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总理朔尔茨又对加拿大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访问,核心目的就是想去加拿大找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美国与德国经济关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美国与德国经济关系(欧洲经济火车头)

美国与德国经济关系

最近,德国总理朔尔茨又对加拿大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访问,核心目的就是想去加拿大找气。

找什么气?当然是天然气。

自跟随欧盟制裁俄罗斯,德国这颗火车头,早已经拉不动欧洲这辆经济快车,自己引以为傲的德国工业也已尽显颓势。

归根结底,德国工业需要的基础能源:天然气,已经上气不接下气。

说来也怪,明明“北溪二在手,天下我有”,德国总理却偏偏要御驾亲征,舍近求远,满世界的找气,除了加拿大,今年还去过非洲、中东。

这叫啥?典型的“白天游街走四方,晚上点灯补裤裆”

用一首歌形容德国当下的心情,只怕这句歌词最恰当:“可是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我们有多少时间能浪费。”

是啊,面对工业陷入停摆,面对亲爱的天然气,德国还有多少时间能浪费呢?

明明北溪二开闸就能救急,却要满世界大喊江湖救急。

默克尔之后,当下的德国和欧洲,为啥就没有政治家能够力挽狂澜呢?

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几个问题:

1)在德国,政治家为何凭空消失了?

2)舍近求远,舒尔茨到底在怕什么?

3)欧洲在美国治下,能走出独立发展的道路吗?

关注童子不迷路,下面我们正式开始。

1政治家为何凭空消失了?

中国《论语》里有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都不喜欢做的事,就别强加在别人身上。

然而热情的美国人并不是这样。民主制度搞得美国自己欲仙欲死,美国还总是想把它移花接木到别的国家。

民主虐美千百遍,老美依然待民主如初恋。

举个例子:有一个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写过一本书,叫《中国的选择》,里面提到这样一个观点,我给大家读一段:

美国为什么要宣扬民主呢?许多美国人认为,民主天生就是好,因为它为个人提供了自由,这种自由反过来又会帮助个人茁壮成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从而使一个社会更加繁荣和强大。

因此,如果中国也这么做,理论上也会成为一个生产力水平更高的社会,经济增长将更快…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甚至有望达到4倍。

接下来话锋一转,作者得出了一个悖论:

可是,让中国的经济规模变为美国的两倍或者四倍,真的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吗?美国当前的关键目标是,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美国的主导地位。因此,如果民主是这样一个增长引擎,美国就应该立即停止向其他国家输出民主,以免制造出一个更大的对手。

然而,美国并没有停止向外推动和输出民主,为什么呢?因为在实践中,促进民主会产生与理论上相反的效果。

它会破坏和削弱社会,而非加强社会。

在第一期分析“欧洲为何再无政治家”的节目里我谈过,美国控制欧洲,无非两个手段:一个是控制欧洲媒体,一个是推行美版民主制度。

美国正因为知道民主对于国家的破坏性和削弱性,反而极力的在全球推销民主,并冠以自由、人权等概念加以粉饰、遮丑。

整个欧洲现在之所以乱做一团,根源就在这个“民主”二字。

而一个充满社会矛盾的德国和欧洲,对美国是有利的。

有什么利?如何获利呢?

2朔尔茨到底在怕什么?

从德国观瞧整个欧盟,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在民主制度下构建的国家或联合体。

凡民主国家,政党想上台执政,都要靠人民的选票。

问题来了。人民投票只有两种结果:支持、或不支持。这两种观点是互相矛盾且势不两立的,水火不容。

西方近些年越来越明显的变化,就是社会撕裂。为什么撕裂呢?根源上就是这个投票机制。

比如特朗普和拜登间的竞选, 我记得支持拜登的比特朗普的大概就多两三个百分点。

上台的拜登当然是民意投出来的,可下台的特朗普也是有民意支持的,两股相反的力量是不相伯仲的。

投票机制下,上不了台的执政党,他代表的那些民意就直接进下水道、碎纸机了。

然而被忽略的民意人口数量是庞大的,不被重视就会形成民粹主义,而他们想发声的行为,就形成了极端主义,比如特朗普下台引起的白宫行走。

即使朔尔茨政府有幸上台,但台下的反对党和这些党派下聚集的民粹声音,才是朔尔茨真正害怕的根源。

而这些声音和民意,又有谁会在其幕后指使和利用呢?

再说一次,美国控制欧洲,手段有二:一个是提供美国版民主制度,刚才我们分析过了;另一个就是控制欧洲媒体,通过控制媒体来控制思想。

控制媒体就能控制思想,何以见得?

普通人获取信息的途径,无外乎借助电视、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社交媒体等渠道,接收各类信息并消化,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

用一个流程图来表示就很直观:人从各类媒介获取信息,经过人的消化理解,最终就决定了这个人的思想,决定其行为,形成价值观和判断。

所以,什么输入就决定了什么输出。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什么输入就决定了会产生什么样的输出。

美国通过各种政府、或非政府间的组织,比如各种NGO,早已控制了欧洲绝大多数的媒体,这就决定了欧洲人可输入的信息;决定了输入,也就决定了欧洲人的大脑输出,影响并控制欧洲人的思想和行为。

当执政党执行的政策符合美国利益时,什么也不会发生;一旦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就可以通过控制的媒体重新给欧洲人民灌输信息,来激活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推翻在位党的执政,重新把愿意推行符合美国利益的在野党扶上马,送一程。

民主制度就是美国用来可以随时煽动民粹主义推翻政权,扶持亲美势力的大杀器。

那么,有如此强大的武器在手,美国阴影笼罩治下,欧洲还能走出符合自己切身利益的发展道路吗?

3欧洲能走出独立发展的道路吗?

别说一个小小德国了,环顾欧盟、欧洲,都在美国的摆布、肢解、操控之下。

美国工具箱里的两个工具轮番用就够了:一个是美国版的民主制度,一个是对该国的媒体渗透和操控。

在美国巨大的阴影笼罩之下,别说在位总理朔尔茨了,就连曾经的政治家默克尔,都很难不受美国的影响。

力排众议、死命和俄罗斯一起搞北溪二的时候,一个俄罗斯反对派的中毒事件在媒体的影响下,都能构陷北溪二停工;明知不能接受太多难民的默克尔,在竭力控制难民数量时,一个媒体曝光批评,也不得不放弃原则,敞开德国大门接受所有难民。

强如默克尔,在其16年的执政生涯中,被媒体操控的民意左右,也不得不摇摆;而当下的德国和欧洲,早已不复当年,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愈演愈烈,留给朔尔茨的问题和麻烦,比默克尔更加多多了。

然而,默克尔所处的那个好时代,已经被美国给瓦解掉了。

美国对整个欧洲的渗透和操控,已经比16年前更甚。

在这样一个舆论大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下,妄图让欧洲走出符合自己需要的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欧洲人愿意,美国人让吗?

政治家的旧船票早就登不上欧洲这艘被渗透成筛子的破船了,只有符合美国利益的跳梁小丑、政客、表演艺术家,才配得门票。

君生吾未生,我生君已老。默大妈再见,再也不见。

到底是英雄成就了时代,还是时代成就英雄?一声叹息。

我是童子,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欢迎转发点赞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