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在网络家喻户晓的话出自《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是西汉名将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奏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让敌人(指匈奴)明白冒犯了强大的汉朝,即使再远也一定会被诛杀!这句话如今被改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是广大爱国人士看了极度舒适的一句话。
其实,在陈汤之前,还有两个西汉人,同样说出了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相媲美的话,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通“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这句话出自西汉苏武之口。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然而匈奴首领心怀不轨,扣留苏武等汉朝使节,对其威逼利诱,还派投降匈奴的汉朝人劝说苏武投降,苏武却大骂道:“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汝等此举徒令两国相攻。可惜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南越国曾经杀汉朝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南越国也成了汉朝的九个郡;大宛王曾经杀汉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他的人头也被悬在北门示众;朝鲜杀了汉朝使者,国家立即就被攻灭了。只有匈奴还没有遭到这样的下场。你知道我不会投降还来劝降,这么做只会让两国开战,匈奴的覆灭就从我开始吧。”劝苏武投降的人将此事报告给匈奴首领,但匈奴首领还是想逼迫苏武投降,最终将苏武囚禁起来。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也就是妇孺皆知的“苏武牧羊”的故事。
第二句: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这句话出自西汉傅介子之口。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汉昭帝派遣傅介子出使楼兰。当时楼兰王不愿再臣服西汉,转而亲近匈奴,多次在驿道上劫杀过往的汉朝使节和商人。然而楼兰王贪图财物,仍然还是接见了傅介子
,并设宴招待傅介子。傅介子和楼兰王同坐饮酒,并拿出财物给他看。两人喝得正开心,傅介子对楼兰王说:“天子派我来私下报告大王一些事情。”楼兰王起身跟着傅介子进了后账,而帐子里早已埋伏好傅介子安排的刀斧手,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利刃穿胸,楼兰王当场毙命。傅介子镇定自若地走出帐子对众将士宣告说:“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意思就是:楼兰王有罪于汉朝,我们天子派我来诛杀他,改立以前留在汉朝为人质的太子为王。我们汉军刚到,你们不要轻举妄动,一有所动,就把你们的国家消灭了!然后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头颅回国复命,汉昭帝封他为“义阳侯”。
除了以上两句,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与“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相媲美的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那种热血沸腾的豪情壮志。
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句话出自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之口。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当时不少人主张北伐,收复失地,迎回二帝,以雪靖康之耻,岳飞就是其代表。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国,多次打败金军。在一次出征之前,岳飞勉励他的部下们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意思是攻下金国的首都黄龙府,大家痛痛快快地开怀畅饮。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代名将岳飞竟被宋高宗和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真乃千古奇冤!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出自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这首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在岳飞之前,在西汉末年,先有人说了一句异曲同工的话:“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这句话出自西汉末年韩威之口。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王莽施政不当,民怨沸腾。当时北方边境发生饥荒,发展到人吃人的地步。谏大夫如普去边境视察,回来后向王莽建议道:“士兵常年戍守边境,非常艰苦,边塞州郡正在闹灾荒,根本无力供应军粮,应该和匈奴议和,解散边郡军队。”校尉韩威却反对,他说:“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意思是:凭着新朝的威势去吞并匈奴,就和咬死嘴里的跳蚤虱子一样,轻而易举。我愿统领五千猛士,不带一斗粮食,饿了就吃敌人的肉,渴了就喝敌人的血,凭借这种勇气驰骋沙场。尽管王莽很赞赏韩威的壮志和勇气,还任命韩威为将军。但最终采纳了如普的建议,将戍边军队撤回内地。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这句话出自明神宗朱翊钧颁布的《平倭诏》。明朝万历20年(公元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明朝出兵救援,史称万历援朝战争。战争持续六年,最终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倭乱平定后,明神宗颁布的《平倭诏》,在诏书中出现了“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这句话,意思是:正义之师奋发扬威,跳梁小丑,即使很强大一定会被诛灭!
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和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出现工人运动高潮。为了统一领导全国工人运动,1922年5月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打倒帝国主义”, 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共沐大汉风!这句话出自《知识青年从军歌》。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无数激励人心的爱国歌曲,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旗正飘飘》等,但这首《知识青年从军歌》却鲜为人知,而且这首歌的作者和曲调都已无人知晓。尽管如此,这首歌的歌词慷慨激昂,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全词如下: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破浪楼船出辽海,遮天铁鸟扑东京!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归来夹道万人迎,朵朵鲜花掷马前,门楣生辉笑白发,堂内腾欢骄红颜。国史标明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共沐大汉风!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句话出自伟大领袖毛主席之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改变对国民政府的政策,坚持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而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势头日益高涨,不断制造反共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这些事件的严正立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出自这里。后来,我们在不同的形势下经常提起这句话,成为我党坚持正义,为了人民和民族利益,敢于打击和消灭一切来犯之敌的斗争口号。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话也出自伟大领袖毛主席之口。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内形势依然紧张,蒋介石仗着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动内战的野心昭然若揭,同时国共双方实力悬殊,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前途一片黑暗。1946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后来,毛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它成为中国人民在思想上、战略上藐视一切貌似强大的敌人的口号。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同样出自伟大领袖毛主席之口。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当时北京还称为北平)召开,在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为此奋斗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天翻地覆,人民当家作主。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自豪自信的话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话还是出自伟大领袖毛主席之口。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出自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这一古典小说中,而在近现代史上,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曾多次引用,警告那些对我们蠢蠢欲动的国家,被视作中国准备开战的信号。勿谓言之不预也,意思是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在1962年9月22日,针对印度不断挑衅的行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论,文章的最后一句:“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之后发生了那场自卫反击战,结果大家都知道。
此外,还有很多与“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相比毫不逊色的话,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现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有目共睹,举世瞩目,更有信心打击和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我们有掀桌子的资本,但我们也有不掀桌子的素养!我们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坚持用真理说话!就像《我的祖国》里唱的那样:“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