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我查了资料,有的说获奖是因为他过去的很多创作,代表作是《蛙》;有的说是因为《生死疲劳》这本书。有后面这种说法,说明《生死疲劳》基本上应该算是莫言较为优秀的作品了。
但是在读《生死疲劳》时,我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直到最后一部《结局与开端》,蓝开放与庞凤凰乱伦,在2001年1月1日生下那个大头娃娃。我突然想起来:这不就是《百年孤独》的翻版吗?
一、百年盛衰与五十年风云
《百年孤独》以南美洲19到20世纪的历史变化为背景,通过马贡多小镇这个镜子,讲述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一家的百年盛衰;《生死疲劳》以中国20世纪后半期的风云变幻为背景,通过高密县一个乡村,讲述西门闹/蓝脸一家刚刚好半个世纪的兴衰。
一个是百年,一个是五十年。不同的是,《百年孤独》的百年,是个概数,具体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并不是十分清晰;而《生死疲劳》的五十年,非常确切:1950年1月1日到2000年1月1日。
当然,作为历史背景的重大事件的作用,在两书中有所不同。
《百年孤独》中,绝大多数人物都未曾参与百年的历史变革,而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或者感叹,或者惊讶;唯一真正参与重大历史变革的奥雷良诺上校,正面叙述笔墨又不多。
《生死疲劳》中,不论大小人物,完全卷进历史的旋涡。不论是蓝脸从五十年代直到1981年抗拒加入人民公社,还是其他人或者热情或者不情愿地参与到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物非常密切的参与度。当然,多数人是在徒劳地挣扎着,像曹禺在《雷雨》的序言里说的:“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泽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
虽然在时间长短上不同,虽然在历史的参与度上不同。但是我们从小说结构对既定历史的利用上来看,莫言的《生死疲劳》借鉴《百年孤独》的可能性极大。
二、家族四代与家族七代变迁史
《百年孤独》和《生死疲劳》虽然以宏大的历史变革为背景,但并没有写成历史大事记,都选择了一个小的切入点:都是以家族变迁史为中心线索。
莫言的《生死疲劳》虽然历史参与度很高,但仍然是从高密县一个乡村家庭为切入点,从蓝脸到蓝解放到蓝开放到蓝千岁,一个大家庭四代的历史变迁;当然还离不了西门闹从驴到牛到猪到狗到大头娃娃,一个冤魂五世轮回。
《百年孤独》呢,则是以马贡多小镇上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家为切入点,讲述这个家庭“奥雷良诺”、“阿卡迪奥”两个名字重复使用的七代人的历史变迁。
不仅故事线索非常相似,连叙事方式都很像。
《百年孤独》讲述了家族百年变迁史,但是小说开头的叙述起点,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最后一章,第七代同样叫做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发现了一部吉普赛人留下的关于他的家族秘密的羊皮卷,那个吉普赛人对这个家族里的事件提前一百年作了预言。第七代的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阅读关于家族秘密的羊皮卷时,家族历史一一呈现。故事头尾衔接,像一个吞食自己尾巴的贪吃蛇。
莫言的《生死疲劳》故事开始于1950年1月1日,而小说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到了蓝千岁五周岁生日那天,他把我的朋友叫到面前,摆开一副朗读长篇小说的架势,对我的朋友说:“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那天讲起……”
同样是一个首尾相衔的讲故事方式。有谁敢说,《生死疲劳》没有受《百年孤独》的影响?
甚至细节都有相似之处:
《百年孤独》将近结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和自己的姑姑阿玛兰塔·乌苏拉乱伦,生下了一个带有猪尾巴的孩子;莫言的《生死疲劳》最后一章,蓝开放与堂姐庞凤凰乱伦,生下了一个大头娃娃。
同样是家族几代人的历史变迁,同样是最后产生乱伦,同样是生下了畸形孩子,两部小说线索的相似度如此之大,如果查重,怕不得超过40%?
三、宏大叙事与魔幻风格
在行文风格上,很难说《生死疲劳》没有受《百年孤独》的影响。
首先是时间结构。
《百年孤独》开篇第一句这样说:
很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生死疲劳》的第一句则是:
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讲起。在此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阴曹地府里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酷刑。
《百年孤独》第一句,用三个时间点,构造了一个宏大的历史时空:一个不确定的叙述起点、一个很多年以后刑场时间、一个初见冰块的遥远过去。
《生死疲劳》也用时间构造历史,不同的是,他的叙述起点是明确的:1950年1月1日。但开篇同样用了一个回溯的时间:过去两年多的时间。
其二是魔幻风格。
《百年孤独》的魔幻混杂了全世界的神话,俏姑娘雷梅苔丝抓住床单升天来自阿拉伯神话;吉普赛人提前预言家族百年历史,大概是受欧洲神话的影响;一场持续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雨季、鬼怪纠缠等等,则是来自拉丁美洲的神秘与魔幻传说。
莫言《生死疲劳》基本是本土的魔幻与神话。从“驴折腾”到“牛犟劲”,再到“猪撒欢”,再到“狗精神”,西门闹在阎王殿受了两年多折磨后,反复投胎,又反复死去,完全是中国古代神话生死轮回之说的再现。开篇对阎王殿的描写和西门闹的喊冤,绝对是借鉴了《聊斋》中《席方平》的桥断。
可是,说好的建国之后,动物不许成精呢?
《百年孤独》出版于1967年,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生死疲劳》创作于2005年。显然,不可能是《百年孤独》借鉴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