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绍威字号(罗绍威河北大名人)(1)

罗绍威——罗绍威(877—910)字瑞已,魏州贵乡(今大名县)人。弘信子。唐光化元年(898年)任魏博节度使,封邺王。喜儒术,工书法。招揽文人,聚书万卷,开学馆,置书楼。入后梁,累拜太师兼中书令。有集五卷,今存《柳》《白菊》《碾驴鞍》诗三首。

我们都知道朱温是一个不讲诚信、不讲仁义的冷血屠夫,但朱温对一个人却从头好到尾,这个人还是一个男人,谁呢?罗绍威。

罗绍威是魏州贵乡(今天的河北大名)人,官二代一枚。罗绍威的父亲是魏博节度使罗弘信,罗绍威接班后,又被唐朝廷封为邺王。

顺利当上节度使,又晋封王爵,按说罗绍威应该很得意才对,可是罗绍威发现自己还真得意不起来,让他感到窝心的,是牙军。

罗绍威字号(罗绍威河北大名人)(2)

什么是牙军呢?牙军始于唐朝至德年间,当时有一个军阀叫田承嗣,这个田承嗣为了提高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就在军中招募子弟,由这些人组成一个特战队,并且自己亲自统领,这就是牙军的雏形。作为一支特殊的军队,牙军待遇优厚,有很多特权,牙兵当中,有的父亲死了,儿子接着干,时间一长,牙军内部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不少人是父子兄弟或亲戚关系,外人很难插手。还有,他们仗着自己地位特殊,在地方上强取豪夺,鱼肉百姓,官府管都不敢管,一直发展到甚至主帅的废立,都是他们说了算。

恰巧,罗绍威的手下,就有一帮这样的骄兵悍将。面对牙军,刚刚上台的罗绍威觉得自己还没有实力和他们摊牌,只好隐忍不动。

899年,刘仁恭领军十万,前来攻打罗绍威,罗绍威打不过刘仁恭,就向朱温求救。接到罗绍威求救电报的朱温也挺仗义,马上派兵前来,打败了刘仁恭。这件事情以后,罗绍威和朱温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一天,两人喝酒,喝着喝着,朱温发现罗绍威眉头紧锁,面露忧容,就关心的问他,兄弟,可是有什么心事不成,不妨告诉哥哥。罗绍威说,大哥呀,有件事情,弄得小弟我十分苦恼。朱温说,什么事,你说说看。罗绍威说,唉,就是我手底下的那帮牙兵们,他们太嚣张了,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堂堂一个节度使,还得看他们的眼色行事,想想就窝囊,可是又没什么好办法。朱温说,只靠你的本事,是对付不了他们的,你为什么不请个帮手呢?罗绍威一听,说我早有此意,不知大哥可否愿意帮我这个忙?朱温哈哈一笑,说,为了你这个朋友,当哥哥的甘愿赴汤蹈火。说罢,两人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击掌大笑。

906年,罗绍威和朱温内外夹击,一举消灭牙军及其家属八千余人。罗绍威拔掉了自己的肉中刺,眼中钉,消除了牙军对自己的威胁。不过一个负面效应就是,牙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随着自己手下那帮牙军的覆灭,罗绍威的实力也大大削弱。

罗绍威字号(罗绍威河北大名人)(3)

在和朱温的交往中,罗绍威发现,唐王朝国运衰落,群雄并起,但其中数朱温的拳头最大,并且朱温也有取代唐王朝的志向,看到这一点后,罗绍威更是倾心结交朱温。在两人又一次酒酣耳热之际,罗绍威对朱温说,大哥,小弟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朱温道,咱俩人谁跟谁呀,说。罗绍威说,据我看来,大唐气数已尽,虽然现在群雄争霸,但不是小弟奉承大哥,这些人里面,最厉害的就是大哥你了。小弟希望大哥将来能够取唐而代之。要知道,在那样的年代,如果张三对李四说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张三把自己的脑袋交给了李四。所以,朱温听了之后,非常感动,紧紧握住罗绍威的手说,兄弟,大哥不会辜负你的。

后来,等到朱温真当上皇帝后,给罗绍威加官太傅,兼中书令,后来又封他为太师,并给他封邑一万户,名副其实的万户侯。等到罗绍威病危,派人给朱温说自己想退休的时候,朱温伤感的对罗绍威派去的人说,回去告诉我兄弟,就是为了我,他也要努力康复。万一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保他的子子孙孙富贵双全。

当然,最是生命留不住,阎王爷让他死,朱温也没办法。罗绍威死后,朱温停朝三天,追赠他为尚书令,可谓生荣死哀了。

另外,罗绍威工书善文,还出了一本诗集,据说,诗还写得不错。

后梁开平3年(公元909年)11月初6,邺王魏帅罗绍威病危。

希望大家还没有忘记这位“罗六哥”的儿子,当年他的父亲在朱温和李克用之间摇摆不定,后来吃了朱温一记胖揍才归降汴梁。与镇帅王镕和定帅王处直相比,魏博算是河朔三镇中最早“弃暗投明”的,而罗绍威在某些程度上比他的父亲罗宏信要聪明,以至于其地位比其他二镇都高出一截。

罗绍威当了魏博老大之后,对朱温的供奉更加小心,他心里十分清楚,魏、镇、定这三家明面上披着“大梁”的皮,在朱温的内心深处却是始终加以防备,毕竟不是宣武镇嫡系出身。朱温是雄猜之主,罗绍威亲眼见过他的狠劲,不说重新扯张大旗争天下,能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就阿弥陀佛了。

除了小心侍奉朱温外,罗绍威是真的为朱温,为后梁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幽州刘守光囚禁其父刘仁恭的时候,罗绍威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沧州的刘守文说服,使其连人带城降了朱温。

罗绍威字号(罗绍威河北大名人)(4)

图片摘自网络

朱温是个明白人,在他当皇帝之后,就封罗绍威为邺王,标准的异姓“一字王”。

现在罗绍威要死了,朱温很伤心,他是真的很伤心,不是演的。

罗绍威躺在床上给朱温上了一道折子,言语之间满是谦卑:

“我们魏博原是大镇,很多士兵都是外来人,臣现在已经病危,还请陛下派遣能臣来治理魏博,臣仅乞求以残骸安度晚年。”

陛下,我把魏博给你,还请你日后放过魏博,放过我们罗家。

朱温收到罗绍威的请求信,很快就给出了答复:

“邺王放心,从今天起你的儿子罗周翰就是节度副使,如有不测,你家子子孙孙永享富贵!(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你现在别瞎想,好好养病就行。”

邺王,朕答应你。

这是一个聪明人与另一个聪明人之间某种恰到好处的约定,也算是一种交易吧。

罗绍威字号(罗绍威河北大名人)(5)

图片摘自网络

我们说了,罗绍威是聪明人,有聪明的,自然就有犯浑的。

犯浑的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的老朋友镇帅王镕。

王镕在朱温当上皇帝之后获封赵王,他拥有自己的赵王国和王府,更重要的是当地的税收他并没有上交给朱温,说白了,在成德镇那块,还是王镕当家做主。

这也没办法,朱温的后梁虽然很大,但是他并没有统一全国,对于一些摇摆不定或者鞭长莫及的势力,短时间能安抚就安抚,能让其称臣就称臣,你要真往死里打就太较真了。况且赵国还算近的,你要说吴越王钱镠和大彭郡王刘隐等人就比较远了,来回交通费和伙食费都是个问题。

而这一次王镕出事也怨不得朱温,完全是自己作。

罗绍威死了几个月后,王镕的母亲何氏也过世了。身为名义上的老大,朱温立刻派手下人组织了一支队伍前去吊唁。事情坏就坏在这儿。

罗绍威字号(罗绍威河北大名人)(6)

图片摘自网络

作为一方领导,前来吊唁的人很多,王镕为了方便管理,便将吊唁的人安排住在了一起。此时的吊客们都代表自己的主子前来,大家见了面肯定也会打一下招呼,问候一下。

你家老大最近可还吃得香,睡得着?

我们老大又打下了一块地,怎么样,厉害吧?

我想应该是那么不经意的一个回头,后梁的使者看到了晋国的使者。

糊涂啊,你王镕就算平常偷摸跟李存勖有来往,今天你也得看情况啊,怎么能让这二位爷碰到了一起?

两位使者大眼瞪小眼都没有发作,毕竟是人家母亲的葬礼,动手打起来传出去影响不好。

你等着,等我回去汇报完工作让老大来收拾你丫的。

后梁使者在吊唁完后匆忙赶回大梁,把他所见到的全部告诉了朱温。

朱温很生气。

王镕,正愁没由头弄你呢!速速给朕发兵,连王处直那老小子也一块收拾!

罗绍威字号(罗绍威河北大名人)(7)

图片摘自网络

王处直和李存勖有没有来往我们不太清楚,反正这位北平王躺着也中枪了。

后梁开平4年(公元910年)11月25日,朱温派遣三千魏博兵从魏州出发,准备分别驻扎在赵国的深州和冀州。恰巧这个时候刘守光从幽州起兵准备侵犯王处直的定州,朱温就给王镕下了一道诏令:

“赵王不要惊慌,朕发兵是助你守卫镇州抵御燕人的。”

这就比较尴尬了,鬼知道幽州军有没有和王处直打起来,再说了定州离镇州还远着呢。

王镕很害怕,他大概知道朱温是什么意思。

朱温此次发兵是与罗绍威的死有很大联系(注意,只是很大联系,并不是全部)。罗绍威临死之际将魏博送给了朱温,最实在的好处就是万一哪天跟王镕、王处直干起来,出兵很方便,因为魏博和赵国是挨着的。除了这个我们能看到的便利之处,还有一点就比较隐晦了。

河朔三镇中已有一镇顺服朱温,或者说被朱温接手,在朱温看来,这大大的提升了他求胜的信心以及统一河朔三镇的可能性。简单点说毕其功于一役,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彻底拿下成德镇和义武镇。

这两个地方在梁太祖朱温看来就是两个藩镇,封你们为王,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罗绍威字号(罗绍威河北大名人)(8)

图片摘自网络

所以,换个角度来看,就算罗绍威没有死,没有王镕母亲这次葬礼,王镕也没有和李存勖往来,朱温迟早还是会对河朔三镇动手。只不过这么多事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