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先立人”是鲁迅先生提出的一种独特有个性的近代思想,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生追求着解放人们的封建主义思想,为解放知识分子而努力奋斗着。鲁迅一直遵从着自己传播的思想,坚持独立的个人品格。他坚决的反对封建主义思想,在贫穷有奴性的社会现实里如果要追求人的解放就摆脱陈规旧矩的束缚,所以鲁迅先生以人本为思想核心,提出“立人”。

鲁迅的思想与主张(鲁迅的思想之立人)(1)

一、鲁迅为何会提出“立人”思想

在近代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鲁迅一直为社会严峻的现实问题而不断的探索,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时代的阻碍,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存在的劣根性。鲁迅一直在自己的作品中揭露人性的最真实的一面,从《阿Q正传》到《病后杂谈》,他无一不在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劣根。

鲁迅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的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是不幸的”,在留学期间鲁迅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他开始不断怀疑甚至反省,中国人需要急迫拯救的不是他们的身体,是思想,是存在在人们心里几百年几千年的封建思想。

揭露人们生存的现状是鲁迅先生做的第一步,要想改变人们封建的老思想就必须改变人们对于自身的认知,人不能因为追求安稳的生活而去做一个奴隶,鲁迅用其一生的时间在揭露人性的黑暗,帮助更多的百姓摆脱自古以来的劣根性。

而那时人们的生存现状是目光短浅,贪婪卑怯,甚至透露着一种附势于权力的奴性,怎样才能解救中国人的思想,让中国人摆脱贫困,远离窘态,那些在中国人身上存在了几百年的劣根性。

鲁迅在作品中对这些进行了批判,把那些妨碍中国人发展的封建思想的摒弃,对于鲁迅来说,前路漫漫充满荆棘,而他是仍然从困境中提出正确思想的勇敢的领头人,“立人”就在这种情况之下被鲁迅作为核心不断传播。

鲁迅的思想与主张(鲁迅的思想之立人)(2)

二、“立人”思想的意义

鲁迅在否定封建思想的途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思想之“立人”,鲁迅发现能否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不单单是国家领导人的任务,更是中国上上下下所有百姓的责任。鲁迅曾说“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席的厨房”,所以鲁迅提出如果不摒弃旧有的封建思想,中国永远无法逃离现状,新思想也会永远得不到理解。

面对愚昧无知的中国人,鲁迅说呆子是医学医不好的,从立人到立国,鲁迅的论述是全面且深刻的,鲁迅强调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却又小心的将西方文化与立人区分开来,作为民族的战士,鲁迅是孤独的前行者。鲁迅用一生让中国人丢弃封建的潮流,而现在立人这个思想所带给我们的意义,所需要我们理解的则要更多,其深邃的含义所要求我们探索的也更加的幽深。

鲁迅对祖国的热爱,殷切的希望国民可以彻底改变,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当时中国态势的不满与批判,鲁迅用笔杆作为武器,抨击当时的社会,给中国人一种新的思想启蒙。改变社会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人,立人就要提高一个的个人价值,鲁迅一遍又一遍的用自己的笔杆告诉国人,我们不能再维持现状,我们要自我改变,要不断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思想。

鲁迅的思想与主张(鲁迅的思想之立人)(3)

鲁迅作为一名启蒙的思想家,他的贡献是无语言表,在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中,他揭露中国人的“自大”“狂傲”,毫不遮掩的描绘出大部分国人因为安稳而做奴隶的病态,不再拿起手术刀的鲁迅,用笔杆做起了手术刀,一刀一刀的切除国人满是伤疮的思想。

所谓“立人”,就是鲁迅结合当下的态势和国民本身的状态所提出的一种救人思想,因为时代的不同,鲁迅对中国的“立人”思想并没有完全被西方文化的撞击而同化,鲁迅所处的时代决定了“立人”这个思想是在一个封闭的封建环境中进行。

而且思想必然会受到外部的影响,西方的文化大多是提出一套空洞的理论,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性,而鲁迅所提出的“立人”思想,对于被封建思想侵蚀过久的国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鲁迅并没有用强制的方法被迫国人接受新的思想,而是将大部分国人的病态写成小说,映射出国人的状态,这种方式无疑不在潜移默化的撞击着国人的内心,作为启蒙思想家,鲁迅突破了社会时代的限制,鼓励着国人为“自立”而不断改变。由此看来,“立人”这种思想对于国人来说是必要且重要的。

“立人”的意义无非就是不断的告诫人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独立自主,学会做人。国由人组成,做不好人,何来组好一个国。

鲁迅的思想与主张(鲁迅的思想之立人)(4)

三、小结

在近代和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在愈来愈烈的竞争中,我们需要像鲁迅这样的人,及时深刻的意识到国人所处的时代岌岌可危,需要一股思想的新潮来拯救中国,在中国人还没有被完全的奴化,完全的被世界所排除的时候,悬崖勒马。

在封建思想的大背景下,“自立”“立人”成为了改变国人的基础,用西方的文化直击中国人的灵魂,是鲁迅在时代背景下找出的最适合国人走的一条路。

反封建是当时国人迫切的任务,在这场无声的革命中,唯有彻底的解放人性,才可以让国人在炼狱中逃脱。他的一生以“立人”为起点以“立人”为归宿,如若没有“立人”,中国永远无法在历史的洪流中翻身。而对于鲁迅,这也是他一生最正确的决定,最明智的思想。

参考书籍:

[1] 谢淑玲:《鲁迅立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014

[2] 柴晋飞:《鲁迅的立人思想》,2012

[3] 刘国胜:《渐行渐远:鲁迅立人思想启示录》,中信出版社,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