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不争言道先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帛书版道德经第35章译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帛书版道德经第35章译文(帛书道德经详解----前言)

帛书版道德经第35章译文

言而不争

言道先生

本书主旨:汲取老子智慧,驱散野蛮蒙昧;营造益生环境,和美人类社会。

何为“老子智慧”?老子是道家学说创始人,生卒不详(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其所著《道德经》(又名《老子》)对人类社会影响非常深远,被誉为“万经之王”。因为《道德经》讲述的道理、提供的信息对人类非常有用且远远超出常人想象,常人很难理解;人们普遍认为老子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即智力远超常人,似乎不是常人可以具有的能力;故被后人尊称为“真人”。“老子智慧”是指《道德经》中蕴藏的、通天彻地、明白四达的智力。这样的智慧当然是有智力的人梦寐以求的。

汲取老子智慧似乎很难。自从《道德经》面世以来,无数有志者被其吸引而研究学习,试图吸取其中的超级智慧;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然而,虽然古今中外“悟道修道”者不计其数;但“行道得道”者寥寥无几,似乎很难汲取老子智慧。为何?可能因为《道德经》在传播过程中,其中的重要文字被后人不断“通假”、“修改”和“增删”,导致人们无法看懂。何以见得?“帛书道德经”出土让人们不得不怀疑“世传道德经”有严重篡改嫌疑。

“世传道德经”是指在人世间流传的“道德经”。学过“道德经”的人应该知道其有很多内容不同的版本。流行最广的是王弼“道德经”、河上公“道德经”。据专家考证,社会中流传的“道德经”虽然内容有差异,但无本质区别,基本属于魏晋时期的传本。为什么“世传道德经”版本众多而不统一?看懂中国历史就能明白原因。

“帛书道德经”。公元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写在锦帛上的老子甲本和老子乙本,其中的老子甲本被专家确认为汉朝之前的传本,即最接近原版的传本。因为其与“世传道德经”内容差异很大且有本质区别,故被称之为“帛书道德经”。据专家对比,“世传道德经”和“帛书道德经”都只有五千多个字,但差异居然有700多处,且不少章节的含义截然相反。

孰真孰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看懂。首先要相信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应该是人们可以看懂的,否则无意义。研习《道德经》的人首先要能看懂它,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吸取其中的超人智慧;否则徒劳无益。因此,不管“世传道德经”和“帛书道德经”孰真孰假;首先要能让人看懂、能验证其讲的道理符合事实、能让人顿悟而提升智力,那才有用。“看懂”的标准是什么?因此有必要明白这个“懂”字。

解析“懂”字含义。《说文解字》等书籍把“懂”的含义解释为“洞悉、知道、明白、了解”。显然不够准确。如果继续追问“洞悉、知道、明白、了解”的含义,估计不太好解释。“懂”的本义是“找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教蒙童3、4和5这三数字;只有告诉蒙童3 1=4、4 1=5,即告诉蒙童这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蒙童才能懂。正如《道德经》第二章所强调的“相对性”。万物都是相对的,人类获得的所有认识都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信息。因此,只要能找到并理顺书中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看懂了。阅读任何书籍皆是如此。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只要能明确其中重要概念含义、找到并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能顺畅提取其文字表达的信息;就能理解其主题思想,就是看懂了。

看懂“帛书道德经”相对容易,“世传道德经”似乎是很难看懂的“天书”。实话实说,本人在没有看到“帛书道德经”之前,苦心研读“世传道德经”二十余年,尝试过各种方法试图看懂它;但始终无法找到并理顺其中关键概念的关系,无法理顺各章之间的含义,越看越糊涂、没看懂。郁闷至极,怀疑人生。为什么别人能看懂而我看不懂被人们称之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看到“帛书道德经”之后才明白原因。因为这两种“道德经”中的文字差异很大。同样用文字本义或古代含义读解,居然能读通读懂“帛书道德经”;这才有点释然。也有可能是所有人都无法看懂“世传道德经”。因此,本人怀疑“世传道德经”可能是假的。由此引发如下思考。

言而不争。假如“世传道德经”是假《道德经》,为什么能广泛流传?试想,假如人们研习近2000年的“世传道德经”是假《道德经》,而人们浑然不知;情何以堪?假如“帛书道德经”是真《道德经》,为什么不能传世而埋在坟墓里?明白“话语权”含义的人应该能懂其中的原因。可能的原因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道家被赶出朝廷、落草民间;儒家占据统治地位,掌握了话语权、垄断了经书的解释权,完全可以根据儒家或社会需要修改任何经书。这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基于魏晋传本的“世传道德经”可能真是儒家篡改的。问题是,假如是儒家掌握话语权之后篡改了《道德经》,为什么不直接销毁《道德经》?或因道家理论是“诸子百家”学说之根;灭掉道家理论,儒家学说将成为无本之木。例如《易经》是典型的道家理论,儒家视之为“五经之首”,规定儒生必须学习。再如《黄帝内经》也是典型的道家理论,古代大儒都喜欢学习,很多大儒竟然是岐黄高手。其实,这些问题只是本人的思考。“世传道德经”或“帛书道德经”是真是假都不重要,没有争论的必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帛书道德经”。如果我们能从“帛书道德经”中汲取老子智慧,那就没必要追究历史问题。

详解“帛书道德经”是历史必然。“世传道德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非常深远,“帛书道德经”的影响力将会如何?不敢想象。可以说“帛书道德经”出土是整个人类的幸事。既然“帛书道德经”已经走出坟墓,肯定有不少人读解;本人只是其中之一。不管“帛书道德经”是真是假,至少我们可以读懂它,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道德经”的新参考。因此,本人把自己研读获得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名之曰《帛书道德经详解》,分享给研读“道德经”的人们。希望能帮助读者悟道修道、行道得道。

2022年8月18日于无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