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光头强在哪个城市打工(熊出没主角光头强)(1)

2012年,刘富源(右)与恩师合影。(资料图片)

暴脾气但关爱弟弟的熊大,满口东北话的憨厚熊二,害怕接“李老板”电话的伐木工光头强,3个人物,担当起了几百集的系列动画片和两部贺岁电影的主角……要说当下最火爆的原创动漫作品,非《熊出没》莫属。你不知道的是,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刘富源是《熊出没》系列动画片和大电影的导演,同时也是动画片中“光头强”的原型:光头、浓眉、蒜头鼻。昨日,刘富源通过电话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熊出没光头强在哪个城市打工(熊出没主角光头强)(2)

光头强

毕业即失业,“误入”动漫行业

“其实我是误打误撞做上动漫这行的。”电话那头,刘富源颇为自嘲地说道。他告诉浔阳晚报记者,1993年他进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时,学的是机械一体化专业。1997年毕业时,正赶上国有企业改制,不少企业破产,工人大量下岗。“那会老工人都没工作,我们刚毕业,就更没机会了,一毕业就失业。我只得回到家乡广东,漫无目的地过了一段日子。”有一天,刘富源在深圳街头看到一则动漫公司的招聘广告,因为他在学校就是宣传干事,平日也喜欢写写画画,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应聘了。就这样,刘富源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动漫行业。

从跟着老员工学,到自己独当一面,刘富源成长得很快,但那时的中国动漫业并没有多少自主原创的东西,绝大多数做的是动画片代工。“就像富士康是苹果的代工工厂一样,我们公司生产的只是外国一部动画片的一部分内容而已,零散而缺乏系统,虽然收入还算可以,但忙活了半天都是替他人做嫁衣,心里总是有些失落和不甘。”刘富源说道。直到2008年,刘富源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又经过几年的实战摸索,他们才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熊出没》的成功,真的挺不容易

刘富源认为,经过多年的动画片代工,中国动画行业培养了大批动漫制作人才,也大大推动了动画产业发展,但要想做好动画,还需要优质的内容。“在《熊出没》之前,我们也打造过不少优秀动画作品,譬如十二生肖系列。《熊出没》里的熊大和熊二就来源于这个系列,代表的是保护森林的那一方,属于‘正义的使者’,而另一个角色光头强则被设计成了伐木工人。”《熊出没》把题材定位在环保上。刘富源说:“大家都觉得动画片应该做成寓教于乐的形式,但是这个‘教’往往很难突出,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娱乐,但又不能单纯是娱乐。”在“寓教于乐”的宗旨下,华强精心选择了“环保”这个当下十分重要的题材,用惟妙惟肖的动画形象表现出反对砍伐森林、保护大自然家园的主题。

在采访过程中,刘富源反复说“挺不容易的”。华强的编剧团队有400多人,编制、创作一部动画片时需要桥段紧凑,哪一分钟需要笑点,哪一分钟需要泪点,都要反复推敲。只有顺畅的起承转合,才能让整部片子一气呵成。

学习迪斯尼,制造“合家欢”动画片

令人诧异的是,《熊出没》的播出时间往往在21时到22时,这个点,小朋友们不是睡觉了吗?“不会。”刘富源笑着说,“我们的播出时间也是经过市场调研才决定的,晚上9点往往是合家欢的时间,爸爸妈妈会陪着小朋友一起看,有时候小朋友睡着了,大人还会接着看,会形成老少都喜欢的情况。”

提到“合家欢”,就不能不提迪斯尼的动画片。而迪斯尼的那一套方法、技巧,刘富源和同事们也七七八八学了不少。刘富源说,迪斯尼最值得学习的一点是“尊重观众、服务观众”,“并且是弯腰来为观众服务,观众爱看什么,我们就拍什么”,这一宗旨被严格执行在《熊出没》的电影中。小孩要看搞笑、有趣的,那就让大反派在企图将熊大踹下飞机的时候,腿不够长够不着;大人要看紧张刺激的,那就让光头强与坏人在空中展开对决。这些年对好莱坞方式的学习,给刘富源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培训得到的,比如章法、技巧,但有些东西是不能的,比如创意。”

刘富源告诉记者,2012年,他曾回过一次学校,当时感觉九江变化特别大。“我很喜欢九江这座城市,把它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特别要感谢这里的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培养。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更应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多交朋友,掌握一技之长,这对今后的就业很有帮助。”

谈及今日的成绩,刘富源十分谦虚。“我觉得自己不是什么名人,更不算什么成功人士,离成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只是个做动画的而已。”

(实习生杨敏思 记者刘翰)

(原标题:《熊出没》主角光头强:还有点“九江血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