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赛特购物中心创下过京城商界的数个“第一”:第一家开架率90%以上的百货商场;第一家自动滚梯最多的商场;第一家以进口产品为主营商品的超市;第一家拥有室内最大屏幕的商场,第一家使用电脑联网收银系统的商场……而在昨天,赛特或将在6月“闭店”的消息传出,并已经“低下”曾经“高贵的头”开始商品清仓处理。这个走过27年岁月的老牌高端百货,是很多人对于“高端”的最直接定义和记忆。
赛特清仓打折的现场。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琳
▎当年女员工的丝袜都是日本进口的
记者在赛特清仓打折的现场遇到了一对老夫妇,1992年赛特开业的时候他们就曾光顾,开业时的热闹场面两位老人还历历在目。“当时敲锣打鼓很热闹,在北京都少有这么高端的商场。”去年,夫妻俩来这里的一家裁缝店改衣服的时候,情景却完全不同:“之前一层都是很高级的大牌,后来我们来了一看基本上都撤了,整个商场都没什么人,这一层楼加上我俩就有三个顾客,售货员岁数也都不小了,人数比顾客还多,让人都不敢往里走。”
1998年8月16日,赛特举办大型赈灾义卖活动,将集团全天的营业收入和员工捐款共计260万元捐给了洪涝灾区。图片来源/赛特购物中心官方微博截图
与现在的寥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的辉煌。今年48岁的王女士,1995年通过熟人介绍曾在赛特工作过两年,对于赛特购物中心和赛特俱乐部都很熟悉。直到现在,她还收藏着不少当时光顾过赛特的明星签名,“刘蓓、吕丽萍、张咪、郎平都来过,他们一般会在赛特购物中心先‘血拼’一番,然后直接就去旁边的俱乐部健身娱乐。”
她回忆,当时想进赛特上班不容易,无论是前台还是导购岗位要求都比较高:首先要求外形靓丽,身高至少要达到1.65米以上,学历最低也要中专起步,还要求会简单的外语。当时赛特导购的月薪是3000元,这与外企的员工收入相仿,所以很多毕业于外事职高的漂亮姑娘都来应聘。“当时能在赛特工作最大的感受是说出去倍儿有面!”
皮尔卡丹在赛特全国首家品牌专柜。图片来源/赛特购物中心官方微博截图
由于当时很多外国人会光顾,入职后赛特还会定期给她们培训英语。“我们有的工服和一日三餐都由公司提供,工作环境可以说是‘五星级’的。举个例子,公司发给我们的丝袜是直接从赛特购物中心内部批发来的,都是日本进口的,衣服和鞋也常常都是不熟悉的法国牌子。”
▎宋丹丹曾在这里给关凌买礼物
1992年11月5日,英达与王朔第一次开始讨论《我爱我家》的有关创作。1992年12月20日,赛特购物中心开业。1993年,《我爱我家》开始拍摄。
于是,作为北京地标性的“高大上”百货代表,“赛特”的名号出现在了《我爱我家》第13集《奖券的诱惑》中:和平为了“金刚砂牌”手纸的有奖销售,一天之内逛遍了“燕莎蓝岛、赛特长安,完了再到城乡转个弯儿”。不到20个字儿,概括了上世纪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高档购物场所。
郭富城在赛特出席品牌活动。图片来源/赛特购物中心官方微博截图
但今天看来,这句台词成了货真价实的“怀旧”:今年4月底,长安商场将正式“闭店”,进行大范围升级改造,计划转型成精致社区生活中心;城乡和蓝岛虽然依旧存在,但是也早已退出高端商场行列,经常与“羽绒服反季促销”这样的宣传联系在一起;比赛特早开业半年的燕莎也曾以令人咋舌的高端被“柠檬精”酸称“京城四大傻”之一,但如今也被附近的蓝色港湾和旗下的燕莎奥特莱斯的人气甩出几条街。
1994年,《我爱我家》里的“贾圆圆”——关凌12岁,因为马上就要上中学,关凌在剧组里过了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作为全剧组惟一的少年儿童,她就像祖国花朵一样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呵护。关凌曾在采访中透露,为了让自己的宝贝“女儿”过一个高兴的节日,宋丹丹特地跑到赛特买了一大堆的礼物送给关凌。其中有一个娃娃,关凌直到现在还在给自己的孩子玩。可见当时赛特所售商品的高端,和它在宋丹丹等演艺圈明星心中的地位。
2014年的6月1日,宋丹丹在自己的微博中晒过一张照片:照片中,关凌抱着巴图,站在左边的是杨立新的儿子杨玏。关凌在转发这条微博的时候写道:我身上穿的衣服就是我丹丹妈妈1994年六一儿童节送我的礼物。从照片和《我爱我家》第65、66集中透露的“线索”,这是一套在当时儿童眼中的“奢侈品”:米老鼠童装,绝非一般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可以穿得起的,也只有在赛特这样的高档商场才可以买到。
▎日资企业“采购地”和“撞星地”
小林是日本一家株式会社驻京事务所的秘书,事务所的办公地点就是距离赛特不远的长富宫饭店办公楼。当时那里集中了北京大批的日资企业,日方的老板大多都只认日本牌子,所以当时还是与八佰伴合作经营的赛特就成了很多日资公司的“采购地”。“比如三菱、国誉、zebra,这些办公用品的牌子都是老板告诉我,指定去赛特购买,所以逛赛特的机会很多。”但小林说的“逛”确实只限于“逛”:“那会儿是1997年,我一个月的工资是3000块钱,但当时赛特卖的随便一条裤子就差不多这个价钱了。”
因为经常去,所以小林经常会在赛特撞星:“比如见过好几次赵章光,就是章光101的创始人,还遇到过影星姜黎黎、方舒。”在小林的印象中,赛特就是“富婆的天下”:“一层是护肤品,资生堂、高丝、欧珀莱这些日本品牌占据着大半天下,经常会有打扮得非常富贵的女士成套成套地买护肤品,她们经常会一次拎走大包小包的好几大套套装。楼上的服装我去的不多,因为牌子我也不认识,认识我也买不起。”
▎赛特一店庆 东长安街就堵车
的确,在当时,能在赛特消费的除了明星就是“先富起来”的有钱人。1992年赛特开业,张女士就是那里的第一批顾客。“离单位很近,经常来,当时觉得在里面逛很荣耀。”张女士回忆,“购物环境非常好,里面每个专柜的导购小姐都够得上空姐的标准了。”
1992年开业当天的场景。图片来源/赛特购物中心官方微博截图
上世纪90年代,也正是北京的大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开业的黄金时期,但在张女士看来,赛特绝对是“精品中的精品,高档中的高档”,因为这里的牌子是很多其他商场没有的大牌,比如,在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统领手机天下的年代,张女士已经在赛特买了Vertu,在“大宝天天见”的时候,张女士已经是赫莲娜赛特店的VIP了。“有一次我过生日,我男朋友在赛特给我买了一个一米多高的芭比娃娃,当时在北京能买到芭比娃娃都不容易,但是在赛特不但可以买到,而且还是难得一见的特别限量版。”直到2005年左右,只要是快到赛特每年年末的店庆时间,张女士除了收到赛特发来的会员短信,就是在开车去赛特的路上,反复听到交通台播送的赛特门口拥堵的路况信息:“赛特一店庆,基本上往东堵到国贸,往西堵到建国门,走着都比开车过去快。”
后来,当国贸商城、北京SKP兴起后,张女士去赛特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以前觉得赛特的购物环境好,但是现在不行了。虽然赛特也有不少奢侈品品牌,比如Bottega Veneta、burberry、Versace等等,但是现在看来,无论是店面的环境还是商品的种类,都比北京SKP和国贸商城差远了。我觉得也未必是赛特自己不想升级吧,可能受硬件条件制约还是比较大的。”
1993年的情人节专柜,赛特是最早把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概念引入商圈的京城商场。图片来源/赛特购物中心官方微博截图
张女士一直是赛特的“85折”VIP会员,但是对于赛特的VIP待遇,张女士却不很满意。“比如北京SKP,总会在我生日或者各种节假日的时候发各种祝福短信,昨天我还收到500块钱的礼金,虽然不算什么,但让顾客的感觉很好。赛特就不行,比如85折的会员资格,还要求一年内必须达到一定的消费金额,否则会员资格就要被降级到9折。在现在这种形势下,赛特这种经营理念太落后了。我已经有快两三年没去过赛特了,最近一次去也就是去它的超市买了点东西。”
卢女士也曾经是燕莎和赛特的常客,这两个商场在她年轻的时候经常光顾。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她经常要在北京和香港两地跑,“回北京也不会去赛特了,感觉没意思,买不到什么东西了。”她坦言,这几年回到北京,感觉像赛特、燕莎这样的商场里面的东西变得“贵得离谱”,一件国内的品牌的普通上衣,能卖一两万,而东西却看不出哪里好。由于是这两家商场的常客,导购人员都认识她,每次都拉她去试衣服。“但我现在肯定不会买,一句话:不值。出于好奇我曾经问过商场和品牌的人,你们的目标顾客是什么人?他们说是不出国的白领。”
新京报记者 王萍 徐晶晶 王琳 摄影 新京报记者 王琳 图片来源 赛特购物中心官方微博截图 校对 何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