦家有个非常聪明而淘气的孩子,本来是一个男孩,因为母亲过于喜爱女儿,却给他起了个女孩名字:聿芳(上中学后,改成聿方)。
聿芳在读小学时,语文、算术、音乐各科样样学得好,特别是图画和手工课在全班相当出色。
中学毕业,聿方为了帮父亲分挑家庭的生活担子,15岁那年不得不到沈阳“泰和商店”去当学徒。
商店四楼经营当时人们极少见的16毫米电影放映机,也配有电影片子。有时有客人来买放映机,他就偷偷跑上楼随着看一部半部影片。浦聿方在这里最早接触到了电影。
1935年做店员时留影
1931年“9.18”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了东北。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长春改为新京,沈阳改为奉天。
后来,沈阳新建了一家光陆电影院。原"泰和"的老板到这家影院当经理,这可乐坏了浦聿方,一有空闲,他定到光陆影院蹭电影,上海片和美国片都看了不少,卓别林和魏鹤龄等都成了他崇拜的偶像。
1938年4月中旬的一天,他从好友那里得知:“满映”来奉天招考演员。只要三元钱的报名费,谁都可以报名。他以浦克的化名报了名参加考试,数日后顺利接到了录取通知书。
5月1日,他打点行装,到“满映”报到。从此成为"满映”演员训练所第三期学员。从那时起,浦克成了他的名字。
浦克5月入所,7月就在一部影片中演一个小角色。外景地在大连夏家河子海水浴场,他演的片断是跳海救人。
导演交待情节后,浦克为难,他告诉导演自己不会游泳。导演说:你跳,没关系,到时候有人救你。
浦克只好遵命,导演喊“开始”,他纵身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结果不但抓不到人,自己却拼命挣扎。
眼看渐渐下沉,人要淹死了,导演才喊“停”,这时,有人跳入海中,拖上被海水呛得几乎奄奄一息的浦克。为什么这样?这正是导演所要求的效果。浦克这次在摄影机前表演,使他初次尝到做演员的难言滋味。
在满映时与同事在片场
那时中国演员在日本导演手下拍电影,安全根本没有保证,就是中国导演,也毫不为演员着想,一味蛮干。
1941年拍片时,有场戏他要从高高的烟筒上跳下去,这可吓住了浦克,他估摸这么跳下来得摔死。
摄制组觉得实跳也不行,结果搭一个一丈高的高台,演员从上跳下,底下有垫的东西接着,不致于出太大的危险。
实拍那天,浦克小心翼翼走上平台,立脚未稳,导演刚喊:“预备”,平台轰然塌倒,浦克被摔了下来,不省人事,经过急救才脱险……
满映画报上的浦克(左下角)
后来,浦克又主演了《镜花水月》等多部影片,成为“满映”后期著名男演员之一。
风云变幻的日子
1939年,浦克与女演员,“金鱼美人”夏佩杰结婚。
进入1944年,“满映”日籍年轻导演都被派往前线,中国职员感觉到:“日本快倒台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与妻子夏佩杰在陕北
这时,原“满映”中的中国进步职员在长春地下党领导下,于8月下旬组建了“东北电影演员联盟”和“东北电影技术者联盟”,浦克很快成为"演员联盟”的一员。
9月上旬,张辛实领衔将两个“联盟”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9月中旬以“联盟”的名义,接收了原“满映”的权力。
当年,长春召开“庆祝九三胜利大会",浦克参加了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成立。浦克参演了话剧《阿Q正传》等话剧。
在话剧《阿Q正传》中演阿Q
这期间,国民党特务一直与东北电影公司争夺人员,浦克一直坚定站在公司一边。
当年11月,东北局秘密派田方、许珂进入长春,了解情况,准备接收原“满映”的设备器材。
国民党掌握的第七分局,将张辛实、王启民、于彦夫等7人和许珂逮捕。田方闻讯,避走市内。
田方(左三)与许珂(左四)
这些人被捕后,国民党势力在厂内大肆活动。
浦克不顾任何威胁,坚决站在公司一边。
1946年4月14日,苏联红军撤出长春,国共两党争夺长春,4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取得胜利。东北局派舒群任东北电影公司经理。这时国民党军队从南向北而来。
5月初,东北电影公司接到通知:我军决定放弃长春,要将接收的电影器材后迁,并动员职工前往。舒群决定浦克等演员第三批迁出。浦克做好了一切准备。
当晚,情况紧急,舒群派车来接浦克时,红旗街已有国民党特务打枪了。车子未能返回,浦克滞留长春,与东影失去联系。
金山·张瑞芳与《松花江上》
1946年5月23日我军撤离长春,当晚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
三天后,著名电影演员金山,作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接收大员,带人到长春接收“满映”等文化设施。
浦克因为前段给共产党演戏,心里有些犯嘀咕,一时犹豫不定。
一天,有人到浦克家来,通知他金山召开一个会,请他参加。浦克看过金山主演的《夜半歌声》等影片,考虑到金山是艺术家,心里放宽了些,便与妻子夏佩杰一起前去礼堂参加了会议。
金山与张瑞芳
屋里坐着一些人,金山很平和,在会上给大家讲话说:“我叫金山,我是无党派。”"我是干艺术的,希望大家来搞电影。”
就在这次会上,金山宣告成立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制”),浦克对金山印象较好,决定参加“长制”,继续他的电影事业。
其实,金山名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接收大员,实际他是受周恩来的秘密派遣,来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占领这个厂,不为国民党拍摄反动影片。 浦克也根本不知金山的政治面貌,只是出于直感,愿意与他共事。
金山与张瑞芳合作《松花江上》
金山在同沈阳、长春军政各方疏通了关系立稳脚跟之后,克服经费机器短缺等困难,很快组织骨干人员筹备拍摄故事片《松花江上》。
张瑞芳饰孙女,浦克饰爷爷,先由一演员饰青年。影片在吉林市郊拍摄外景。
在拍摄青年赶大车,甩一响鞭,边跑边跳上车镜头时,试了多遍,怎么拍也不像。金山想到这是位出生南方的演员,对东北生活太不熟悉,悄悄问浦克:“你看怎么办好?”浦克想了想说:"我看短时间练不出来。”金山会意,问:“有合适的人吗?”
浦克、张瑞芳、王人路
浦克推荐王人路出演这个角色,结果演得很成功。在拍爷爷带孙女和青年逃进山里的戏时,浦克出了一些主意,使金山省力不少。影片完成后,颇受各方好评,1947年11月,张瑞芳携片到上海放映,在上海也引起强烈反响。
紧急撤出长春
《松花江上》完成后,东北民主联军已对长春形成包围之势。金山根据我党“能走的都走,走不了的可留在长春”的指示,对人员撤退做了妥善安排。
此时,国民党新七军来人找到浦克,动员他参加新七军政工队,并许诺给他少校军衔。
浦克已风闻金山要带人去北平,同妻暗暗做好了准备。
12月一天,金山突然通知浦克携家属带最简便的行装,乘飞机去北平。他们拎起行囊,匆匆赶到机场,坐空军的飞机到了北平。
金山以到北平拍摄《哈尔滨之夜》为由,带领包括浦克在内的几名演员和几名行政人员,撤出长春。
到北平后,金山借用“中电”三厂,开始筹备拍摄《哈尔滨之夜》。
浦克与妻子在新街口附近的一处房子住了下来。
北平围城日紧,他们艰难度日,等待光明。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浦克与夏佩杰自然欢欣鼓舞。
数日后,田方进城,随北平军管会接管北平文化单位。浦克与老友相遇,高兴万分,详细打听“东影”近况,为未能随东影北迁而懊悔。
田方理解他的心意,亲自安排浦克和夏佩杰于1949年2月到华北大学学习。
一年下来,浦克经过学习认识到:日本在中国建立电影厂,是用电影向东北沦陷区人民灌输殖民主义思想,为他们的侵略帮忙是一种犯罪。他对此做了检讨。学习结束后,浦克参加了4月成立的北平电影制片厂,与妻子夏佩杰同任演员,浦克兼演员科副科长,二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回到长影,大放光彩
1950年,北影投拍故事片《吕梁英雄》,导演邀请浦克饰演片中张老汉。这是浦克第一次饰演农民,虽然戏的分量不重,他对此却非常认真,随导演吕班到山西老区体验生活,走访当地老交通,与老农民结交朋友,不嫌农民脏,穿着农民的脏衣服演戏,受到摄制组的称道。
同年,浦克还应东影导演王家乙的邀请,在《高歌猛进》中主演技术工人李广才。这是浦克第一次扮演工人。开拍前,他先到沈阳某工厂深入生活,同工人交朋友,并同他们一起在车床前干活,感受工人的气质。由于浦克非常认真,较好地塑造了李广才这个技术工人的形象。
《高歌猛进》剧照
此后三年,由于体制原因,全国电影产量大减,演员全都集中北京,多数人无戏可演。
1955年体制调整,演员下放回各厂。
当年6月,徐连凯等57名演员被调回长影。1956年1月,浦克与妻子夏佩杰也调回长影演员剧团。
浦克回厂后,吕班先邀请他在喜剧片《新局长到来之前》中饰演张局长。
这时,导演严恭正筹备《地下尖兵》,邀浦克扮演我党地下工作者陶干。
浦克的夫人夏佩杰在片中扮演孙大妈。
《电影世界》杂志介绍夏佩杰
进入1958年,长影红火起来:年初,长影成立六个创作组,5月,北京、八一和长春三厂召开创作思想跃进会,会后,各组采取打擂办法确定拍片数量,大字报讨论剧本,长影一下推上了30多部影片,人们思想狂热到难以把握。
《大众电影》介绍浦克
在这种形势下,浦克一年内接连演了5部戏:先在《徐秋影案件》中饰演公安处长杜永楷,随后在《古刹钟声》中饰演周部长,这在当年长影影片中,算是两部质量较好的影片。
《古刹钟声》剧照
其他3部:《水库上的歌声》《新的一课》《伤疤的故事》,由于匆促上马,剧本很不成熟,拍出后很快便成为废品。
《伤疤的故事》剧照
60年代初,浦克应导演林农之邀,在历史片《甲午风云》中饰演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丁汝昌是位性格矛盾的爱国军官,浦克将人物既要服从李鸿章,又要抵抗日寇侵略的矛盾心理,表演得恰到好处。
1962年12月,浦克被任命为剧团第一副团长,主管业务。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剧团精心组织了四台话剧到全国几个城市演出,既锻炼了演员,也为厂里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964年,浦克还在武兆堤导演的《英雄儿女》中饰演朝鲜老大爷金正泰,两场重要戏份:带领群众将王政委的吉普车抬过弹坑,抬受伤的王芳踏过冰河,都拍得激动人心,表现出一位老演员的激情。
《艳阳天》太折腾人
“文化大革命”那段日子,浦克遭受过各种折腾。
1969年大冬天,全家下放到吉林省东丰县那丹伯公社,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浦克有机会接触了农村各种人物,与农民相处愉快。
1972年林农筹拍《艳阳天》,邀浦克饰演反一号马之悦,这才全家返回了长春。
这部江青亲自过问的影片,真是把长影折腾得“死去活来”:首审样片即被枪毙,原因是“正不压邪”,肖长春的形象不够高大,反面人物马之悦等人的戏比正面人物戏耐看,不符合“三突出”的创作原则。
虽然林农火冒三丈地怒问:“高大,高大,长影烟囱高大,把一号人物绑在长影烟囱上拍,行吗”,可还是得推倒重来。
怎样拍好正一号肖长春和反一号马之悦的戏,是剧本修改后拍摄的重要课题。
浦克作为马之悦的扮演者,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后,他只能本着一个信念:听导演和党支部的。
就在这左右为难的情况下,浦克总算把马之悦的戏拍完。人物演得到底怎样,自己也说不清,评论者也一时也难以说清。
不过观众看了影片后,马之悦还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这部影片留给浦克的记忆是:折腾得太厉害了。
教新人龚雪演戏
此后,浦克又参加拍摄了《向阳院的故事》《严峻的历程》,1979年他在张辛实的《祭红》里饰演主角老陶瓷工人程瑞生。
浦克饰演这样一位人物并不感到费力,费力的是要减掉自己的大肚子。他减少饮食,加强锻炼,吃苦不少。
与他配戏的女儿龚雪,女婿林强都是新人。
龚雪是第一次拍戏,林强此前只在一部戏里演过一个小角色,两人对怎样找人物感觉,怎样把握戏分,都心中无数。作为老演员和“爸爸”,浦克只能耐心地一点一点辅导。
特别是龚雪,从未见过瓷厂劳动,她要学挑百多斤的盛放瓷坯的匣钵送窑,而且走的是又窄又陡的木板坡道,当时手伤未愈,做这种劳动,真是难为了她。浦克热情鼓励,与瓷器工人师傅耐心帮助,经反复练习,终于达到了拍摄要求。
浦克、林强、龚雪在剧组
浦克热心提携后人,为辅导两位新人付出了心血。
拍完这部戏后,他于1980年6月入党,实现了多年愿望。
晚年再婚,平淡是福
浦克在拍摄了《人到中年》《黄山来的姑娘》后,于1984年办理了离休手续。
离休后,他又参加了《关东大侠》《两宫皇太后》等影片的拍摄。此后,他练习书法数年不辍,求字者不断。
浦克夫妇与女儿女婿合影
浦克原配夫人夏佩杰于1991年病逝,这时浦克已75岁高龄,虽有儿女,生活还是很不方便。
有热心红娘牵线,1995年末,浦克与教师张静喜结连理。
张静对浦克尊敬有加,关怀备至,从生活到工作全面照顾,张静既是老浦的生活好伴侣,又是非常称职的好秘书,好护士,与浦克共度黄昏岁月。
本文节选自《大众电影》杂志。
您最喜欢浦克扮演的哪个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