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包含两种类型:政务认知类和实务处理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结构化面试核心技巧?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结构化面试核心技巧(结构化面试的题型与应对策略)

结构化面试核心技巧

结构化面试包含两种类型:政务认知类和实务处理类。

一、政务认知类的问题。需要考生选择合适的角度,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对未来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理解、判断和分析,重点在于认知事物的角度。

(一)自我认知——考察对自己和岗位的认知和理解。

事先梳理好能精准体现个人特点的经历,感悟等。比如个性特征,个人能力,个人经历。这里要注意结合所报岗位的职责、能力素质要求,有侧重点地准备。

考前对自身进行充分的梳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在各类题型中,当需要结合自身经历谈看法时,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表现自然,回答合理。

(二)职业认知——考察对观念、道理的理解和判断力。

此类题目会要求分析某个观点或言论;个人的行为;领导人的发言,并谈谈看法或启示。

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可以就题干主体进行类比联想,比如虚构故事和真实生活之间,复杂的事物和具体的道理之间,都会找到一定的对应关系。

也可以逆向思维,对题干主体做辩证的正反分析,比如道德与法律之间,梦想与现实之间,改变与坚持之间,辩证分析可以增加你分析的深度。

(三)现象/事件认知——考察对事物、现象的理解、分析和判断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申论的题目就基本围绕着这五个方面设计,面试中也离不开对上述五个方面的考察,其中社会类尤为重要,比如教育、扶贫、公益等话题。

面对现象认知类的题目,需要首先扣题(陈述背景,表明态度,点明本质),然后分析意义和原因,提出对策,最后升华(结合自身,或联系理论,或总结展望)。

从现象的种类来划分,有以下三类:

1、需辩证看待的现象

首先一方面要分析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要分析其消极方面的原因和危害。然后对于其积极的部分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消极的部分要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

2、消极类的现象

首先谈其造成的危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改进或解决的方案。

3、积极类的现象

首先谈现象好在哪里,和积极的意义,然后谈对策。对策的结构可以是“一个中心,三个维度”,“一个中心”是以“弘扬”为中心。“三个维度”分别是对于积极现象要落实,对于积极现象要深入,对于积极现象还要横向推广。

从分析的顺序来划分,有以下三步:

1、分析现象主体:微观、中观、宏观

1)微观:个人——思想、态度、道德、法制观念、价值观、执行力;家庭——教育、引导

2)中观:学校——教育、监管;企业——诚信经营、管理制度、责任意识、用人机制;媒体——媒体引导、监督

3)宏观: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制度层面;部门——部门职能履行与监督、问责机制;社会——社会风气

2、分析现象原因:主观、客观

1)主观:认识因素——思想上不够重视;利益因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职责因素——失职

2)客观:监管不力——有法可依,但是监管部门监管不得力;法律制度——没有法律或者执法不力,对违法者没有严格惩治

3、分析解决对策:制度、监管、执行、宣传

1)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定新的法律,完善旧的法律,学习先进法律

2)监督不到位:完善监督渠道——电话举报,媒体监督,网络问政群众监督,党内监督:给予举报者奖励:保护举报者隐私。

3)监管不严、执行不力:领导责任制,上级付连带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4)宣传不到位:电视公益广告宣传,网络宣传,媒体宣传,社会公益广告牌宣传,单位内部宣传

(四)反驳论证——考察逻辑思维能力。

题干会有一个论点及一些支持该观点的论据,要求我们驳斥题干中无法充分支持该观点的论据。

反驳维度分为以下三种:

1、反驳论点

1)用事实反驳:举出相反事例

2)用一般原理反驳:有违公认的规则、科学原理、科学定律

3)用归谬法反驳:假定被反驳论点为真,然后推出荒谬的结果,从而确定该论点为假

2、反驳论据

1)论据虚假:作者以虚假的判断或观点作为论证的根据

2)论据不足:题干以偏概全,则找到不符合的事实即可反驳

3)论据有待证明:论据尚未被证实真实性,只能推出可能性结论

3、反驳论证方式

1)直接反驳:只能推出可能性结论,得不出必然结论

2)用归谬法反驳:用对方的推理方式进行推理得出荒谬结论来指出对方推理方式是错误的

二、实务处理类的问题。需要考生展现出和公职要求相匹配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重点在于围绕相关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工作关系处理——考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先分析问题来源(自己、对方、双方),明确角色定位和目标,然后提出处理办法,最后总结提升(心态上,行动上)。对于不同关系的处理方法,应有所区分:

(1)上级关系——尊重服从;协助支持;请示汇报;建议沟通

(2)下属关系——关心引导;激励提升;责任追究

(3)同事关系——尊重理解,以诚相待;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团队合作,工作为重;工作探讨,交流心得;坚持原则,求同存异

(4)群众关系——解释服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5)兄弟单位关系——热情周到,全面了解;工作为重,注重团结

(二)规划事件处理——考察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规划事件是未来要发生的,有较充分的时间来计划并执行。类别涵盖:调研、宣传、培训、会议、接待、活动策划、开办筹建、专项整治。注意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把握,也要在细节上突出重点。

(三)突发事件处理——考察应变能力。

此类问题和拟任岗位会有很强的匹配性。范围涵盖:日常突发事件,执法受阻,舆情应对,信访受理,统筹排序,公共危机处理。

答题时需先从整体上分析情况的性质、严重程度、可能的影响,然后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然后提出处理办法,最后总结提升(事后对发生原因进行反思,思考后续整改提高的手段)。

(四)情景模拟——考察通过沟通来解决人际矛盾,争取他人支持和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

此类问题和拟任岗位会有很强的匹配性。考生需假设在特定的环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通过沟通来处理问题。思考方式与前述题型一致,所以主要关注答题结构:

(1)开场:打招呼;表明身份;过渡句引入到主体事件

(2)解决核心矛盾:动之以情(打开心扉);晓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导之以行(帮助对方提出合理可行,有效的替代解决方案,指明下一步方向)

(3)结束:总结(汇报后重复要点);展望(劝说后引导对方后期更好开展工作);警示(重申危害,引起重视,避免再次发生);感谢(在得到支持或帮助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