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委员建议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 推进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资料图)宁彪摄
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有委员建议——
1月6日,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会议安排多位委员分别代表不同单位、界别作预约发言,并印发27篇书面发言。委员们紧扣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建言献策。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广州市政协委员刘根生:
谋划开发长洲岛与琶洲东区
共建“世界黄埔”文旅城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中源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根生表示:“作为广州特有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广州应抓住机遇,发掘黄埔文化对开发广州文旅产业的巨大潜力,谋划开发好长洲岛与琶洲东区,实现黄埔文物价值、统战载体价值与城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有机统一,引领大湾区文化建设,提升广州国际影响力。”
刘根生指出,目前黄埔军校旧址景区开发仍存在建设、交通规划及城市更新滞后等问题,尤其是长洲岛和黄埔古村等分属黄埔与海珠区,加上水道阻隔,其共有的黄埔品牌未能形成品牌优势。“我们应树立新的历史发展观,使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功能有效结合。”刘根生认为,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优化用地结构,寻求发展机遇,并在发展中保护与发扬红色革命文化、统战文化、岭南水乡文化和传统古村落文化。当下,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长洲等站点的建设,将为长洲岛利用中心区位优势、全面开发奠定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
他建议黄埔区与海珠区开展合作,将长洲、深井、洪圣沙与琶洲东部(环城高速以东)合并运作,谋划“世界黄埔”文旅城项目,设立专业管理机构,统一规划、招商、建设与运营,建设世界级文商旅融合集聚区, 打造“一江两岸三带”的文化高地、人文生态交融的珠江国际慢岛产业升级版。
“‘世界黄埔’的寓意是,黄埔军校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民族独立贡献卓著,黄埔精神为两岸及全球华人普遍认同。”刘根生建议,申请将黄埔军校作为黄埔论坛永久会址和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联络处。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打造国际一流文旅品牌。与太古仓、天字码头、珠江新城等联动开发水上游览线路。建设国防公园、海丝文化公园,展示现代国防新成就。此外,为黄埔军校旧址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以实现黄埔文化最高等级的保护与传承。
“世界黄埔”文旅城项目跨越黄埔区和海珠区,并与番禺区隔江相望,刘根生认为应规划连接三地的立体交通,缝合长洲岛附近珠江两岸三地。具体来说,保留珠江航运功能,以隧道为主规划建设连接通道。延长八号线,从万胜围站沿新港东路向长洲延伸,在黄埔村、江边、军校附近设三个站点,并与七号线形成互联互通。
广州市政协委员罗清磊:
提升南沙土地利用效率
打造轨道 物业 产业新模式
如何发挥国家新区、自贸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平台综合优势,把握好南沙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是广州、南沙的重大命题。广州市政协委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发利用处处长罗清磊带来提案《关于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 推进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的建议》。
对比国内外一些新区新城规划建设和发展历程,罗清磊认为,南沙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优势:一是处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交通枢纽地位优势凸显;二是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广阔、腹地深厚、潜力无限;三是含山、城、田、江、海全要素资源,自然本底丰富优越;四是历经多年发展,已初具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稳定的空间布局;五是三区叠加政策支持力度大。
但南沙的不足也比较明显:一是人口基础较为薄弱,常住人口、高层次人才偏少,对产业和城市活力的支持度不足;二是产业用地总体分散、用地效率较低;三是宜居环境创建不足,建筑布局待优化; 四是建设品质和管理有待提高,比如城市色彩、建筑外立面等风貌塑造、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不协调、品质管控不到位等;五是周边城市产业、人才、资源等的竞争加剧,南沙的持续发展动能存在不确定性。
罗清磊认为,应以高水平规划、开发、建设引领南沙高质量发展,建设体现世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城市发展标杆。在区域规划层面,依托交通枢纽快捷通达湾区及国内外其他区域,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编制区域协同规划,核心是加强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明确城市间生态廊道。
如何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罗清磊建议,依托基础设施“硬联通”,以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为重点,形成梯级式开发强度。加强产业导入,增大站点周围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打造“轨道 物业 产业”新模式。加强轨道交通各枢纽线路的联通,近期应加快地铁四号线和18号线的连通,比如蕉门站与横沥站之间可先期建设连接线,让地铁线路产生“1 1>2”的效果。
罗清磊表示,南沙还需要开展全域城市设计,在平面空间、立面空间等多维角度统筹规划设计,强化风貌个性化特性又注重相互交融统一,对标绿色低碳建造目标,探索创新将“绿视率”代替“绿地率”指标,塑造高质量发展标杆下高品质城市和乡村风貌。
广州市政协委员朱伏生:
打造以南沙为核心的广州航天产业基地
航天产业是国家“十四五”及2035远景规划明确的“产业体系新支柱”和“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之一,航天产业对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引领意义和巨大的拉动作用。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朱伏生带来了《发展航天产业 打造广州经济增长新引擎》提案。
“广州发展航天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朱伏生说,广州已悄然成为中国航天产业的“后起之秀”,在航天领域已具备较好基础,尤其在商业航天领域亮点突出。广州面临航天产业乘势而上、担当科技与经济发展 “新引擎”使命的重大历史机遇,朱伏生认为,若能汇聚力量集中打造航天产业新高地,将与广州大力布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极大地拉动上述领域的科研和基础产业高质量发展,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汇聚扎根广州,形成中国南部科研与人才高地。
同时,广州发展航天产业也面临着挑战,包括缺乏政府层面的战略引导和发展规划,缺少对航天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的专项政策,航天产业集聚尚未形成等。
对此,朱伏生建议,充分利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的重大政策利好,充分发挥南沙的区位优势和航天产业条件,全面整合全市的航天产业及创新资源,打造以南沙为核心的广州航天产业基地。按照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制订广州航天产业发展的系统规划。加快发展航天产业聚集,鼓励扶持航天产业链上、中、下游“链主”型企业进行技术产品化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融合,提升科技产品化效率。
广州市政协委员刘国兴:
建设一流学术高地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科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兴表示,作为省会城市,广州有条件、有能力在学术高地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更高效地赋能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打造一流学术期刊;二是创新市级学术组织联合体;三是改革科研学术队伍评价体系机制;四是创新科研学术服务平台建设。
“学术创新不能单打独斗,科研需要团体作战,靠一两个人不行,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注重培育学术创新的‘团队土壤’。”刘国兴表示,目前广州的科研学术评价体系和人才标准更多地关注 “领头雁”“带头人”,对团队建设尤其对团队其他成员重视仍不够,导致缺乏相应的考核体系和成长通道,影响整体学术创新效率。他建议在重视高端人才认定的基础上,扩展人才的概念,建立科学、分配合理、晋升渠道畅通的科研学术人员分类考核机制,营造人人都可成才、人人都可出彩的良好局面。
刘国兴建议打造一个国际领先、视野开阔、专业高效、资源共享的科研学术创新服务一站式综合平台,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切实把广州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