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二月二

农历“二月二”

龙抬头 好兆头

今天跟着文旅君来看看

广西各地

二月初二的民俗吧!

二月初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广西各地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抢花炮

侗族节庆习俗,又称“花炮节”、“赶会期”。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将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制圆环缠绕,然后将铁环置于炮顶端,点燃引线后,花炮冲上天空,待花炮(铁环)落地,各村寨花炮队便以铁环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俗传谁抢得铁环,他和他所在的寨子在这一年会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广西龙抬头说的是农历还是新历 龙抬头好兆头一起来看看广西人的二月初二是怎么过的吧(1)

抢到铁环的人,在队员的保护和相互配合下,迅速向得胜门跑去,把铁环交到裁判手中,才算赢。花炮分为头炮、二炮、三炮,各炮都有它的特殊意义:头炮象征“吉祥如意”;二炮象征“风调雨顺”;三炮象征“五谷丰登”等。2008年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花炮节入选广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土地神

广西桂东地区客家人称“二月二”为土地节,客家人居住的村边都修建有土地庙。每年农历二月二,他们备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带上香火蜡烛、纸钱等到土地庙祭供,祈求土地神的庇护,得以安居乐业。

广西龙抬头说的是农历还是新历 龙抬头好兆头一起来看看广西人的二月初二是怎么过的吧(2)

饮 社 酒

传说在祭社神的日子(即社日)饮社日酒可以治耳聋,因此人们称社日酒为治聋酒。宋代陆游《社日》诗云:“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又作注曰:“古谓社酒治聋。”方志中也有这种记载。民国《来宾县志》载:“盖古者社日饮治聋酒,因以是恐村妇之溺爱耳。”

瑶族二月二

龙抬头,即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 “农事节”,是凌云县瑶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当地瑶族同胞及周边村屯的瑶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敬龙祈雨,祈福避灾,为即将开始的新一年农耕活动祈求风调雨顺、百业兴旺。活动内容包括开耕仪式、蓝靛瑶腰带编织、瑶族长号铜鼓舞、瑶族拦路酒、瑶族成人礼、长桌宴及民族歌舞等。

广西龙抬头说的是农历还是新历 龙抬头好兆头一起来看看广西人的二月初二是怎么过的吧(3)

赶歌圩

广西龙抬头说的是农历还是新历 龙抬头好兆头一起来看看广西人的二月初二是怎么过的吧(4)

平果县新安镇西兰村邓龙屯的壮族歌圩节,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每年二月初二,远近群众汇集于此,举行盛大的歌圩节,赛唱壮族山歌。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会友,节目精彩纷呈,吸引众多群众到场观看,热闹非凡。

社节

社节,壮族传统节日。敬祀社王(社公神),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规模仅次于春节和中元节,有的地方还过秋社节(农历八月初二)。

壮族的每个村寨都建有一个简朴而神秘的社王庙。传说认为,社王神管一村一寨地面吉凶祸福,所以要过社节求保佑。节前几天,人们便忙于杀猪宰鸡,包粽子、舂糍粑,购置香烛。各家还要出资请一个师公班子到庙中设坛诵经。节日当天,人们先在自己家里祭祀祖先。师公仗剑做法,到各寨各家去赶鬼捉魔。中午在庙宇前的空地上举行祭祀仪式。供案摆齐,师公在庙中诵经后鱼贯而出,在两行供案中间穿行作法,为主家祝寿,主家便送些祭品(半只鸡或者一斤猪肉)以示酬谢。师公祭毕,各家焚烧纸钱,烟火缭绕,敬祀达到高潮。撤去供案,各自回去合家团聚,与来访亲友入席痛饮,预祝春雷鸣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看斗牛、逛庙会

上林县木山乡每年二月一至二月三,在卢於寺前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卢於春社活动,这个节日已发展成为木山乡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多彩:牛王争斗、上刀山、下火海、山歌王对唱比赛……随着卢於春社传统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内容,影响力逐渐扩大,木山乡卢於春社已成功列入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广西龙抬头说的是农历还是新历 龙抬头好兆头一起来看看广西人的二月初二是怎么过的吧(5)

桂中北地区的壮族都流传这一句“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看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桂中北地区的龙要从"二月二"一直送到"八月二"才算真正完成。它们的过法在性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除了这些好玩又热闹的民俗活动

二月二这天

还有特色传统美食——血肠

“血肠”是龙抬头和龙收尾不可缺少的祭品。“血肠”壮语叫“bong”,有禾苗速长、五谷丰登的含义。

广西龙抬头说的是农历还是新历 龙抬头好兆头一起来看看广西人的二月初二是怎么过的吧(6)

人们做完祭拜仪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代表去村社吃集体餐。吃完集体餐,还给每位村民分配一段血肠和扣肉。

“二月二”这天,各地一般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文武庙会,祭社游行、舞龙舞狮、赏花灯、唱大戏等活动相继上演。村民则杀鸡宰鸭、摆酒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和谐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参考文献

1.钟文典,《广西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廖明君,杨丹妮,《广西民俗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3.苏韶芬,李肇龙,《桂林民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李德洙,《中国民族百科全书》,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5。

信息来源:广西桂林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