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哦!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新鲜历史故事~本文共计900字,阅读仅需2分钟

皇帝的谥号和庙号有什么区别(2分钟读懂皇帝谥号)(1)

无论是看影视剧还是看书,但凡涉及中国古代史的,都绕不开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等。如果说公元几几年,大家可能很懵逼,但换成汉武帝时期、唐太宗时期、康熙年间,相关历史背景自然而然就浮现在脑海。

那么,类似“武帝”“太宗”“康熙”这种代指皇帝的称呼,到底有什么规律,为啥有的称“某某帝”,有的称“某某祖(宗)”,有的又不带“帝”和“祖(宗)”这些字眼?

皇帝的谥号和庙号有什么区别(2分钟读懂皇帝谥号)(2)

网络配图

古代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一般会用谥号、庙号或者年号来代指。

首先,“某某帝”这种称谓是皇帝谥号,如汉景帝、汉武帝、隋文帝等。谥号起源于西周,君主死后,朝廷会用一个或两个字,对他的生平进行的概括性评价,相当于盖棺定论。谥号选用哪个字,有专门的规则——谥法。谥号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此外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而厉、幽、炀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既带有同情也兼有贬意。

从西周到隋朝,一般都用谥号代指君主。例如《左传》的纪年方式,是鲁隐公元年、二年、三年……,鲁桓公元年、二年、三年……隐公、桓公就是谥号。不过,谥号并不是帝王的专属,皇后和地位很高的大臣也有谥号。

皇帝的谥号和庙号有什么区别(2分钟读懂皇帝谥号)(3)

网络配图

其次,类似“某某祖(宗)”这种称谓是皇帝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等。庙号起源于商朝,是皇帝死后,皇室后人在太庙为他奉祀时特意起的称号。庙号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在“祖”或“宗”前面加的字,也算是对君主的一种评价,太祖、高祖代表开国立业,如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太宗意为发扬光大,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此外,世宗、仁宗、宣宗、德宗、玄宗……各有寓意。

因为唐朝武则天打破了只用1-2个字做皇帝谥号的规律,用一大串溢美之词给自己在生前定谥号,后来的皇帝们纷纷学着给先祖的谥号加字。从此,皇帝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不便于再用谥号代称某位皇帝。于是,从唐朝开始,一般用庙号代指某位皇帝

皇帝的谥号和庙号有什么区别(2分钟读懂皇帝谥号)(4)

网络配图

那么,唐朝之前为何不用庙号代指皇帝呢?因为周代和秦朝都没沿用庙号,直到汉朝才重新启用,而且汉朝对庙号的资格限制很高,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这一情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被打破,所有皇帝都有了庙号。

第三,如永乐、嘉靖、万历、康熙、乾隆等,都是年号,没有“帝”“祖(宗)”这些字眼。年号是汉武帝开创的,用以记录年份。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一个皇帝可以多次改元,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

皇帝的谥号和庙号有什么区别(2分钟读懂皇帝谥号)(5)

网络配图

但明朝和清朝比较例外,基本上每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对明清两朝的皇帝,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例如永乐帝、崇祯帝、康熙帝等。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归【文藏】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