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1937年2月,红色密使高福源接到师长刘多荃的电话后出去,接着就失踪了。

周公立即打电话给刘多荃询问,对方回答是“不清楚”。

其实对于高福源的下落,刘多荃心里比谁都清楚,但是他却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不能说。

刘多荃是东北军105师师长,张学良的亲信,西安事变捉蒋行动的总指挥,跟我党是一条战线的。

西安事变被杀的将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

周公

既然如此,他为何对周公隐瞒高福源的失踪真相?高福源到底去了哪里?

高福源,1901年出生于辽宁营口马家屯村一个军人世家,其父高玉麟曾当过袁世凯时期的管带。

然而,父亲并不想让儿子当兵,毕竟子弹不长眼。

在儿子18岁那年,将其送入北京辅仁大学就读,希望他将来当个文官。

然而,高福源身上有从军的基因,做梦都想成为一员战将保境安民。

父亲拗不过儿子,就安排他到东北讲武堂学习。

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为奉军培养后备人才的军校,和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以及黄埔军校并称为民国四大军校。

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很多名将,包括开国上将吕正操。

身上的军人基因,加上大学学历,再经过军校的磨炼,让高福源的军事素质明显高于他人,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很快受到张学良的青睐,成为其亲信,担任了卫队营长、少校团副等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将大好河山拱手相让,日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占领东三省,这让以报效国家为己任的高福源非常遗憾。

撤退的时候,他一步一回头,泪眼模糊。

面对白山黑水和无助的乡亲,高福源发出誓言:我一定会打回来,报仇雪耻的。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杀回东北的路那么漫长。

这一走,再也没有回到东北。

因为蒋氏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把对付我军当作首要任务。

1935年9月中旬日,蒋氏置外侮于不顾,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将东北军调入陕甘向我根据地发动进攻。

时任67军107师619团团长的高福源,成为张学良的马前卒,被迫向驻扎在鄜县榆林桥地区的徐海东红15军团发起进攻。

丢失了东三省,让东北军将士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如今不但不能收复失地,还要跟自己人开战,他们都想不通,士气低落。

结果可想而知,上了战场大家无精打采,不在状态,高福源的部队被红15军团打得落花流水。

619团被一口吃掉,将门虎子高福源也在身受重伤后被迫放下武器,成为红军俘虏。

被俘后,高福源非常绝望,认为自己凶多吉少,因为是自己主动挑衅红军的。

被俘后他不吃不喝,闭上眼睛等着红军将自己拉出去枪毙。

但是一切出乎意料,几天过去,红军根本没有杀他的意思。

西安事变被杀的将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

徐海东

不仅如此,徐海东还亲自登门跟他交心,向他讲了当时的形势和我军的抗日主张。

“你是张学良的虎将,武器装备比红军好,还有飞机助阵,为何打不过我们?”徐海东提出一个沉重的话题。

“归根结底,还是蒋氏的消极抗日不得人心……”徐海东又说。

一席话让高福源大梦初醒,明白只有我军才是真心抗战,为人民谋福利的,他的思想开始松动。

红军不但没有为难他,而且还请来最好的医生,给他悉心治伤。

在他康复后,彭德怀还把他请进了自己的窑洞,促膝长谈。

听说他曾经在东北讲武堂学习,彭德怀还请他担任红军军事学院的教官。

当时被俘的东北军将领不少,为了帮助他们迷途知返,我军在瓦窑堡举办了东北军军官学习班。

高福源因为思想转变最快,还被指定担任了学习班的班长。

1936年1月,主席、周公、彭德怀等联名发出了《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高福源闻听后大为振奋,他连夜在驻地写下了申请书,交给了周公,并且表示自己不想再回东北军。

周公却说,你必须回去。

理由很简单,因为高福源是东北军高级将领,手里掌握兵权,回到东北军之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高福源加入组织的事是秘密进行的,外界没有人知道。

1936年2月,红军宣布东征抗日。

红军东征抗日,必然要从东北军辖区经过,于是组织上决定让高福源返回东北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兵运工作。

在随军东进时,高福源“打伤”了押送他的红军,“逃脱”返回到了位于洛川的东北军驻地。

听说高福源“死里逃生”回到军部后,张学良喜出望外,毕竟自己的虎将失而复得,是件好事。

但是他转念一想,不对劲啊。

红军做事不会这么马虎,该不是其中有诈,这小子被“赤化”了吧。

不行,我要见见高福源,对他进行盘查,不能让他成为红军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特洛伊木马”。

于是,在高福源回到东北军的次日,张学良就从西安飞到了洛川。

其实,我方本来就不想让高福源隐瞒张学良,还让他给张捎了一封信。

重返东北军驻地之后,高福源已经向67军军长王以哲和军参谋长赵镇藩交了底。

西安事变被杀的将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

张学良

高福源见到张学良将军,没有等他发问,就开门见山地说,自己能逃出来本身就是一个遮眼术。

接着,他将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向张学良仔仔细细讲了一遍。

然后,高福源从怀里掏出来一封信,是主席、周公写给张学良的。

在此之前,张学良已经有跟红军接触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门路。

如今见自己的爱将跟延安搭上关系,自然欣喜。

但是张学良不露声色,他指着高福源厉声说:“好小子,你竟然背着我投靠了他们,辜负了我对你的信任,看我怎么收拾你。”

“总司令,我可都是为你好啊,难道你不想杀回东北,收复失地,为张大帅复仇?”

张学良表情严肃地说:“无论怎么说,你背着我跟他们接触是不妥的,现在命令你将功折罪,捎信去延安。”

西安事变被杀的将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合影

张学良的信中写道:请贵军速派代表前来,汉卿要跟你们会谈。

张学良和我方开始秘密接触,从此一发不可收。

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周公在窑洞里会见了他。

张学良此去当然不是单枪匹马,孙明久和王以哲也一同前往。

此前张学良跟我方没有共过事,想要建立互信不可能一蹴而就,谈判过程是漫长的。

同年9月,谈判终于取得重大成果,我方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作为和谈的牵线人,高福源成为有功之臣,进一步受到张学良信任,被提拔为105师少将旅长。

这时候,红军已经走到了重要的历史关头。

在敌人的封锁下,根据地不但没有武器弹药,食品供应也空前紧张,红军每人每天的粮食只有2两多。

为了摆脱困境,延安曾经秘密和南京谈判,表示只要当局停止内战,给红军提供补给,我方愿意跟对方合作,组成统一战线抗日。

而蒋氏咄咄逼人,提出可以接受红军改编,但团长以上军官必须出洋考察,一年之后再回国。

这等于变相让红军放下武器,谈判宣告破裂。

延安曾经决定西进,打通跟苏联的通道,但因为形势变化该计划取消。

为此,延安不得不做出决定,离开陕北根据地一路向南,进行“二次长征”。

张学良得知消息后,对高福源说:“请你转告周公,让他们再等一等,我将会有大动作。”

12月12日凌晨5时,张、杨发动“兵谏”,西安事变爆发。

西安事变的行动总指挥是张学良过去的卫队长、东北军105师师长刘多荃。

西安事变被杀的将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5)

刘多荃

12月12日凌晨5时许,正是他奉命做出部署,让部下捉住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蒋氏。

刘多荃在西安事变中立下了头功。

而高福源作为地下组织成员,以密使的身份来回穿针引线,也是西安事变的功臣。

刘多荃和高福源目标一致,属于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但是高福源的失踪,却跟刘多荃有直接关系。

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张学良为了维护蒋氏的威信,力排众议送蒋氏到南京。

蒋回到南京后,为了给自己找台阶,竟然背信弃义将张学良扣留。

蒋氏此举引起了东北军将领的愤怒,西安事变余波未了。

东北军将领一致表示应该救回张学良,但是用什么手段,大家产生严重分歧。

一派是以孙铭九为代表少壮派,主张对南京动武。

孙铭九任卫队二营营长,乃是张学良精心挑选培养的心腹嫡系。

西安事变被杀的将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6)

王以哲

1936年7月前后,张学良在军中成立了一个名为“抗日同志会”的秘密组织,张学良亲任主席,以孙铭九等人为首的少壮派军官是其主要成员。

张学良秘密会见周公,身边就带着孙铭九。

这些青年军官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而且思想激进。

一派以67军军长王以哲、57军军长缪澄流为代表,他们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

缪澄流也是张学良的亲信,在西安事变爆发后是张学良跟蒋氏方面谈判的全权代表。

需要指出的是,王以哲已经在1936年7月秘密加入了红色阵营。

1937年2月2日,以张学良警卫营长孙铭九为首的少壮派突然发动兵变,将主和派代表王以哲等人杀了。

主战派坚持不让东北军撤出西安,要跟陈诚率领的中央军硬刚。

得知王以哲被枪杀,刘多荃和缪澄流悲痛万分。

此时,刘多荃已经率领部队,按照张杨和蒋氏达成的和议撤到渭南防地。

刘多荃和缪澄流立即派一个团到临潼,去抓孙铭九。

孙铭九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已经走了。

当东北军在西安开始大搜捕孙铭九的时候,他已经坐上了去上海的列车。

不过,枪杀王以哲军长的于连长,没有那么幸运,被刘多荃的部队逮捕,秘密处死。

于连长被杀的时候,说“是高旅长让我干的”。

刘多荃当时正在气头上,根本冷静不下来,一听于连长的话也没有调查,就把账算在了高福源头上。

西安事变被杀的将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7)

高福源

2月4日,高福源接到了师长的电报:速到师部开会。

接到命令之后,高福源丝毫没有怀疑。

他跟刘多荃都是少帅的人,大家同一条战线,当时少帅被扣,东北军需要稳定,大家需要精诚团结。

因此高福源没有多想,放下电话就开始安排,只带两名卫兵就驱车上路了。

到了师部,里面空无一人,高福源喊开了:“刘师长,刘师长,人呢?”

高福源这么一喊,预先埋伏好的士兵蜂拥而出,将他绑至院内按倒在地,随即枪杀。

高福源的随行人员也被推入枯井中掩埋。

高福源被杀时年仅35岁,因为当事人守口如瓶,因此我方一直没有他的消息。

高福源失联后,周公曾派特工调查其去向,也毫无进展。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其遗体在中共地下党的协助下被找到,掩埋在西安东城门外的城墙脚下,但依旧不知道他死于何人之手。

那么,高福源是否真的参与枪杀王以哲事件?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高福源是王以哲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公认的红军信使,是红军和东北军联系的桥梁。

而且王以哲也是地下组织成员,我方当时并不主张武力解决纠纷,那样不符合民族利益。

1948年底,在解放战争中担任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刘多荃对蒋氏失去信心,举家迁往港岛。

西安事变被杀的将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8)

我方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左起:秦邦宪,叶剑英,周公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多荃在港岛通电起义。

1949年12月,刘多荃返回北京,历任参事、辽宁省交通厅厅长等职。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多荃终于明白了当时的原委。直到1978年后,刘多荃说出了当年诱杀高福源的经过。

据刘多荃回忆,当时做出杀高决定的,是他和部下二团团长葛宴春,其余人均不知情。

至此,高福源失踪一案真相大白。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