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位学子都能扬帆起航(青年学子重走星海路)(1)

愿每位学子都能扬帆起航(青年学子重走星海路)(2)

《星海星海》利用延展的视觉效果,来展示冼星海的一生。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音乐家。

他在延安谱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蕴含民族风格、民族气派,饱含东方神韵的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成为20世纪中国谱写民族交响诗的第一人。

从岭南之都到塞纳河畔,从黄浦江边到延安窑洞,冼星海以强劲音符鼓舞人心。在其短暂一生中,以惊人的创作力留下了数百首富有战斗性、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今年是冼星海诞辰117周年。由星海音乐学院与广州大剧院联手打造的原创歌剧《星海星海》于6月17日-19日在广州大剧院盛大首演,该剧以“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生平故事为原型打造,展现新一代对“星海精神”的探寻与传承。

A

双主线叙述,青年学子穿越百年重走星海路

歌剧《星海星海》讲述音乐学院的青年学子,为排演冼星海作品《黄河大合唱》而产生观念冲突,从而决定沿着冼星海的人生之路进行寻访的故事。

原创歌剧《星海星海》采用双主线叙述,编剧苏虎分享了他的创作思路。“冼星海为什么能谱出大众心声?为什么能一直初心不改?信仰不变?作为今天的星海音乐学院青年学子,从而放大到全国艺术院校的学子们,能否理解什么是‘人民音乐家’,以及冼星海当年的执着与坚守?他们能不能把前辈这种民族精神传承下来、弘扬下去?这是我们在剧中主要想去探讨与探索,并传达给世人的。”由此,也带出创作思路,即以当代年轻人的视角来走进历史、走近星海,演绎经典。双线并行,并以青年学子的视角展开,去回溯历史,主要是想借此剧回答青年学子之问。

剧中,他们兵分两路,一路从冼星海求学的起点广州出发,一路从冼星海病逝的异域他乡莫斯科出发,两路同时抵达延安,重走了冼星海的成长之路、艺术之路和革命之路。

他们每到一处,总能与冼星海产生跨越时空的交会、交流,似乎看到了战乱频繁的当年,身处异域且生命垂危的冼星海,仍然不屈地挣扎在从莫斯科返回延安的路上。

跟随着冼星海弥留之际的一幕幕回忆,感受到冼星海对音乐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茫茫大雪中,他的心仍向着祖国而依依不舍地倒下……

一路的寻找与感悟,青年学子们终于找到“人民音乐家”的作品真谛和“星海精神”的内核,也终于懂得,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演绎艺术经典、怎样演绎《黄河大合唱》。

谈及原创歌剧《星海星海》的创作初衷与意义,导演王向东表示,星海音乐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高等音乐学府,创作一部以冼星海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以艺术形式讲述音乐家的故事,以艺术创作践行音乐家精神的传承,这是广东人、是“星海人”在所不辞的责任。“努力创作一部属于我们‘星海’人的,富有色彩,形式特别,观众喜爱看的作品是对星海精神的回应。”

B

舞台呈现浪漫诗意,作曲雅俗共赏

原创歌剧《星海星海》的视觉呈现是唯美的,在有限的空间内以对舞台灵活的调度,最大程度地呈现了一场超时空的跨越:从2022年的现代大学校园到1929年的工人夜校,从冷风悲鸣的巴黎铁塔到激情澎湃的红色延安……无数个场景的闪回,在舞台上,观众将看见星辰大海。

导演王向东介绍,舞台呈现尝试以浪漫主义风格,诗意化叙事直面文本多、时空交错的挑战。旋转舞台为流畅多变的时空转换提供可能性,纵横交错的场景变化将剧中的学子们和剧场的观众们带入一场跌宕起伏的寻找信仰之旅。

舞美设计秦立运分享,舞美上基于对人物的解读和故事的感悟,整体形象设计似一条蜿蜒起伏的长河又像一条遥远无期的路途,从舞台前方延展到天际线,洗星海的一生,那些所到之处所经历的过往,汇聚于此又徐徐道来。“通过延展的视觉语汇感受到故事中浓烈的情感,除却设计与技术的难题外,视觉传达与观众产生何种共鸣并与剧情的内在气质契合亦是设计者所寻求的突破之处。”

在音乐方面,原创歌剧《星海星海》由三位作曲家共同担纲完成。作曲家严冬表示,《星海星海》是一个时空交会的剧目,青年教师秦建负责现代时空的音乐创作,杂糅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一些流行音乐元素。“我和李方老师主要担任过去时空的音乐创作,在确保音乐多元性的同时也保证主题音乐的厚度和质量。”

作曲家李方谈及前期的剧本讨论、延安采风与整部作品的定调:要将冼星海原作的元素技巧性地而不是照搬地融入歌剧创作,再就是一定要动听,雅俗共赏。

三位作曲家共同呈现冼星海的宏大主题,融入“当代视角”,借由时空纵横与时空对话呈现一部凝聚了思想性、民族性与艺术性的作品。

C

金钟奖男高音王传亮三度演绎冼星海

本次饰演冼星海一角的由“金钟奖”金奖、“白玉兰戏剧表演奖”获得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传亮担纲,他同时也是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青年教师。

王传亮曾在《烽火·冼星海》与《天下黄河》中两次饰演冼星海一角,此次将成为他第三次饰演该角,他嗓音清澈透亮、饱满热忱,角色刻画入木三分。

“我演绎过几次冼星海,每个阶段的状态和心境都是不一样的,经过前面阶段的沉淀,我对于冼星海的认识越来越丰满,对冼星海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而对于角色所传递的感情也更游刃有余了,”他说,演绎冼星海这个角色,“就像是演绎我的老朋友,我们非常熟悉也非常亲密,我深知他的人生故事,了解他短暂却又光辉的岁月里经历过的种种,而我如今所处的年纪,正好与剧中的冼星海年纪相近,更切身体会到了他在这个人生阶段的所感所想”。

据了解,该剧主要演员均为星海音乐学院优秀师生及校友,曾在多个国家级、国际顶级赛事中获奖,并在众多大型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星海音乐学院合唱团、舞蹈团、交响乐团也为本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资源。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剧照摄影:夏冬 陈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