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调查报告。在9家手机游戏平台和9家手机直播平台上,3款游戏游客模式可以直接充值消费;4款游戏未成年实名认证后充值额度不受限,退款流程复杂;18家平台中仅有两家游戏平台退款成功。

在南国早报的调查问卷中,66%的家长曾尝试追回孩子的充值款。不过,仅有12%的家长能退回全部或部分款项,“游戏、电商平台客服推诿”“人为设置障碍”“手续繁琐,没法完成”“退费时间跨度长”都是家长们退款路上的“拦路虎”。

去年,针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及网络直播平台打赏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游戏充值多久之内可以退款(游戏充值举证不易退款难)(1)

在休息放松的时间,很多孩子都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玩游戏。

“我向游戏平台反映后,他们让我提交了一堆证明材料,结果还是没能退回充值款。”许女士说,她12岁的儿子热衷手游“王者荣耀”,多次拿她的手机玩游戏,并且背着家长充值了2000多元,她知情后第一时间找到游戏平台要求退款,也提交了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材料,但几个月下来还是一分钱都没退回来。

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问题,腾讯游戏公关部回复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称,针对实名信息为成年人但疑似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的申诉,平台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反馈渠道和受理流程,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估,如果判断由未成年人消费的可信度较高,会进行妥善处理。不过,平台每天都会接到超过20起恶意申诉,成年人在游戏或是网络平台消费后,再以未成年人的名义申诉退款,达到“免费消费”的目的。

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志愿者律师欧阳泽明表示,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等授权进行的大额消费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但一些孩子用的是成年人的手机注册、登录游戏或网购账号,甚至知道家长的支付密码,如果想要平台退款,首先父母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充值行为确由未成年的孩子做出,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举证难”的情况。因此,退款的成功率很低。

“家长要加强各类手机App账号的管理,更要保管好支付密码。”欧阳泽明说,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打赏事件频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未尽到监护责任,放任、纵容孩子。家长应该对网络支付或者银行卡使用的授权安全性予以高度注意;否则,相当于授权孩子操作手机,由此产生的损失很难挽回。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