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价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参照。作者在其课题的选题论证、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总结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文献,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在对其消化、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因此,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而言,著录参考文献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医刊汇编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作者在写作学术论文中忽视参考文献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以下几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关于论文中参考文献的问题(学术论文写作中常见的忽视参考文献情况)(1)

一、参考文献“引”而“不准”。一些作者由于缺乏参考文献引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加之缺乏认真的科研态度,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可能会出现从有关文献或资料中间接转引参考文献的情形,以至于在词语上,尤其是连词、副词、助词或标点符号上与原著不符,从而造成参考文献著录项目缺失、著录信息错误、著录标志不正确等。因此,在引用别人著作中的论述或观点时,只要加上引号的参考文献就必须与原文一致,并注明出处,否则即有可能引用错误,也是对他人科研成果的不尊重,更不方便读者查阅。

二、参考文献“用”而“不引”。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作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才能完成学术论文的写作,尤其是论文写作前期的查找资料工作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因为作者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在写作时旁征博引并游刃有余。但是,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过程中,作者一般不会刻意摘录引文的具体出处,而且大部分作者并不了解参考文献的具体规范要求,如著录参考文献的取舍、标注的位置以及著录格式等,因而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也会出现参阅、引用参考文献“只引不注”或“只用不引”的情形。

事实上,作者如果要“用”而且“引”参考文献,必须事先做好引文的摘录工作,否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整理参考文献,因此,一些作者可能更趋向于选择“用”而“不引”。参考文献“用”而“不引”现象所造成的原始参考文献断裂,不仅导致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实际出处不明,也会增加查找原始参考文献出处的难度。

三、参考文献“有”而“缺失”。原则上,学术期刊编辑对参考文献的规范化都有明确的认识,在编辑加工学术论文时,也能够按照参考文献的规范化要求进行编辑加工处理工作。但受出刊时间限制,一些编辑可能不会仔细核对每一篇文章的参考文献的具体出处;受版面限制,一些编辑为了提高载文量而删减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引文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其实,在编辑学术论文时,由于文章的参考文献的数量与有限的版面之间经常存在矛盾,将参考文献减少或省略无可非议。但当参考文献作为作者所论述观点的重要依据时,将其随意删除,造成缺失,不仅会使论文的论证失去根基,严重影响论文的可信性和严谨性,也违背了学术规范,更不利于学术期刊的检索和评价。

关于论文中参考文献的问题(学术论文写作中常见的忽视参考文献情况)(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