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妙解《西游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西游记修心论解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游记修心论解读(南怀瑾你读懂了西游记吗)

西游记修心论解读

南怀瑾妙解《西游记》

01 金箍

人生这个头痛的圈圈都是自己戴的

清代有个文人蒋坦,有天听见雨打芭蕉,心绪凄迷,就在花园的芭蕉叶上写了一个句子:“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他的妻子看到了,就接着写:“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其实,人生境界不管出家的在家的,都是“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所以一切都是自造的

《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头上被观世音戴了个金箍,最怕唐僧念紧箍咒,一念咒孙悟空就头痛,只好听话了。最后到了西天,唐僧也取了经了,孙悟空一想,头上的金箍还没取下,就跑去找如来佛,请佛帮他取下来。

佛就笑了,问他:“猴子,是谁给你戴上这个金箍啊?”孙悟空答:“是观世音啊!”佛要他摸摸自己的头上是否有个金箍,孙悟空一摸,真的,本来就没有戴上。这就是“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孙悟空因此大悟,猴子就成佛了。

人生这个头痛的圈圈都是自己戴的,每个人没事还要想个办法找个圈圈戴到头上,戴上之后,头痛极了,好烦恼啊!然后想尽办法把这圈圈脱掉,还告诉人自己本事多大能脱下这个圈圈。脱掉了不到三天,头不痛了,人就不舒服了,又来一个圈圈把头套上去。

02 牛魔王与铁扇公主

人的牛脾气一来,理智往往不能战胜情绪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心理行为上,即使一个最坏的人,都有善意,但并不一定表达在同一件事情上。有时候在另一些事上,这种善意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俗话常说,虎毒不食子,动物如此,人类亦然。只是一般人,因为现实生活的物质的需要,而产生了欲望,经常把一点善念蒙蔽了,遮盖起来了。

而最严重的,是刚才说到的,《西游记》中的牛魔王,也就是人的脾气,我们常常称之为牛脾气,人的脾气一来,理智往往不能战胜情绪。

所以凡是宗教信仰、宗教哲学,乃至孔孟学说,都是教人在理性上、理智上,就这一点善意,扩而充之,转换了现实的、物质的欲望和气质,使内在的心情修养,超然而达到圣境。

至于牛魔王的太太那真厉害,叫铁扇公主。对不起啊,女性同志们,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生的孩子叫红孩儿,后来观世音菩萨把他收了,做观音菩萨的侍者。红孩儿脚踏风火轮,手拿火焰枪,谁也拿他没办法,最厉害,就代表心意识的拙火起来了。

现在大家考据《西游记》,讲铁扇公主管的地方在新疆过去一点,那个地方有个火焰山,是很热。孙悟空带师父过不了火焰山,因为铁扇公主在这里,不让过去。

铁扇公主的法宝是一把扇子,这个扇子这样一扇,这个火焰山变成清凉世界;翻过来一扇都是火,谁也过不了,所有罗汉神仙都不能过这个关。她这把扇子打开一摇,整个宇宙都起火了。一收放在嘴巴牙齿缝里。

女人这个嘴巴就是这把扇子,这么一扇就清凉,那么一扇,你男人就完蛋。孙悟空最怕铁扇公主了,碰到她一点办法都没有。嫂子,你扇子不要扇我!猴子一身都是毛,火一扇毛烧光了,他就拼命跑。

只有找观音菩萨,先把她的儿子收了,然后收了铁扇公主。这把扇子,孙悟空想偷也偷不了。有一次被孙悟空偷来了,反而扇得火更大了,赶快丢掉。所以《西游记》这个小说写的都是工夫的路线,很有意思。

03 师徒四人

由于唐僧的“诚意、正心、修身”,所以他成功了

“心”好像一个盘子,“意”好像盘子里一颗圆珠。“知性”好像盘子和珠子放射的光芒,内照自身,外照外物。但这整盘,又装在一个血肉所制造的皮袋里,那就是人身。但要知道,这只是勉强的譬喻而已,并非事实的真相。

在中国小说中,古人早有很趣味的譬喻,那就是《西游记》的四五个人物。作者把心身意识演化成小说,将心猿意马,化出代表“心”的孙猴子。代表意气的是一匹龙马。猪八戒代表了人的大欲,特别喜欢男女饮食。一个晦气色的沙僧,代表没有主见的情绪,只能挑着行李,担起这个皮囊跟着猴子、猪八戒跑。那代表整个完整的心身生命的,便是唐僧。

从表面看来,他是世界上最老实的笨人、善人、好人,虽然一路上他所遭遇到的,处处是艰难险阻,都是妖魔鬼怪,而在这三四个鬼精灵伴随下,走完一段人生的道路,但由于他的“诚意、正心、修身”,所以他成功了!

《西游记》写得很有趣。孙悟空是第六识,这个意识最厉害了,上至天堂下至地狱。那个第七识猪八戒,这个家伙啊昏头昏脑、莫名其妙,专门去闯祸,我执很重;所以有时候跟孙悟空两个搞不好,常常吵架。

因为第六识有时候有理智啊,觉得这个事情不要感情冲动了,那个第七识猪八戒那个猪头猪脑的,他就发了脾气了,孙悟空都把他没办法。所以有时候老孙啊都气得要命,只好躲开。

这个沙僧啊,那个沙和尚,《西游记》上写他是晦气脸色,那个气色又不好,一天到晚乌黑乌黑发青的。这个人你说他好吗?不好。坏吗?不坏。有时候猪八戒一讲对了,他就跟猪八戒走;孙悟空一回来一讲:“哎呀,你又搞错了!怎么听老猪的呢?不听我的?”“哎,师兄你的对!”他又跟孙悟空走。

他一天到晚没有事,只跟到唐僧挑行李,挑这个担子,这个也代表了第七识。就是生命俱来的,没有什么头脑,没有什么思想的,所以第七识很难懂。

唯识是科学的啊,这是佛法,玄奘法师带着孙悟空去求经求来的啊,哈!当然这句话是笑话,孙悟空是假造的,孙悟空《西游记》上是代表什么?第六意识。孙悟空就是第六意识。那个沙和尚是什么呢?第七识。

沙和尚没有主意的,所以孙悟空叫他挑东西,他就挑,猪八戒叫他走,他就走了。

猪八戒是什么东西呀?这个家伙是情感、人的情绪,他最坏了,专门闹事的,又贪吃、又贪财、又贪色,他什么都不管。所以《西游记》这个小说呀,根据唯识写的,你要知道啊。

04 五行山

我们现在都是孙猴子,镇压在身体这座五行山里

一切攀缘心、散乱心都要放下,放得下吗?放不下,所以要“摄”,像照相一样,摄中一个焦点,把心收摄下来,关起来。“录”,把自己心归到一个境界上,譬如净土,归到一句佛号。

这是个方法,就把自己这个心用这句佛号“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一条绳子一样拴住,不要跑出去。这个内是形容词,不是身体内部,是念定在一点上不动了,或者系在一句佛号上,或者一个明点上。这样把心拴住,心就不再散乱了。

《西游记》中形容孙悟空跳来跳去,本事很大,到了如来佛的手心就跳不出去了。佛的手心就代表真如,心意识跳不出真如本体。佛手一翻就把他镇压在那里,真如一动就是无明,此心被无明镇住了。

我们现在都是孙猴子,镇压在五行山里,身体就是一座五行山,永远跳不出去,只露出一个头来,饥吞铁丸。《西游记》就是这样形容,如来佛贴了一张符在孙悟空头顶,他就跳不出来了。

符上是六字大明咒,唐僧要取经,观世音菩萨叫他把那张符撕掉,猴子就出来了,再用那金箍圈给他戴上。一般人念佛打坐当然很烦恼,坐也坐不好,定也定不了,就像孙悟空戴金箍咒帽一样。所以要“令住于内”,不要散乱,这叫“内住”,是初步的止。

成了佛的人还是这个身体、还是这个肉身,因为他悟到了里面那个能见能听能说能动作那个东西没有动过的,所以这个肉体的身啊,变成清净法身了。

一切众生同佛一样,也是这个肉体;因为你找不到自己生命里头的那个真东西。佛的肉身智慧、这个妄想就改了一个名字,叫“正遍知”。大家的正遍知蒙住了,所以就叫做颠倒妄想。他说颠倒就是这样来的。换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是认不到自己是佛的那个本性,所以就颠倒了。

因此后来的中国禅宗的临济祖师讲:人人有一位无位真人,天天从汝面门出入。云门祖师讲:“我有一宝”,每一个人的我,有一个真正的不生不死的宝贝,“秘在形山。”

所以《西游记》上被这个五行(地水火风空,就是金木水火土)压住了在那里,自己给自己压住了。“我有一宝”,不生不灭的法身之宝,“秘在形山。”“人人有个无位真人,天天从汝面门出入。”也就是同佛说的这个道理,一样。

05 第八回开头偈

打坐、听呼吸、参话头就是修道吗?

有一天跟一个同学谈到,中国小说《西游记》我看过四五遍,前几年我还重新一字不漏再看一遍,我很想拿起笔来,每一句话、每一回都把它批了,那真是写得好,全部修道做工夫的道理都在内了。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西游记》第八回开头偈

孙悟空出来寻师访道,后来被压在五行山下。到第八回开头,有很长的一篇偈子,那偈子好极了,“试扣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天下人学佛修道、信宗教、信上帝、信耶稣……年轻出家修道,到头发白了,得个什么?“往往到头虚老”,到老都不成。“积雪为粮,磨砖作镜,误了几多年少”,年纪轻轻万事不管,跑来修道,以为打坐啊、听呼吸啊,或者是参话头就是修道了,都是积雪为粮、磨砖作镜。这一篇多好!

好句子我把它背下来,最后那真是修道的境界——“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无阴树下,这个五阴都空了,身心都没有了,到达这个境界。忽然之间,“杜宇一声春晓”,杜宇是杜鹃鸟,“一声春晓”,春天的境界回转来了,生机活泼。“那时节,识破源头”,那时才能够识得源头,那个流水的根源一样,“便见龙华三宝”,才明心见性了。多好的偈子啊!

你们看《西游记》,像是看“自游记”,你游一道就完了。我看小说、看任何书,都很尊重它,好的句子就把它记下来,那才是读书嘛,读书不是白读呀!说到这里,想起别人寄来多少论文要我看,哎哟!拜托大家不要给我寄,打开一看题目,那种文章看了太浪费时间。

所以看你们的日记、给你们批改,那对你们多恭敬啊,我恭敬你们如三宝、如父母一样,不然你们那些文章还能看吗?当然我的文章也不好啦!古人的流传著作,不管如何,里头是有东西的。

06 无字真经

真正的经典啊,一个字都不需要

须菩提问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佛就告诉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伏其心。等于没有说,这是第一义。

第一义很难懂,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唐僧取经,唐僧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就把大徒弟迦叶尊者找来,说他们从东方震旦中国来的,很辛苦啦,功德圆满,你把书库打开,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当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到图书馆门口取经的时候,守门的说:拿红包来。

孙悟空气得拿起棍子就想打。唐僧说:你不要动粗了,这是最后一步,不然我们那么辛苦,不是白费了吗?我们没有钱却有一件袈裟,拿到当铺里当了,给他红包。孙悟空又气又骂的,迦叶尊者很难为情,所以庙子里塑的迦叶尊者,都是歪着脖子缩着头。

其实《西游记》只是小说,最后拿到了经典到了山门口,孙悟空跟师父吵,说那个老和尚靠不住,还要我们红包,要把经打开看看,结果发现佛经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白纸。

孙悟空立刻大吵大闹,被佛听见了,就叫迦叶尊者来问,迦叶尊者说:你老人家吩咐,给他们最上品的经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给他们。佛说:唉呀!那些众生不懂啦!没有文字的经他们看不懂,你还是拿有字的给他换一下,拿那个差一点的。

所以复次是差一点的,有字的经。真正的经典啊,一个字都不需要,本来空嘛!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是第一义,就是一张白纸。v

一一节选自南怀瑾作品《楞严经讲座》《唯识与中观》《列子臆说》《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原本大学微言》等,东方出版社

↓↓为您推荐↓↓

王雁翔:那些孤独的报刊亭

王雁翔:雪山上的灯光

迷失在丽江的街巷

赵泽伦丨文字是情感的精灵

阎连科 | 中国文坛到了一个巨大的被误导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