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弘历

年号:乾隆

在位:1735~1795

享年:89岁

庙号:高宗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陵寝:裕陵(清东陵)

子女:16子,8女

皇后:富察氏

继位人:颙琰(嘉庆)


青史语录

"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 ——《清史稿·高宗本纪》


仓促登极,稳定大局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年仅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驾崩于圆明园,内宫一片哭声,群臣一片慌乱。

鄂尔泰、张廷玉还算镇定,赶忙跟允禄和允礼两个人说“因传位大事,(雍正)亲书密旨,曾示我二人,外此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急请出,以正大统”。不久,总管太监捧出黄封一函,内藏雍正十年藏于圆明园的朱笔亲书传位弘历诏。张廷玉于灯下宣读,弘历跪拜受命之后宣布,“遵皇考遗旨,著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然后,雍正遗体夤夜运回宫中,当时朝廷一行的匆忙、皇亲及百官的狼狈不用细说,只从“仓卒中得宫厩驽马乘之,几至蹶踣”便可见一斑。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1)

八月二十四日,弘历颁布数道谕旨。其中一道是谕内外大臣旨,宣布自己将继续处理先帝未竟之业,维护政策连续性,要求朝中大臣必须效忠自己,各级地方官处理事务应一如既往,不得欺慢。还有一道是谕示总理事务王大臣庄亲王九禄等人的,内容是关于鄂尔泰、张廷玉配享太庙问题。配享太庙对于封建官僚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弘历宣布要将此事写人皇考遗诏,等于以雍正遗诏作为最权威的兑现保证。这种超出常格的作法,目的在于拉拢这两位满汉大臣的领袖人物,并通过他们争取整个官僚队伍对自己效忠。鄂、张二人故作姿态,“屡行固辟”,谦让一番,最后还是感激涕零地接受了。两天后,鄂、张二人上奏,“不敢当辅政之名,请照例称总理事务”。弘历同意,降旨“凡宫门一切陈奏,先告知总理事务王大臣,再行进呈”。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2)

稳住大臣,弘历又注意到了稳定内宫问题。八月二十五日,他对太监颁谕说,国家政策关系重大,不许妄行传说。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凡有所知,岂有不告之理但市并传说,多有舛误。今后凡外间传闻,无故向廷传说者,即为背法,查出定行正法。“若太监略有放纵,许内务府总管先拿后奏。”这一谕旨是为了防止太监向内宫走递朝廷信息,播弄是非,干扰政局。二十三年(1758),乾隆帝将泄露朱批的太监高云从处以磔(zhé)刑(磔刑是古代一种酷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3)

弘历还降谕都统莽鹄立,命令他把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赶出西苑。上谕从为亲者尊者讳角度出发,轻描淡写地说他父亲视张太虚等炼丹术为“游戏消闲之具”,也知道这批人是“市井无赖之徒”,从未用过一药。这位年青皇帝对炼丹术的鄙视与厌恶,表明他具有反对愚昧的可贵精神。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4)

九月三日黎明,大驾卤簿全设。弘历先着素服向雍正帝梓宫行九拜礼。然后更换礼服,奉皇太后到永寿宫,亦行九拜礼。接着,至中和殿受内大臣和执事官行拜,再到太和殿即皇帝位,受亲王以及文武百官、朝鲜等国使臣朝拜,颁诏天下,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安定西部边疆

雍正突然去世,遗留给乾隆最急迫的事,莫过于西南和西北的民族问题。他说“目前紧要之事,无有过于西北两路及苗疆用兵”(《乾隆实录》卷1)。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5)

西南问题,指的是雍正时采取的改土归流政策,削弱了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农奴制的割据势力,触犯了土司利益,引起土司的强烈反对。雍正十三年,苗族所属八妹、高表等寨听信“出有苗王”的谣言,纠众滋事。叛乱以古州、台拱为中心迅速蔓延。正是严峻时刻,雍正撒手西去,所以乾隆即位时,西南改土归流正面临着流产的危险。年轻的新皇帝坚持用兵,果断地采取了撤换主帅等三项措施,力挽危局。乾隆维护国家和民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6)

族统一,比雍正更坚定。新主帅张广泗不负皇恩,于乾隆元年六月,平定叛乱。然后,乾隆为了稳定苗疆,采取了“永除新疆赋”、兵丁屯种“逆苗绝户田产”等一系列措施,收到了不错的成效。西北问题,指的是对蒙古准噶尔部用兵。雍正后期,清朝和准噶尔部都无力把战争继续下去,皆有议和意向。雍正十二年(1734)八月,清朝遣侍郎傅鼐、学士阿克敦前往准部,向噶尔丹策零提议,划分准噶尔和喀尔喀二部游牧分界线。清军主张双方以阿尔泰山为界,准部坚持以杭爱山为界,谈判没有成功。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7)

准部以畜牧业为主,必须以畜牧产品与内地交换手工业品和农副产品,因而迫切要求与内地贸易。牧区分界谈判失败后,噶尔丹策零于雍正十三年(1735)春,派吹纳木克,随同傅鼐等到北京纳贡,同时携带近万张各色毛皮到肃州(今甘肃酒泉县),作得价银约14200两,用其中一部分购买了所需的缎匹、绫绸、茶、布等。肃州贸易的成功,使噶尔丹策零动心。当年十月,再派吹纳木克至京师进表。此时,乾隆已经登极。他对准部的方针是议和,并陆续颁谕表明诚意,朝廷与准部艰难地进行着谈判。在与准部谈判过程中,乾隆坚持两点一、应以阿尔泰山为界划定准部与喀尔喀蒙古的牧地,从而阻止了准部对喀尔喀蒙古的骚扰,维护了边境的安宁二、反对卡伦内移。其意义不仅在防范准部,更主要的是行使了清中央政府对中国边境地区正当的防卫权利。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8)

经过长达4年的谈判,喀尔喀蒙古与准噶尔蒙古牧界终于划定。牧界划定后,准部人民额手称庆,噶尔丹策零摆宴庆贺,他说“如今和天朝和好了,准做买卖。今年买卖很好,我如今要打发哈柳去请安谢恩”(《乾隆实录》卷109、110)。乾隆五年(1740)之后,准部不仅多次遣使至京进贡,而且携货到肃州贸易,这对加强国内民族团结,无疑起了促进作用。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9)

雍正曾经花费5年时间损兵折将,耗费钱粮,没有达到的目的,由乾隆实现了。对准部息兵议和的方针,虽然雍正已经提出,但没有来得及完成。乾隆继续贯彻,使清朝迅速摆脱了西南与西北两面作战的窘境。西南、西北,一战一和,都取得圆满成功。年轻的乾隆完成了先帝未竟之业,初显其治理庞大清王朝的杰出才能。

重定历史遗案 ,初露政治才能

雍正时最受时人和后人非议的是骨肉相残,乾隆在做皇子时感受到这一点。乾隆即位后,在处理先帝未竟之业的同时,也开始着手处理这个历史遗案,缓和雍正朝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乾隆的大伯父允禔,幽禁而死,其子弘呀袭公爵,孙坐事夺爵乾隆命其十三子弘晌为奉恩将军世袭,接续香火。乾隆二伯允初,被废大子后禁锢在咸安宫,雍正即位后将其移居祁县郑家庄,不久死乾隆对其后裔作了安排。乾隆的三伯诚亲王允祉,雍正以其党附允得,被监禁在永安亭,后死乾隆二年,对其追谥。乾隆的五叔允祺,康熙封为恒亲王,其子弘升为世子,雍正削弘升世子乾隆对其子孙给予照顾。乾隆十叔敦郡王允袱,雍正借故将其幽禁于景山寿皇殿,乾隆即位,谕命释之,后封公、进贝勒、升郡王。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10)

特别要提的是,乾隆的八叔允禩,雍正革其黄带子,削其亲王爵,改名为“阿其那”,圈其于高墙内,后死于幽所乾隆的九叔允禟,雍正将其改名为“塞思黑”,幽禁于保定,暴死在幽所。乾隆二年,在释放了雍正末因贻误军机而判死罪的岳钟琪、傅尔丹之后,乾隆谕曰“圣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就两人心术而论,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初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若将优待……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亲叙入。”

形容好大喜功的诗句(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11)

乾隆为其伯叔平反,表现出胸怀宽大与政治成熟,有利于爱新觉罗宗室的凝聚与团结,也是大清皇朝巩固的基础。乾隆四十三年(1778),甚至还为多尔衮昭雪,复其王爵。这些措施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稳定清王朝的局势是有重大意义的。


【作者简介】

惜何昔,90后自由撰稿人,偏爱历史,希望可以在历史的往事中汲取精神食粮,借古鉴今交到更多知音朋友。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往期精彩】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狠”皇帝雍正——铲除兄弟 加强皇权

→ 雍正朝最大的文字狱——吕留良案

→“九子夺嫡”的胜利者,铁腕皇帝——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 集权崇道,突然辞世——雍正皇帝驾崩之谜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清圣祖康熙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