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读历史,可能会产生一个印象:中国历史是在不断循环的。这是阶级史观留给我们的印象。在阶级史观看来,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冲突是被剥削阶级(农民)和剥削阶级(地主)之间的冲突。

每一次朝代末年的混战,都看成是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但每一次混战过后,新的王朝还是由地主和农民这两个阶级构成的。

所以在阶级史观看来,朝代和朝代是一样的,是换汤不换药。从秦代到清代的这段历史,中国根本没有发生进步,只是在“大王朝”和“农民战争”之间不断循环。

唐朝最终是如何灭亡的 强大的唐朝为什么会灭亡(1)

但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说过,中国人有重视历史的优秀传统,每一代统治者都试图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总结统治得失,希望自己能避免前代统治者的失误。这样的政治传统,怎么可能没有进步呢?

比如宋朝,在建立以后,统治者也刻意总结了前代唐朝的失误,唐朝有哪些失误呢?

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地方军人权力太大,导致军阀割据。另一个是宦官专政,威胁皇权。五代十国的教训也很明显:五代十国的灭亡大多是因为军人政变。也就是说,坏事就坏在了军权被少数几个将领垄断上。这三个教训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兵权过于集中。

唐朝最终是如何灭亡的 强大的唐朝为什么会灭亡(2)

藩镇割据是因为兵权集中在地方官的手里。军人政变频繁,是因为兵权集中在了中央武将的手里。这两点我们很好理解。那宦官专政,为什么也和兵权集中有关呢?

在唐朝,政府的结构是个金字塔型:金字塔的最上面,是少数几个最重要的大臣,他们相当于古代的宰相,或者今天的国家总理。他们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商讨政务。这几个宰相的下面,是数个政府部门——负责人事的吏部啊,负责民政的户部啊,负责军事的兵部啊,等等,这些部门是干实际工作的。

宰相得到了皇帝的命令后,再去责成这些部门完成工作。从隋朝以后的朝廷基本都是这个结构。在这个结构里,除了皇帝以外,权力最大的官员就是宰相。宰相直接统筹百官的工作,理论上皇帝只要安排了优秀的宰相,国家大事就不用担心了。

唐朝最终是如何灭亡的 强大的唐朝为什么会灭亡(3)

但是这个系统有一个漏洞:皇帝和宰相每天只有有限的一点时间可以见面,不上班时候皇帝住在深宫里,宰相人在皇宫之外。如果有紧急的公务,需要有人把皇帝的命令传递出来。在唐代,这个负责传递命令的人就是宦官。另外,皇帝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公文,撰写、批改公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他需要有人帮助他书写文件。

在今天,这个工作是由秘书完成的。在唐代,这项工作也是由宦官代劳的。这样一来,宦官拥有了替皇帝批改文件和传递文件的权力,也就有条件通过代写皇帝的命令来控制朝廷。如果宦官只有此等权力,还不足以废立皇帝,他们还需要一项重要的权力:禁军的兵权。

在唐代,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宦官成天陪在皇帝身边,很容易取得皇帝的信任。而禁军的最高统帅只有有限的几个人,他们拥有控制军队的全部权力。皇帝只要一时高兴,把这几个职位都交给了宦官,宦官就可以随意控制禁军,没人能制衡他们了。

唐朝最终是如何灭亡的 强大的唐朝为什么会灭亡(4)

所以,宦官专政的本质原因也在于军权过于集中,其实,跟宦官不宦官的关系都不大。不管皇帝任命谁统帅禁军,只要那个人手中的军权过大,都会威胁到皇权。

皇帝不可能保证自己从来不看走眼、不会委任阴谋家当将军,也不可能保证将军一辈子不会野心膨胀。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分散军权,不把军权交到一两个人的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