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是蒙古族的竞技项目之一,是节日和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摔跤服是摔跤手出场比赛时所穿的服装,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摔跤特点简介(蒙古族摔跤服装的讲究)(1)

摔跤服的上身是用牛皮或鹿皮制作并绣有花纹的类似坎肩的无袖短衣,蒙古语称“召德格”。“召德格”上面镶有泡钉,蒙古语称“陶布柔”,多以铜或银制作。背部还饰有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的精美图案装饰,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蒙古族摔跤特点简介(蒙古族摔跤服装的讲究)(2)

摔跤裤蒙古语称“班扎拉”,多用十五六尺长的白色或各色绸料做成,不仅宽大多褶、活动方便,还显得大方美观。“班扎拉”的外面还要穿一种双膝部位绣有各种象征吉祥的图案无裆裤,蒙古语称“图呼”,具有护膝和装饰的作用。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搏克服饰与锡林郭勒草原搏克服饰略有不同,多半没有肥大的裤子,只在长腰靴内加套革制的护膝板。革板为上宽下窄的长方形,上下均呈弧形,底部有向内挖出的半圆凹形槽,在凹槽的两端各有一小孔用于系皮绳条,凹形槽正好套合在脚背上部,将皮条绳套在脚底,使护膝革板不能滑脱。

蒙古族摔跤特点简介(蒙古族摔跤服装的讲究)(3)

护膝革板可防止搏克手在比赛中倒地时膝盖受伤,并因此而得名。护膝革板上有精美的彩绘,其中一种纹饰以牛、马、骆驼、虎等动物的形象为主。这种纹饰源自草原游牧生活和图腾崇拜,具有两种含义:一是对自己饲养牲畜的喜爱,二是对神的崇敬。蒙古族在由古代的游猎生活演变到现代游牧生活过程中,传统的敖包祭祀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崇拜单独一个敖包变成了崇拜13个敖包。在蒙古族的信仰意识心理中,13个敖包中包括羊、山羊、马、牛、骆驼等家畜的敖包神。由此,搏克护膝革板画面中出现的牲畜形象也就有了保护神的含义。虎造型的出现及搏克手入场仪式中的鹰步舞等,则与他们与古代鹰神、虎神图腾崇拜意识有关,同时也是搏克手希望自己像鹰、虎那样勇敢彪悍的象征。另有一种革板纹饰是以绘制各种蒙古族所喜爱的传统吉祥云卷形多变化对称辐射图案为主。这种纹饰寄托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及其审美意识。以绘制大象、孔雀、猴等动物图案为主的革板纹样的出现则与蒙古族接受藏传佛教文化有关。

蒙古族摔跤特点简介(蒙古族摔跤服装的讲究)(4)

革板纹饰中还有一种为彩绘的龙凤造型。蒙古族是在蒙元时期才开始接受龙凤文化艺术的。龙凤文化深受蒙古族的喜爱,在其服饰、帽饰、鞍马具及彩绘家具等装饰上运用也很普遍,而搏克护膝革板上常绘的龙形图案,多以独龙腾云、双龙戏珠等画面为主,不仅丰富了搏克护膝革板彩绘艺术,也显示了蒙古族文化与传统的中原文化的密切联系。

蒙古族摔跤特点简介(蒙古族摔跤服装的讲究)(5)

摔跤手们还有一个重要的装饰是套在脖子上的缀有各色彩条的彩圈。蒙古语称“景嘎”。它记录着摔跤手在比赛中获得过的名次,是著名摔跤手的标志性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