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色小字 | 关注↑↑

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不服气的蜜柑(快到我的碗里来)(1)

蜜柑快到我的碗里来很多人都喜欢吃蜜柑(柑橘的一种),你知道果肉上的白色筋络是什么吗?两个蜜柑放在你面前,怎么挑出哪个更甜?蜜柑吃多了,脸和手都会发黄,这又是为什么呢?

翻译/孙翠翠 现在经常吃到的蜜柑实际叫“温州密柑”,由日本培育出来,但得名于著名的柑橘产地温州。相传在500多年前, 日本和尚智惠(后人称他为天台宗僧人) 到中国浙江省的天台山进香朝佛。他回国时从浙江带走许多橘子的果实和种子到鹿儿岛的长岛。种植过程中,由于地域差异等产生变异,并不断加以改良,温州密柑衍生出许多品种。中国从20世纪初从日本引进温州密柑,近几十年飞速发展,一度达到柑橘产量的近一半。

蜜柑果肉上的白色筋络是维管束

不服气的蜜柑(快到我的碗里来)(2)

剥下蜜柑果实上的绿色果蒂后,我们会发现,在剥下果蒂后的凹陷部位和果蒂背面,有一个个呈放射状排列的小孔。即使不剥开果皮,只要数一下这些小孔的数量,就基本能猜出果实中的瓤瓣数量。剥下果蒂之后出现的小孔,就是维管束的断面。所谓维管束,是指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矿物质和叶子中形成的养分的流通管道,它们从根部至叶尖,遍布植物全身。维管束延伸到了蜜柑的果肉中,通过果蒂连接着果实中的瓤瓣。一般情况下,连接果蒂的每条维管束都会连接一个瓤瓣。因此,剥下果蒂后数一下维管束的孔,就会知道瓤瓣的数量。另外,通过果蒂进入果肉的维管束会变成白色的筋络附着在瓤瓣上。我们吃蜜柑时剥掉的白色筋络就是维管束。通过维管束从根部和树叶输送来的水分、矿物及养分被存储在瓤瓣中的汁胞中。这就是果汁的真身。

不服气的蜜柑(快到我的碗里来)(3)

辨别哪个蜜柑更甜

在产地、品种、栽培方法及收获时间一致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基本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个蜜柑更甜。首先,果皮的红色较深的果实更甜。这是因为,红色越深,成熟得越好。同时,如果是露天栽培(普通的田地)的蜜柑,与外形浑圆的相比,略微扁平的果实更甜。但是,蜜柑果皮的颜色和果实的形状会随着品种和栽培方法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所以,如果本身果皮红色就很深的品种,是不能根据果皮的红色来区分的。另外,如果是地膜覆盖栽培(为了调整给予树木的水量,在田地上铺了一层地膜)的蜜柑,果实都会圆一些,与是否甘甜无关。辨别果实是否甘甜,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果蒂的轴较细、果实略小、皮薄光滑的蜜柑,甜的概率高一些。因为,这种果实会有更多的养分通过维管束输送存储到汁胞中。如果果蒂的轴很粗,就表明树枝长得很好。养分可能大部分被用在树枝的生长上,到达果实的较少。另外,果实较大、皮厚粗糙、果皮和瓤瓣之间存在许多空隙的蜜柑,其养分多被用于果皮的生长,或是吸收了过多的水分,汁胞中可能就不会存储很多养分。

不服气的蜜柑(快到我的碗里来)(4)

揉捏一下,果实会变甜

现在,我们可以用光传感器对蜜柑进行甜度测量,按甜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甜度太低的果实几乎不会上市,所以市场上的蜜柑很少有特别酸的。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人对酸比较敏感。有一些让蜜柑果实变甜的方法,可以一试。例如,把蜜柑放到阳光下晒、放到热水中、放在微波炉里加热或揉捏拍打等。

不服气的蜜柑(快到我的碗里来)(5)

将蜜柑放在阳光下晒、加热或对其揉捏拍打时,会让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变得更加活跃。这样一来,果实中的酸味成分“柠檬酸”就会加速分解,酸味随之减轻,于是我们就能更明显地感受到果实的甘甜成分,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分,吃起来就会觉得变甜了。实际上,甘甜的成分并没有增加。但是,柠檬酸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氨和乙醇等成分,因此会增加不好闻的气味。另外,加热时,果实中的维生素也会减少。

色素积存于皮下脂肪

你有没有听说过,蜜柑吃多了脸和手会发黄?蜜柑的果实内含有丰富的橙色色素,被称为“β-隐黄质”。过量食用蜜柑,这种色素会积存于皮下脂肪等位置。实际上不仅是脸和手,全身的皮肤都会变黄。当停止食用后,色素会慢慢被分解掉,皮肤就会恢复原来的状态。最近的调查显示,每天吃蜜柑超过3~4个,可能会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等。目前,该研究仍在进行,据说这是β-隐黄质的作用。如果美味的蜜柑能够预防疾病,这还真是一举两得。

回复“热门”,接收最新热门微信

回复“0”,获取微信目录

回复“订阅”,了解杂志订阅方式

《科学世界》2015年第10期~地球与生命~热卖中!❤

点下方图片可直接购买

不服气的蜜柑(快到我的碗里来)(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