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热传《谁说痛风要忌海鲜——我在美国治痛风》,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痛风适量吃海鲜没问题吧?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痛风适量吃海鲜没问题吧(痛风到底可不可以吃海鲜)

痛风适量吃海鲜没问题吧

朋友圈热传《谁说痛风要忌海鲜——我在美国治痛风》

上海内分泌科医生张征写千字文反驳

国家级名中医宋欣伟:痛风急性发作期绝对不可以吃海鲜

这几天,两篇关于“痛风患者可不可以吃海鲜”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热传,一篇讲的是一个痛风患者在美国治疗半年后,重回美食世界,抛开顾虑放开吃海鲜,“即使在生病期间,也不用改变饮食习惯”;另一篇则反驳了他的观点,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提出了痛风患者的饮食建议。

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浙江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国家级名中医宋欣伟教授。他说,临床上因吃海鲜导致痛风发作的病例并不少见,很多时候,海鲜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另外,对痛风患者而言,除了要注意控制高嘌呤饮食,还应控制每日热量的摄入。

两篇文章大致内容如下(有删减):

谁说痛风要忌海鲜——我在美国治痛风

2004年,我患上了痛风。当时,医生让我以后别吃海鲜,别喝啤酒了。“有特效药吗?”我问。“有,专门止痛的。另外,还有一种叫别嘌醇片,一天吃一粒。那药别多吃,有副作用。”然而,不管我怎么吃药,还忌酒忌海鲜,甚至忌豆制品,痛风还是不断地侵袭着我。

有一年圣诞节期间,我在美国参加一次家庭式的自助餐,席间我端着盘子在琳琅满目的食品间仔细辨认,挑选着那些不会引起痛风的食品。一个美国内科医生却告诉我:“其实你基本不用改变饮食习惯。你就是一天什么都不吃,只吃海鲜,按照美国标准,你血液中的尿酸值最大幅度也只能提高1.2,而只要你吃200毫克别嘌醇片,你体内的尿酸值就可降低2.0。”

美国医生的治疗更是吓了我一跳。他说:“你先每天吃400毫克别嘌醇片。一个星期后减到每天300毫克。”“中国大陆的医生都说一天只能吃100毫克。”我说。“300毫克,要连续服用两个月以上才会有副作用,像你这样吃上一个月就可以继续递减,变为每天200毫克,等到症状消失以后,再减为100毫克。”他说,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整个过程就是一个酸碱中和。当你体内尿酸过多时,放一些碱性的东西进去中和掉它,血液中就不至于产生嘌呤了。”“那我吃东西要注意什么吗?”我接着问。“不要大量地吃带壳的东西就行了,像螃蟹、海胆等等,少量食用也没关系。至于大虾、生鱼等等绝大多数海鲜都不用忌掉,啤酒也可以适量饮用。美食是生活中一项多么重要的享受啊!”

半年后,我开始重回美食世界,随意地食用海鲜。五年半过去了,痛风再也没来找过我麻烦,而这五年我没有减少丝毫美食方面的乐趣。

论《我在美国治痛风》一文的错误

1. 关于痛风饮食

高嘌呤饮食的确是诱发痛风的常见因素,但对于痛风的发生,内源性代谢紊乱才是主要原因,外源性高嘌呤食物只是次要原因。即,痛风患者不仅要避免超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肉汤;还要避免会引起内源性尿酸产生、增加的食物,如,高果糖和高热卡饮料,它们会导致体内ATP加速分解,使尿酸水平迅速增加。

对于猪牛羊肉、沙丁鱼、贝类等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原则上限制食用。在尿酸控制正常、非痛风发作阶段,尚可少量进食;如果尿酸控制不佳或痛风急性发作,则有必要从菜单中去除这些食物。

总的来说,不是要对所有富含嘌呤的食物一概“忌口”,但仍需避免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还要避免食用导致内源性尿酸生成的高果糖等食物。《我在美国治痛风》一文引述美国医生所说“基本不用改变饮食习惯”,以及作者自己所宣称“重回美食世界,随意食用海鲜”,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全球(包括美国)各个痛风学术组织对痛风患者饮食控制也早有共识。

五年没有发痛风,说明痛风被治愈了吗?痛风属于长期、慢性疾病。在高嘌呤饮食的不断刺激下,痛风的再发只是个时间问题,现在没发,不代表以后不会发。

2. 关于别嘌呤醇治疗

别嘌呤醇是一种经典、常用的痛风治疗药物,能够阻止体内尿酸的合成,从而降低尿酸浓度,预防痛风发作,但它会诱发严重超敏反应综合征(AHS),主要表现为剥脱性皮炎,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且副作用常常在开始用药的前几个月内发生,剂量越大,发生几率也越大。

奇怪的是,在美国人群中,这种副反应发生的概率很低,不到千分之一,而大部分症状表现也不太严重,具体的原因与一种叫做HLA-B*5801的基因密切相关。调查显示,白种人携带这种基因的阳性率仅为2%,但在中国汉族、泰国等亚裔人群中,该基因的阳性率高达6%-8%。

有鉴于此,美国发布的痛风治疗指南建议,在使用别嘌呤醇前,对三类高危人群进行HLA-B*5801基因筛查,包括汉族人、泰国人、慢性肾脏疾病3期以上的韩国人。同时还指出,药物初始剂量必须不超出每天100毫克,如果有中重度慢性肾脏疾病,初始剂量应小于每天50毫克,然后再逐步增加剂量,直至达到适合个体的治疗量。

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张征:我为什么要反驳?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论〈我在美国治痛风〉一文的错误》的作者,他叫张征,是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医生。

张征说:“那几天,我的朋友圈突然被那篇《我在美国治痛风》频繁刷屏。开始,我也没上心,现在像这种流言式的文章太多了。后来,有几位朋友特意转发给我向我求证,我就仔细看了一下,可能是作者所描绘的‘饮食不忌口、痛风不再发、疾病被根治’的美好状态迎合了痛风患者内在的心愿,很多人都乐意相信。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不妥的,我觉得有必要反驳一下。

“我门诊中每天都会碰到痛风患者,他们都会问饮食该注意什么。因此,我就基于痛风治疗指南,以及临床共识,花了两三个小时,写了这么一篇文章,里面的数据、研究,都有据可查。”

国家级名中医宋欣伟:痛风急性发作期绝对不可以吃海鲜

宋欣伟教授是浙江治疗痛风的专家,每次门诊的号源都是被“秒抢”的。他说,那篇《我在美国治痛风》他也看到了,还有不少人来问他对那篇文章怎么看。他的答案是,不要信。后来,他看到了张征的那篇文章,他觉得张征写得不错,所以他转发给了那几个来询问的朋友。

宋教授说,《我在美国治痛风》中讲的仅仅是作者个人的生活、治疗体会,用专业的话来说没有统计学意义。关于海鲜,他经常和痛风患者说,急性发作期是绝对不可以吃的;当病情稳定,血尿酸控制在300-350umol/L时(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指南对尿酸控制目标是,所有痛风患者应控制在360umol/L以内,如果能控制在300以内更好),可以少量吃一点。

宋教授接诊过这样一位病人:

李先生,49岁,某上市公司副总,身高170厘米,体重85公斤,是个典型的“吃货”,在他的家里、办公桌上,甚至车里都随处可见各种零食,巧克力、饼干、甜点、蛋黄酥等等,一个人一晚上能吃完一整盒的雪糕,海鲜就更喜欢了,每年都会自驾去舟山、象山等地吃海鲜大餐。

一年前,李先生在体检中查出尿酸值超出正常范围30umol/L以上,由于没有临床症状,就没在意,继续过着和以往一样的饮食生活。一个多月前,李先生吃了顿海鲜自助餐。半夜,被一阵剧痛痛醒。一看,左脚大拇趾又红又肿,摸上去还有些烫。第二天一早,他找到宋欣伟教授,被诊断为急性痛风发作。

他的尿酸有510umol/L。一进门他就喊痛,是坐着轮椅进诊室的,鞋子也没穿,稍微碰一下他的脚就大叫。

他爱吃高脂高糖高嘌呤的食物,尿酸又偏高,本身就是痛风的高危人群。痛风和糖尿病一样,属于吃出来的慢性病,有一个慢慢致病的过程,他以前没有发作,可能还没到时候。这次,一顿海鲜自助餐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宋教授尿酸也一度偏高 看看他是怎么控制尿酸的

宋欣伟教授说,他有个病人被痛风折磨了两三年,自从查出痛风后,几乎不碰海鲜、啤酒,甚至连豆制品也不吃,可痛风还是频繁发作。询问病史后,宋教授发现,这位病人胃口特别好,每餐至少要吃四两饭,五花肉等各种高油高脂食物天天吃,土豆、红薯等高淀粉的食物也经常吃,还特别喜欢喝碳水化合物高的饮料。

“你天天这么吃,痛风不发才怪。”宋教授对病人说,痛风发作很大程度上与体内尿酸增高有关,尿酸作为嘌呤的最终产物,20%源于饮食摄入,80%源于体内自身合成。如果不控制日常饮食的摄入量,经常高脂高油高糖饮食,会增加内源性尿酸的生成。

宋欣伟教授说,他自己尿酸也有点高,每年体检都在460左右(正常值应该在420umol/L以内)。他也从每天的饮食开始控制,饭量减半,每餐米饭从以前的二两减到一两;大排、红烧肉等最爱的高脂高油食物能不吃就不吃,只有实在馋的时候,尝一两口;蛋糕、点心等甜食基本不碰;与以前相比,他每天饮食总摄入量打了个八折。现在他的尿酸值降到400umol/L。

(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