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1)

作者:小太爷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2)

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该如何承受诋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议题,《狩猎》讲述了一个冷峻的故事。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3)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幼儿教师,他每天需要做的就是照顾一群调皮但又充满童真的孩子。没有成人世界的纷争,也没有技术类工作的压力,男主的生活本该平静且舒适,但一份意外的指控打乱了他的生活,也打破了小城的宁静。

卡拉是男主的学生,也是他挚友的女儿,但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她将这种缺失寄希望于男主身上。然而,男主并没有将这种示爱放在心上,并婉言拒绝。受到打击的卡拉显然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愤怒之中,她谎称遭到了男主的性侵。这是一种相当严重的指控,本应进行周详的调查,但由于卡拉是一名儿童,众人先入为主地认定了卡拉不会撒谎。于是,善良的男主在谎言和误解之中,成为了一头被瞄准的猎物,扣动扳机的是自诩正义的猎人,但讽刺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狙杀善良的凶手。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4)

被谎言挟持的正义,是一把灌满罪恶的猎枪

这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误会,但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卡拉误判了她所说内容的性质,也是因为她低估了幼儿与成人世界的认知鸿沟。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5)

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报复心,卡拉胡说了一些谎话,一开始她并不知道这会掀起如此之大的波澜,她可能只是认为这与哥哥们对她开的玩笑并无多大区别,她甚至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来理解什么是性侵。但对于未能甄别出这是谎言的成人来说,性侵绝不会是一件可被搪塞的小事,这是犯罪,且罪孽滔天。

谎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挟持了正义。卡拉为何能够如此轻易地蒙骗那些关爱她的大人?就是因为卡拉是一名儿童,在大多数时候,她很纯真,也很善良,这让她处于一个天然的弱势地位,在外界看来,她需要得到保护,而伤害她的人则需要得到惩罚。这是一套正义被推崇出来的流程,但当真相成为一种被编造出来的谎言时,推出这种正义的将不再是众人的道德准则以及法理诉求,而是某个人的私欲,无论这种私欲究竟有多大,它是有意还是无意,它都使得被挟持的正义成为了一把灌满罪恶的猎枪,而在正义之旗的号召之下,举起这把猎枪的将不会是某个个体,而正义旗下的众人。

《狩猎》通过卡拉抛出了正义,以及藏匿于正义的谎言。我不愿将其视为一种对正义的戏谑,因为这世界需要正义,如同这世界需要善良一样。但在认同正义之前,人们需要保持一种去伪存真的态度以及一种辨明是非的警觉。正义如同善良一样,极易被恶意所裹挟,不用长篇大论,只要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位置,寥寥数语便能将其挑拨。流言、谎言、妄言,人们太容易站在自己之立场举起正义的大旗,肆意追捕着猎物,最后谁又能知道最后狙杀的是世间的罪恶,还是自我的良知呢?正义的背后不应是枉顾事实与真相的盲目,而应该是洞穿私欲与谎言的智慧。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6)

他们是猎人,也是无人谴责的“好人”

一开始,没人知道卡拉在撒谎,到最后,无人在意卡拉是否在撒谎。事实上,卡拉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调查人员在对她问话时,她并不清楚对方所询问事宜的含义,但在肃穆的氛围之下,她与关爱她的众人完成了一次以捍卫正义为目的的合谋,使得这个平静的小镇成为了围猎男主的猎场。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7)

我想,这便是《狩猎》最出彩,也是最令人胆寒的地方,因为它回答了一个现实中人们很少会问到,但时常会隐现的问题,即摧毁一个由文明以及秩序维持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答案是:有时仅需要一个未经推敲的谎言。而最为致命的地方在于,编织这个谎言的不仅仅是某个个体,而是被这个个体连接起来的众人,这是一张足以撼动或者说鼓动人心的大网,每个节点的运动都将在群体中间传递,引发更为强烈的共振和共鸣。

卡拉出于私心的谎言成为了构建大网的原节点,并迅速连接起这座小城。她可能不是故意,因为她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理解谎言可能造成的后果,但她很难说是无辜的,因为她是整个故事的源头。但《狩猎》无意将矛头对准卡拉,而是将视角放在了以正义之名围猎男主的众人。事实上,警方并没有搜集到男主性侵卡拉的证据,反而在对小朋友的询问中察觉到了他们经常撒谎,男主在接受调查后很快便被放了出来,但这并没有平息众人的怒火。编织的谎言掩盖了原本的真相,但并没有停留于此,因为它成为另一个真相的缘起,即在这张巨网之下,他们是猎人,也是无人谴责的“好人”。在这张网络之上,没有个体的意志,只有集体的诉求,而这种愤怒且附有正义属性的诉求震荡了原有的秩序和文明,能够将其恢复不是法理上的审判,而是众人意志的满足。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8)

在《狩猎》的镜头之下,我们看到了正义之怒的失控。当秉持的正义没有了是非之辨,没有了价值之断,那还能称之为正义吗?不,那是一场集体意志对个体存在的谋杀,而凶手如同统治自然的人类一般,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傲慢洗刷了自己的罪孽,且无人在意被狙杀之人于绝望之中的啼哭。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9)

丛林之中,善良即是软弱

当我们回望处于这场旋涡之中的男主,他很温柔,从事着一份与小朋友打交道的工作,他以不设防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小孩以及他们的父母。可以说,他是所有的人朋友,甚至有着他们没有的细腻和善良,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遭受诬陷时,始终无力反抗。

我想这便是《狩猎》的冷峻之处,它赤裸地揭示了这个社会美好躯壳下的棱角和锋芒。这里是一片丛林,而在丛林之中,它可以风平浪静,但前提是族群或者个体之间没有你死我亡的利益纠葛,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善良即是软弱,退让便是死亡。反应稍显迟钝的男主一度认为法理会洗脱他的嫌疑,但她低估了众人源于人心的偏见与暴戾,也高估了众人面对争议的理智和共情,他被动地遭受众人的唾弃、排挤甚至威胁。直到最后,他选择了反抗。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10)

善良需要武装吗?很遗憾,答案是肯定的,善良需要弘扬,更需要保护,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是非能够自证的世界。在现实面前,清者自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宣言,在许多时候,它经不起罪恶的袭扰。冤案、错案甚至是假案,血淋淋的案例无不提示着众人,成人世界最大的法则便是要懂得掌控法则,公道自在人心的前提是有人始终在捍卫公道。有私欲,便会有是非,而人都会有私欲,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辨明是非,在人云亦云之中,不设防的善良往往会成为众人之盲目与麻木的牺牲品。善良,需要一种守护善良的武装,它在必要的时候需要以对等的姿态告诉众人,它不是身负罪孽的猎物,而众人也不应成为狙杀善良的猎人。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11)

如果因为善良,让好人成为弱势群体,那么谁还能在好人之中坚守呢?在片尾,男主被耳边的枪声所惊醒,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他已经有了答案。

真正的猎人都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当谎言挟持了正义)(12)

《狩猎》通过一个源于意外的故事搭建的一个猎场,而当谎言挟持正义的时候,镜头观察到的是一群失去是非、失去理智的猎人,他们共同围困一个原本与他们无异的同类,并扣动的扳机,而他们可能狙杀掉的不是男主生命,而是男主的善良。

现实中有这样的猎场吗?答案自在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