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说大唐第一公主太平公主。
我们知道,太平公主天资聪慧,长相酷似母亲武则天,是李治和武则天最喜欢的孩子。
太平公主的少年时代正是武则天一路向上攀升的时候。对于这个女儿,武则天给与了无限的宠爱。为了躲开吐蕃的求亲,武则天弄了一个假出家,把女儿留在了自己身边。
太平公主的初婚丈夫薛绍被哥哥薛顗株连受刑而死(薛顗是李唐宗室的坚定支持者,他参与了李冲的谋反)。那时候的武则天正想着法子打杀李唐势力,精心构建自己的权利大厦。武则天觉得把心爱的女儿嫁给这一家人实在是一件大错而特错的事情。
薛绍死亡之后,武则天对女儿太平公主的婚事破费心思。通过一系列手段,武则天基本完成了成为女皇的舆论准备、机制准备、人才储备等,为了实现权利的平稳过渡,女儿作为一个筹码,是实现李武和谐相处的象征符号。如果能够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氏家族,那么最少可以缓释李唐势力的反对情绪,也可以给女儿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
思前想后,武则天选中了武攸暨(武则天伯父的孙子)。而武攸暨已有妻室,怎么办?这对武则天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她做主干掉了武攸暨的妻子,成功为女儿张罗了第二次婚姻。
这时候,距离武则天宣告成立武周政权不到两个月时间。
对太平公主而言,新的婚姻和母亲的皇帝生涯几乎同时开始。也就是这个时候,太平公主最少出现了三个新变化——私生活的放荡不羁、权力欲的迅速膨胀和参政心的急迫强烈。
生在深宫大院,后宫乱七八糟的生活不可能不影响太平公主的心思,她一方面享受着二次婚姻的喜乐,一方面包养男人,和母亲身边的朝臣不清不白。关键是这个女儿,为自己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贡献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就是这个张昌宗后来把武则天的后宫弄得乌烟瘴气。
同时,太平公主被母亲——女皇武则天拉倒朝政决策中来。武则天觉得女儿不但长得像自己,而且知心知性,是一个很体贴人的小棉袄。她常常和太平公主商量朝中大事。尽管她不让女儿把这一点泄露出去,但是每每遇到大事,母女二人总要交流切磋。武则天当皇帝的十五年,恰好是太平公主一试身手的十五年,这十五年的时间,让太平公主的权力欲望变得饱满起来。
权利是一枚看不见摸得着的膨大剂,太平公主在母亲的调教下初试身手。久之,参政意识主导着她的日常生活。武则天执政后,李武矛盾始终没有完全解决,即使太平公主成为武家的媳妇,而纷争的暗流一直汩汩涌动。晚年的武则天犹如一枚失水的茄子,她没有更好的办法恢复从前朝政的圆满和生机。她只有让脚跨李武两家的女儿和自己的男宠一起操持权力。而太平公主和二张之间并没有完全结成利益上的同盟,甚至后来出现了利益上的对立(二张诬告平公主的情人)。
在705年的神龙政变中,太平公主坚定地站到了李家的立场上。时候被中宗李显授予了“镇国太平公主”的封号。
到了唐中宗李显上台之后,太平公主从前积累的参政经验派上了用场。当时心思五花六花的韦后都不得不惧怕自己的小姑子——太平公主。
在与韦后、安乐公主的交手中,太平公主善谋善断,她与侄子李隆基等诛杀韦后,拥立相王李旦复位。
李旦的决策都要和她交流沟通,并往往以她的意见为主。文武官员趋附之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这时候,太平公主权力达到了顶峰。
大红大紫往往是灰暗日子的开始,时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不守规矩的人。
李隆基看清了姑姑的图谋。
太平公主看准了侄子的心思。
姑侄之间的决斗正在走向白热化。
太平公主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开始给侄子制造不利言论——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并暗中监视侄子。她依靠绝对优势,不断阻断太子李隆基的生存之路。
或许人们认为李旦是一个软蛋皇帝,但是在自己妹妹和儿子的明争暗斗中,李旦多少还有一些明白人的味道。712年八月,他传位李隆基,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一个是老到的江湖高手,一个是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厮杀不可避免。713年,太平公主和拥趸者一起设计废掉李隆基的路线图。
而王琚、张说等人力促李隆基先下手为强。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李隆基干净地除掉了太平公主的铁杆力量,常元楷、李慈、贾膺福、李猷、萧至忠、岑羲、窦怀贞、窦怀贞等奸纷纷毙命。
三天后,李隆基下令赐死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的性命结束了,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长安城多次兵变的现象也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