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伏羲、神农以来,直至周朝、汉代,莫不是以五行作为朝政的根本,以蓍草、龟甲来占卜善恶先兆。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偏废哪一种都不可以。”《尚书·秦誓下》说:“商王接受天命,轻狎、侮慢五常教化,最终放弃所有政权。”由此可以知道,得到五行者昌盛,失去五行者灭亡。

从前中原地区没有统一的治理,西晋时很多人向南迁徙,作为国家根本的书籍明显不足,如同枝条般的边缘学说盛行。空谈虚言、巧笔华词,流行于一时;渊博学问、治国名言,抛弃于万古。后代跟随前代,相沿成习,风俗习惯于是形成。虽然占候的方术依然流行,但都遵从旁门左道之说;卜筮的方法一直存在,但爻象的道理已经不能分辨。

《月令》历法没有被作为依据,时节制度必然出现差失。失之毫发,必定差以千里。水旱灾害兴起却不能分辨其由来,妖异祥瑞出现却没法知道其旨趣。不是因为具体事物千差万别,而是很少有深入研究的人。看到他们的荒谬与迷惑,感叹这些学者,都是信奉技末之学而忘记根本之道,都是把握住了粗略大概而遗漏了细微精致。

五行的基本规律(得五行者昌盛失五行者灭亡)(1)

古人有句名言:“登上高山时才发现天之高,面临深谷方感觉地之厚。没有听闻过先圣的道理,就无法知晓学问的广大。“况且五行之学幽奥深邃,怎么能够一下子就显著明了。

如果能够专心静意,研究其中精微的义理,便可以怡悦心神涵养天性,保持品德保全自身,还可以辅佐协调各种治政,有利于安定万物,这是至人所达到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