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语神说,

用一页纸让你了解山海经上古神兽,

更多上古神话、妖魔鬼怪、异兽神祗、民间传说等传统故事。

500个山海日志,是未来进行时的中国传统文化!

山海经上古第一凶兽(山海经上古神兽大揭秘)(1)

异兽简介

它的体形​与鲫鱼相似,

却长着猪毛,

它的叫声也和猪一样。

当鱄鱼出现时,天下便会大旱,

这就是旱灾的“代言人”——鱄鱼!

山海经上古第一凶兽(山海经上古神兽大揭秘)(2)

现存·痕迹

猜测1 甲鱼

鳖,中文俗称甲鱼、团鱼、水鱼、泥龟、王八等。约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发源于亚洲,并在6,000万年前的古新世中期扩散至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多栖息于河流、池沼、稻田等淡水生境。

鳖科高度适应水下生活,能以腋窝直接吸收水中的氧气,亦可在水中2-3个小时不呼吸。常潜伏在水底的泥沙上,捕食小型水生动物,并会鑽进泥沙里冬眠。体呈暗绿色;吻部突出,状似猪鼻,长度和厚度因种类而异;每足仅有三个趾爪,趾间常有蹼,可助其快速游泳。与龟鳖目中称作“龟”的物种相比,鳖的体形较为扁平,背甲由可见的肋板支撑革质软皮组成,而非坚硬并具有纹理的角质盾片,其外缘柔韧无骨板,称作“裙边”。

鳖科因其肉味鲜美且营养价值较高,常被人类作为补品食用,部分种类已濒临灭绝。

多认为鱄鱼音同团鱼,即甲鱼, 一些想象图也将鱄鱼画成绿毛龟的样子。

山海经上古第一凶兽(山海经上古神兽大揭秘)(3)

猜测2 斑鱼

斑鱼又称黑鱼、团鱼、乌棒、生鱼、蛇头鱼、孝鱼、墨头鱼、财鱼等。

在北方斑鱼被叫做墨鱼或者团鱼。多数将鲋鱼解释为鲫鱼,但也有可能是指塘醴。在一些地方塘醴被称为土附鱼。这样就解释了“其状如鲋” 。斑鱼的背鳍收起时与猪毛相似。斑鱼是醴属鱼类,在水少时会上岸蛇行,寻找新的水源,这样就解释了“见则天下大旱“。

山海经上古第一凶兽(山海经上古神兽大揭秘)(4)

猜测3 肺鱼

肺鱼,是一支原始的肉鳍鱼,出现在距今约 4 亿年前,和腔棘鱼纲同为现存最古老的肉鳍鱼类,也是惯常称为“鱼”的动物中。

化石纪录显示,肺鱼在 2 亿年前的三叠纪种类相当丰富,广泛分布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的淡水区,后由于环境变化等因素,大多数种类都已灭绝,仅非洲、南美洲和澳洲的 3 科 6 种肺鱼存活至今,被称为“活化石”。

肺鱼平时用鳃呼吸,在水涸时可用鳔当作肺来呼吸,膘在食道处有一开口,可称作内鼻孔。颌上无硬骨,有特殊的齿板。背鳍、臀鳍和尾鳍癒合在一起,部分种类的胸鳍和腹鳍略似陆地四足类动物的脚。

肺鱼,古代时曾在地球上大量繁殖,现在仍有少数保存着其种族而遗留下来,可以说是一种

“活化石”肺鱼与《禽虫典》中的鱄鱼描述极为接近。科学家在研究肺鱼骨头的形成时有了惊人的发现,肺鱼骨头的形成与人类早期四肢的形成很相像。

山海经上古第一凶兽(山海经上古神兽大揭秘)(5)

典故·传说

未卜先知一直是人们想要得到的技能,在《山海经》中就有这样​一类​鱼,它们的出现总是和祸福相连,是最为神秘的预言家。

鱄鱼(读 tuán)生活在黑水河中,它的样子和鲫鱼很像,但是它的身上却长着猪毛,叫声也像猪,它的出现预示着会发生大旱灾。相传鱄鱼很美味,在《吕氏春秋》上有记:“鱼之美者,洞庭之鱄”,这里的“美”不是说它漂亮,而是说它好吃。

山海经上古第一凶兽(山海经上古神兽大揭秘)(6)

文献·来源

​《山海经·南山经》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太平御览·旱》

又曰:鱄鱼,鸡山黑水多焉,彘尾,音如豚,出则天下大旱。

《通典·大敛奠》

豚合升,鱼鱄鲋九,腊左胖,髀不升。

《艺文类聚·七》

荣时子曰:洞庭之鱄,出于江崏,红​腴​青鲈,朱尾碧鳞,金光镜野,旌旗曜天,雷辎翳路,风马如云,于是三辰增曜,大明重光,醴泉波流,芝圃扬芳,毛群率舞,羽族​回翔​,聆九韶之声变,仪矩步之跄跄,感神人而怀异物,宁九有而绥八荒。

《广韵·专》

鱄:鱼名​专诸​吴刺客或作鱄。

《吕氏春秋·本味》

鱼之美者:洞庭之鱄,东海之鲕。

#山海经##传统文化##故事##民间故事##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