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中型坦克是二战德国后期的主力坦克之一,它的综合性能比较均衡,战斗力也高,几乎能够和当时盟军所有的坦克一决高低,被许多人称为二战最好的中型坦克。不过这个“最好”有点言过其实,仔细分析黑豹会发现它的问题不是作战性能,而是设计上毛病很多。

二战黑豹坦克100倍口径(黑豹被称为二战最好坦克)(1)

黑豹中型坦克

黑豹的设计问题

整个二战中坦克设计最先进最成熟的是当之无愧的苏联,这方面当时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的学习,不过德国却学得不多,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倾斜装甲上,而不是内部结构。

黑豹相比于当时的苏系坦克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结构布置落后。单从某一个零部件来看,德军并不落后,例如有800马力的发动机,放在今天也不算太差;“虎”式坦克那么沉重,变速箱等依然在可靠范围内;另外还有方向盘式控制等技术,随便将其中一个单项挑选出来,都可以算是世界顶级技术。

二战黑豹坦克100倍口径(黑豹被称为二战最好坦克)(2)

黑豹中型坦克线图

不过德国设计师在进行技术整合的时候显然不如苏联设计师,他们仍然采用一战时期雷诺FT-17的动力布置,即动力舱后置,通过长长的传动轴将动力传输到车体前部,再经过变速箱降速提升扭矩,再传递到主动轮上。

这个布置属于中规中矩的结构,但在二战苏军坦克面前就显得落后了。首先发动机的动力需要通过一根长长的传动轴传递到前方,这根轴因为长度较大,更容易因为扭曲发生断裂,对冶金技术要求很高,要么就只能增加直径来解决问题。

二战黑豹坦克100倍口径(黑豹被称为二战最好坦克)(3)

黑豹中型坦克

长长的传动轴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占用空间。就像后驱的轿车一样,座位中间有一个隆起的结构,里面就是传动轴;黑豹坦克也一样,这跟轴贯通车体,极大地占用了车体内部空间。

为了满足作战人员的空间需求,坦克就不得不提升高度,这直接导致黑豹从外看起来挺高大,其实内部空间并没有因此增加多少。反倒是增加的坦克高度,让坦克在战场上投影面积更大,中弹率更高。

二战黑豹坦克100倍口径(黑豹被称为二战最好坦克)(4)

黑豹的车体

不仅如此,传动轴提升了底盘高度,相应的坦克底盘四周的装甲板就要提升高度,哪怕传动轴仅仅提升十几厘米,换算到坦克四周的装甲带,也是一个十分可观的重量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期的德国坦克防护没有提升多少,一个个却牛高马大的,重量提升和防护提升不一致。

战后停产

其实德国设计师如果不只是学习倾斜装甲,也学习T-34的内部结构设计,制造出来的坦克会低矮很多,重量会降低很多,机动性提升了,材料消耗也降低了,或许会有更多的黑豹投入战场,作战能力也将有所提升。

二战黑豹坦克100倍口径(黑豹被称为二战最好坦克)(5)

与M4相比,黑豹底盘高出不少

在二战后,并不是所有的德军装备都停产了,例如“追猎者”坦克歼击车、MG42通用机枪都还在继续生产,黑豹坦克之所以不被待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当然首先就是它的设计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英、美军在前期作战中积累了经验,先后拿出了百夫长和M26,它们都采用了主动轮后置的方案,坦克不仅高度得到控制,而且体重更低,更加符合新的技术指标。

二战黑豹坦克100倍口径(黑豹被称为二战最好坦克)(6)

黑豹中型坦克

其实黑豹坦克并非不可以对动力进行调整,但是加上它那复杂的交错式负重轮等一起改动,以及重新设计炮塔,容纳更大尺寸的火炮,工作量几乎等于重新设计一款坦克,已经没有改进升级的必要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二战后大量的剩余物资,盟军的T-34和M4坦克数以万计,在大裁军中被大量出售。一些有技术的大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坦克体系,不会轻易生产德军坦克,而中小国家干脆就花钱购买那些剩余物资,方便还实惠。

二战黑豹坦克100倍口径(黑豹被称为二战最好坦克)(7)

T-34坦克

仔细看看战后不久设计生产的坦克,基本上都采用了大倾斜装甲加主动轮后置的方案,并且基本没有延续二战德军那种方方正正的设计风格。

黑豹之所以被称作是二战最强中型坦克,主要就是在中型坦克这个领域里它的攻防能力突出,而且机动性也不差,可这些都是用一堆高水平的零部件堆砌起来的,与T-44等坦克相比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反倒是T-44拆解开来几乎单个的零部件都不如黑豹,组合起来却一点也不逊色,这就不得不怀疑德国设计师的组合水平了。

二战黑豹坦克100倍口径(黑豹被称为二战最好坦克)(8)

黑豹中型坦克

黑豹坦克在二战中以近乎重型坦克的体格,来挑战盟军的中型坦克,这本身就不对等,而要通过过时的结构设计来驱动这样一款重达45吨的坦克,还让它有了中型坦克的灵活性,设计师又确实做到了,这样一对比又觉得挺矛盾的,不知道德国设计师到底是厉害还是不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