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它是出自《易经·系辞》中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什么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什么是形而上学)(1)

释义:行而上是指虚空的、精神的,行而下是指具体的、物质的。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大正、昭和时期的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在翻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着作时,把metaphysical中文名译为“形而上学”, 当然,他是根据中国古代的《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而译出的。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拒绝井上哲次郎的翻译,把metaphysical而译作玄学,但没有得到大多数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学者的响应。

metaphysical源自希腊语:μετά(metá),意思是之后或之上,而 φυσικά(physiká)在希腊语原意是“自然,自然的产物”,两个字根组合起来metaphysical的意思就是“在自然之后”。metaphysical的出现其实由于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作品集中,把他对逻辑、含义和原因等抽象知识的讨论编排在他讨论物理学的书册《自然学》(Physiká)之后,并给这些讨论一个标签:“在自然学之后”(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ὰ βιβλία,拉丁语ta meta ta physika biblia,意即在《自然学》之后的书册)。而这个用语被拉丁语注解家错误地理解为“超越于自然学的科学”。而亚里士多德在书中讨论的问题成为了形而上学的很多基本问题。

马克思辩证法认为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

所以,“形而上学”在哲学上被赋予两种涵义,我国著名哲学家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中叙述如下:人们通常是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

其一,是在近似于“哲学”的意义使用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一种追求和论证超验的“存在”即超越经验的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的理论。由于传统的思辨哲学家都把“哲学”视为关于超验的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所以他们也在这个意义上把“形而上学”视为哲学的同义词或代名词。

其二,是在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指一种以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哲学理论,是指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捋捋思路。形而上学先是出自我国古老的经典,又被拿来解释西方哲学概念,渐渐被赋予多种涵义,显然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这种交流显示出,在哲学思维的较高境界,东西方有着共通之处!

大家感觉怎样,你对“形而上学”有什么理解呢?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