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系列古诗字词读音变化上了热搜,众多网友吐槽,我们怕不是上了一个假学,古诗词原作者要是知道自己好不容易凑上了音韵成为千古绝句,现如今却被乱改一通,怕不是要气得诈尸了。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由读音cuī 改成了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斜由读音xiá 改成了xié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由读音jì 改成了qí


前两个光是读音变化倒还好理解,但是“骑”字的两个读音词性都不同,一人一马为一骑(jì ),千里走单骑;而当骑(qí )音读是 则是一个动作,骑马观花。现如今却要全面取消jì 的读音,着实让人不太适应。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2)

而除了这些古诗词读音,还有许多常用的字词也被修改的读音,例如:“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还有说(shuì)服,现在都改成了读“shuō”……果然错的人多了,错的也就变成对的了么?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3)

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则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他进一步解释,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

不过马庆株也表示,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

在网络上针对改音一事件进行热议之时,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称,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当我们在对传承下来的文字韵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之时,韩国却已经拍出了一部关于国家民族文字的历史电影《词典》,记述了语言和文字对于民族和国家团结与文明传承的重要性,尤其发人深省。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4)

《词典》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42年,日本侵略者完全统治朝鲜,对朝鲜民众进行控制,为抹杀朝鲜人民的民族精神,日本实行全面的语言文化控制。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5)

日本从精神源头上进行压制,在全朝鲜范围内废除朝鲜语的教学,学堂内必须只能使用日本语言,从孩子入手慢慢同化朝鲜的年轻一代。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6)

而仅存的民间组织朝鲜语协会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不被葬送,保持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生生不断息,于是他们以周时经先生未完成的朝鲜语词典初稿为基础进行继续编撰,以一己之力奉献生命与赤诚,哪怕遭遇日本军队的胁迫与追杀,也没有退缩,势必要将本国的文字传承下去。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7)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8)

就在这样的爱国精神的支撑之下,有无数的殉道者惨死,但仍有人不放弃,端着微弱的灯火不断的交到下一个人的手中,就为了那心中的信念和微小的希望。

电影的主角金判秀原本是个地痞流氓,在家国被统治之下也并无伤感忧患,每天就是寻思怎么靠坑蒙拐骗将日子过下去。他是最平凡普通的人,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但也是精通人情世故的“人精”。这样的人,不成为通敌卖国的叛徒就不错了,谁都不会相信他会成为国家民族的拯救者。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9)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10)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开始识文断字,开始阅读书籍之后,他的思想得到了开阔,而在明白了“比起一个人迈十步,十个人迈一步更大”的道理后,他更是幡然醒悟了文字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11)

文字不光光是一个民族历经悠久的岁月,约定俗成的文化产物,同样也凝聚着历史发展的缩影,是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秦始皇统一文字,就是因为文字是团结人民的重要工具,是人民产生民族认同感的交流方式。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12)

尤其中国汉字的读音韵律感极强,多少文人墨客为能够做出优美的押韵诗句而自豪,可现如今,却因为读错的人多了就修改读音,着实有一种正慢慢丧失古代文化传统的感觉。

有没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这些字的读音都变了)(13)

我们说韩国电影的厉害之处,是因为他们愿意去拍一些不在市场卖座的影片,或辛辣讽刺,或厚重阴暗,他们不惧于揭露自身民族的短板,自我人民的劣根性,所以才能有长足的进步,一个敢回望自己的民族,一个敢于发声抵抗的民族,是能够发展得更好的。

愿我们都有一个坚硬的脊骨,负重前行而不被压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