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作为“用南京话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文化交流重要平台之一,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于12月15日开幕。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推动以文化驱动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彰显南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延续城市文脉,历史语境下的保护与利用
城市的建筑风格代表一个城市的特色,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实证,尤其是那些堪称经典之作的老建筑。每一座老建筑就像一本生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蕴藏着值得回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故事。在历史语境下对古旧建筑进行翻新,此次也成为2021南京名城会各方探讨的热点之一。利物浦大学建筑与视觉艺术中心主任理查德·科克表示,他们正在通过数字技术将利物浦市一级建筑圣乔治大厅改造为一个新的沉浸式旅游景点。创意城市之父、创意体系节的联合创办人、英国城市规划专家查尔斯·兰德利则分享了阿姆斯特丹“我们创造城市”这个项目。他表示,作为一种趋势,阿姆斯特丹对待古旧建筑,并不是拆除,而是进行翻新,并将它们投入新的用途——变成创业中心、博物馆,或者酒店,甚至一个普通的工作场所。
与全球历史文化名城的做法相似,南京在古旧建筑的改造利用,乃至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打造上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此次名城会期间,一个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极其相关的展览“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正在举办,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事实上,中国二十世纪的建筑巨匠、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的杨廷宝在南京留下的70余件建筑艺术品,如今不仅成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明标识,也成为了南京民众的集体记忆,并悄无声息融入了城市发展中。
在杨廷宝的诸多建筑作品中,紫金山音乐台无疑最为闻名遐迩。10月24日,南京紫金山音乐台,以“和合共生:与自然和平相处”为主题的第二届南京和平论坛在这里开幕。近年来,兼具建筑特色和自然优势的紫金山音乐台,逐步成为南京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从青年歌唱家艺术节快闪活动到一年一度的南京森林音乐会,从交响乐到沉浸式演出……只要音乐响起,这里便是令人沉醉的最美舞台。
而位于南京新街口中山南路67号的大华大戏院,对于南京人来说,这里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梅兰芳先生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都曾在这里上演。2020年10月18日,由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投资打造的“大华大戏院·群剧场”,重树“高品质演出之地”的旗帜。这座篆刻人文记忆的地标建筑以一种全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从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戏院,到功能细分的电影院;从单一的电影院,又转而为融合小剧场的文化新空间,“大华”的模样、功能之变背后,是时代不断发展的缩影,是青春的回归,更是观众需求的迭代。“大华大戏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很多南京人的文艺情怀所在。用今天的手法唤醒大华大戏院的前世今生,借助文化和历史去唤醒记忆,也是延续骨血里的文化自信。”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激发创新活力,国际化视野中的传承与发展
近2500年建城史的南京正开启“典范城市”建设新征程。如何用国际化视野激发创新活力,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也是2021南京名城会与全球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对话与交流的目的。
“保护不应只针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遗存,更不能以某种单一的历史风格为标准而全面覆盖,而是要基于完整且动态的价值认知,在维护历史肌理格局的基础上,保留不同时期的年轮痕迹。”江苏省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以小西湖片区微更新项目为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据他介绍,五年来,小西湖片区的老房子通过“小尺度、渐进式”更新,不仅重新焕发生机,而且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烟火气。如今的小西湖历史风貌区,已然成为南京继夫子庙、老门东之后的又一座老城南新地标,并被评为全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置身其中,沧桑的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艺术展馆与街巷烟火仅一墙之隔,网红打卡地与居民老宅子共生共存。
同样令人惊喜的,还有2021南京名城会期间开街的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十一街区。被定位为“文化”“艺术”“时尚”的十一片区,包括5幢文物建筑、2幢风貌建筑和一些辅助用房。开街后,公众可以在这里看建筑、看展览、喝下午茶。未来,十一、十二、十三片区还将连成一片,成为南京新的文化地标,并对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更新具有示范效应。
近年来,南京一直致力于探索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路径,力求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南京历史地段保护已经从1.0时代走到了3.0时代,就是保护的关注点实现了从建筑到街巷再到人的转变。1.0时代的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关注建筑风貌,2.0时代的门东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关注街巷肌理,3.0时代的大油坊巷(小西湖)历史风貌区城市微更新注重有机更新、持续更新。”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吕晓宁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天的南京正通过一步步探索,让文化遗产走进城市生活、融入城市发展,相信这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传播文化遗产价值最好的方式方法。
南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亦给不少在宁生活的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卡是一名在南京求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同时也是外国留学生志愿者服务机构的创始人和负责人。已在南京生活8年的他表示,这个城市保护文化遗产和文明的独特方式是吸引他留在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卡坦言,爱上南京先从了解这座城市开始,了解南京则先要“熟读”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接下来,我将开放多个对话平台,专门用以进行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流,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南京、了解南京、爱上南京。”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东亚五国代表夏泽瀚在2021南京名城会特别对话——“和衷共济:共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上对南京的评价:被誉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是一座国际城市,一座记录历史之城,更是一座文化艺术之城。今天,在这方创新活力与人文魅力交融、古都风韵与时代风尚辉映的热土上,南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正以国际化视野展开“新成效”“新步伐”“新提高”“新进步”“新水平”的崭新画卷,在实现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纪树霞 李爽
文中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林惠虹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