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一个敢骑在皇帝肩上的人(他在位不足一年)(1)

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

朱高炽虽然做皇帝只有1年,但是他在做太子与监国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朝廷政务的事情已经是轻车熟路,他登基后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集中破除了4个大难题。

与民休养生息。

他是唯一一个敢骑在皇帝肩上的人(他在位不足一年)(2)

明成祖朱棣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派郑和屡次下西洋、组织人力,亲率大军北伐五次,编修《永乐大典》。这些事情虽然让朱棣成就一代有为之君,而且对当时的大明王朝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每一件事都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加财力,可谓劳民伤财,从而造成民生凋零。

因此,朱高炽继位后颁布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诸如停止郑和下西洋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杜绝了大兴土木、消耗国力和民力的行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方孝孺平反,赢得天下读书人的心。

他是唯一一个敢骑在皇帝肩上的人(他在位不足一年)(3)

方孝孺

方孝孺因治学严谨、才高八斗、忠君体国,被时人称为读书人的“种子"。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建文帝朱允炆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皆出自方孝孺之手。期间,双方互有胜负。建文三年末,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对他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方孝孺)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在军师姚广孝的恳求与劝谏下,点头答应了。建文四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纷纷投降,唯方孝孺拒不投降,被逮捕下狱。之后,朱棣想让方孝孺起草自己的即位诏书。方孝孺不仅拒绝了他的要求,还大骂朱棣为“燕贼”。朱棣要诛他九族,方孝孺对曰:即使诛我十族,又奈我何啊?朱棣暴怒,便决定诛杀方孝孺十族,在传统的灭九族基础上,将他的门生又算作一族,诛杀了他的十族,共873人。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被凌迟,时年46岁。如此高压之下,形成了极强的白色恐怖色彩,使得天下读书人敢怒不敢言,寒了心。

朱高炽称帝后,吩咐礼部:“建文朝众臣,已遭处决示众。他们的家属沦为官籍奴仆者,皆释放为民,发放他们的田地。其外亲戌边者,只留下一人于戌守之处,其余释放还乡。”可以说,这道旨意已经为方孝孺等人平反了,同时也赢得了读书人的好评。

取消酷刑制度,施政平和。

他是唯一一个敢骑在皇帝肩上的人(他在位不足一年)(4)

朱元璋

朱高炽不怕得罪贵族利益,他大胆裁撤冗余,革除政治弊习,消除了很多没有用的职位。他认为出色的政绩并不是靠设置繁琐的职位得来的,必须要有符合明朝实际的官爵设置,才能振兴国运。与此同时,他还废除了朱棣遗留下来的残酷刑罚。

提高内阁权力。

他是唯一一个敢骑在皇帝肩上的人(他在位不足一年)(5)

文渊阁

朱棣在位时成立了内阁机构,不过为了限制内阁权力,这个组织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机构,这些官员也没有相应的官职。朱高炽此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他看来,要想完全充分调动这些内阁官员的积极性,必须要进行“加封”,有了相应的头衔,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才能忠心为国。于是,三品以上的内阁官员,就此诞生。

很明显,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一改明朝旧貌,朝廷气象为之一新,尤其是老百姓对新皇帝的做法赞不绝口,1年的执政措施也为他的儿子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朱高炽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很好,他没有朱棣的心狠手辣,也没有兄弟朱高煦的风流倜傥,不过他却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政治举措,倡导以民为本,发展生产,不但打破朝廷严酷的政治氛围,还达到了笼络人心的目的,树立了极好的亲民形象。

朱棣执政时期尤为重视武功,在位时期南征越南,北伐蒙古,是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而每一次军事行动的背后都是老百姓在替朱棣买单,朱棣如果不是有一个好儿子朱高炽20年太子、10年监国地帮他运作着永乐盛世,恐怕他也不会那么频繁地能对外用兵。

当年朱元璋身边也有一位宽仁的太子朱标辅政监国,就和朱棣身边有宽仁的朱高炽辅政监国作用是一样的,朱标和朱高炽这对伯侄能很好地弥补各自父亲的不足之处。只不过朱标命不好,英年早逝没能继位,而朱高炽虽然只在位1年,却给儿子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明朝的奇葩皇帝很多,但是朱高炽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仁厚之君,一位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