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贺兰山东麓旷野(弥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1)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广陵就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诗人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衬托写尽了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在历史上几尽辉煌,无数的诗人都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名篇佳作。曾经也是帝王们的出游之地,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顺江而下以早睹扬州樱花之美。然扬州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少难以磨平的伤痕。

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文学家鲍照留有一篇赋作《芜城赋》,可以说是南朝抒情赋中的名篇。这篇赋中的芜城就是所指的广陵也就是今的江苏扬州。

芜城指广陵城今天的江苏扬州,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北岸的重要城市和军事重镇。春秋末期,吴王为争霸中原在此凿邗沟以通江淮。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后将此地置县,西汉时期又设广陵国,东汉时期将其改为了广陵郡,以广陵县为治所,故址就在今江苏扬州市,是西汉诸王国的治所,又是南北朝时的重要的交通枢纽,市容繁华。依据当地丰富的盐和铜资源,西汉时的吴王刘濞在此地积累了很强的经济势力,把广陵城修建得高大坚固、十分的富丽堂皇。在积累经济实力的同时,刘濞的王国同时也拥有了很强的军事势力,并恃强而骄,发动了对抗朝廷的叛乱。但是,此次叛乱很快就被汉景帝给镇压了下去。平叛当中,对广陵城的破坏很大,至此以后,广陵城便逐渐的衰落了。东汉时期,此地又发生了几次战争,广陵城进一步衰败。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举兵南侵,广陵城被焚毁殆尽。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叛变,孝武帝派兵进行讨平,并下令屠杀城中全部男子,仅留五尺以下小童。十年之间,广陵两次遭受兵祸,繁富闹市彻底变成了一座荒城。大明三、四年间,刘诞乱平不久,鲍照来到了广陵,创痕犹新,血迹尚在,他登广陵城楼,目睹眼前残败破乱、荒芜不堪的凄凉景象,俯仰苍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芜城赋》。

引文:【芜城赋】(鲍照)

  弥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浚洫,图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幹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崒若断岸,矗似长云。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馀载,竟瓜剖而豆分!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哧雏。伏虣藏虎,乳血飧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

  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迳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走向贺兰山东麓旷野(弥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2)

白话译文

地势辽阔平坦的广陵郡,南通苍梧、南海,北趋长城雁门关。前有漕河萦回,下有昆岗横贯。周围江河城关重叠,地处四通八达之要冲。当年吴王刘濞在此建都的全盛之时,街市车轴互相撞击,行人摩肩,里坊密布,歌唱吹奏之声喧腾沸天。吴王靠开发盐田繁殖财货,开采铜山获利致富。使广陵人力雄厚,兵马装备精良。所以能超过秦代的法度,逾越周代的规定。筑高墙,挖深沟,图谋国运长久和美好的天命。所以大规模地修筑城墙,辛勤地营建备有烽火的望楼。使广陵城高与五岳相齐,宽广与三坟连接。城墙若断岸一般高峻,似长云一般耸立。用磁铁制成城门以防歹徒冲入,城墙上糊红泥以焕发光彩。看城池修筑得如此牢固,总以为会万年而永属一姓,哪知只经历三代,五百多年,竟然就如瓜之剖、豆之分一般崩裂毁坏了。莓苔环井边而生,蔓蔓野葛长满道路。堂中毒蛇、短狐遍布,阶前野獐、鼯鼠相斗。木石精灵、山中鬼怪,野鼠城狐,在风雨之中呼啸,出没于晨昏之际。饥饿的野鹰在磨砺尖嘴,寒冷的鹞子正怒吓着小鸟。伏着的野兽、潜藏的猛虎,饮血食肉。崩折的榛莽塞满道路,多阴森可怕的古道。白杨树叶早已凋落,离离荒草提前枯败。劲锐严寒的霜气,疾厉逞威的寒风,孤蓬忽自扬起,沙石因风惊飞。灌木林莽幽远而无边无际,草木杂处缠绕相依。护城河已经填平,高峻的角楼也已崩塌。极目千里之外,唯见黄尘飞扬。聚神凝听而寂无所有,令人心中悲伤之极。至于彩绘门户之内的绣花帐,陈设豪华的歌舞楼台之地;玉池碧树,处于射弋山林、钓鱼水湾的馆阁;吴、蔡、齐、秦各地的音乐之声,各种技艺耍玩;全都香消烬灭,光逝声绝。东都洛阳的美姬、吴楚南方的佳人,芳心丽质,玉貌朱唇,没有一个不是魂归于泉石之下,委身于尘埃之中。哪里还会回忆当日同辇得宠的欢乐,或独居离宫失宠的痛苦?天运真难说,世上抱恨者何其多!取下瑶琴,谱一首曲,作一支芜城之歌。歌词说:广陵的边风急啊飒飒城上寒,田间的小路灭啊荒墓尽摧残,千秋啊万代,人们同归于死啊还有什么可言!

走向贺兰山东麓旷野(弥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3)

走向贺兰山东麓旷野(弥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4)

作者立足于时空的高度,从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出发,在五百年历史长河的潮起潮落中,描绘了一幅广陵兴盛图,一幅广陵衰败图,在两幅图画的兴衰对比中,解构了生命的个体对世界的无奈,即变幻是永恒的,美好的必然终极是毁灭。

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出身贫寒,曾为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故世称“鲍参军”。因刘子顼兵败,鲍照为乱兵所杀。他生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南朝社会,才秀人微,一生坎坷不平,所作多反映寒士对当时门阀制度的不满,表现徭役、战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抒写寒士不遇的郁愤之情和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壮志。题材上长于乐府和七言歌行,风格俊逸,文字劲健,是“总四家(张协、张华、谢混、颜延之)而擅美,跨两代(晋、宋)而孤出”(《诗品》语)的优秀诗人,在当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辞赋骈文亦著称于时。有《鲍参军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