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仍需牵制,又认为刘备恐怕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到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 。

马超被曹操击败后去哪了(马超全家之所以被曹操赶尽杀绝)(1)

周瑜暴毙,对于曹操而言是个好消息。

值此之际,曹老板开始规划南征。不过,南下之余,曹操生怕西淳来袭。为绝后患,曹操以加封征南将军的借口,将马腾骗到朝堂中,将其迫害。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马腾之子马超誓要为父报仇,于是,便联合韩遂举兵二十万,浩浩荡荡地杀向长安。曹操早已防备这一手,于是便亲率大军与其交锋。殊不知,关西军汉个个骁勇善战,曹操又没能出动虎豹骑的精锐力量,所以无法力敌。

在交战中,曹军被杀得大败而逃。

马超被曹操击败后去哪了(马超全家之所以被曹操赶尽杀绝)(2)

西淳兵马机动性极强,没过多久前锋就已经追到曹操。曹操骑着马跑路,突然听到身后的西淳军高呼:“穿红袍那小子就是曹贼!”听罢,曹老板当机立断,马上脱下战袍。随即,西淳军又高呼:“前面那个大胡子就是曹贼!”曹操闻言,立马用宝剑割断胡须。

这下,身后的追兵叫得更欢了:“把胡子刮掉那厮就是曹贼!”曹操懊恼地用军旗包住下巴,仓皇逃窜。就在这当口,马超已拍马赶上。曹操的左右将校都不是什么忠心护主之人,见老板落难,立马各自逃命。马超厉声高呼“曹贼休走”,吓得曹操把马鞭子都惊掉了。幸亏曹洪主动断后,给曹操换取了逃命的机会,这才使曹操捡回一条小命。

马超被曹操击败后去哪了(马超全家之所以被曹操赶尽杀绝)(3)

按理说,以关西军的战斗力,想要直取长安并不困难,可为什么马超失败了?

因为曹操见无法力敌,便开始智取,这正是马超所不擅长的。曹操施展离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果不其然,马超中计,以为韩遂要加害自己。受到怀疑的韩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临阵投敌。就这样,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的西淳军陷入绝境。

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曹操怎会放过如此良机?于是乎,曹操立即派夏侯渊带着五千名精兵作先锋,又安排了十万大军殿后。曹军调转马头,朝着马超的驻地杀去。大军压境之下,原本内部就不怎么和谐的关西联军顷刻间土崩瓦解,众叛亲离的马超只得逃亡陇西。

虽然,曹操与马超的这场大战打得并不光彩,但马超终究是落败了。被曹军打垮后,马超带着所剩不多的部下一路逃亡,来到凉州落脚。取胜的曹操,立即率主力回归。回到邺城以后,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马超复仇。

要知道,当时的曹操险些死在马超的手里,《三国志演义平话》里若非马超一枪戳到树干上,恐怕就能要了曹老板的小命。每当回想起这件事,曹操都心有余悸。为了报复马超,曹操命人抓出了住在邺城的二百多名马氏族人,将他们屠杀殆尽,无一生还。

马超被曹操击败后去哪了(马超全家之所以被曹操赶尽杀绝)(4)

在小说里的“五虎上将”中,对曹操怨恨最深的莫过于马超了。

曹操杀光了马氏一族,险些让马氏绝后。要不是马超后来又生了儿子马承,恐怕关西马家的香火就要断了。有这份深仇大恨在,马超怎能轻易释怀?即便在后期投靠了明主刘备,马超亦对此念念不忘,发誓要生啖曹操之肉。

平心而论,马超之所以家破人亡,他自己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倘若马超的肚量和智商能够在高一些,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马腾与韩遂,是磕头拜把子的结义兄弟。在三国时代,结义的分量无需多言。马超见了韩遂,得毕恭毕敬地叫一声叔父。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关兴张苞与刘备一样,很亲密。可即便如此,马超仍不能相信韩遂,足以说明他的肚量有限,且智商堪忧。

而且,平日里马超仗着自己的地位,时常有欺凌韩遂的表现,这种无礼之举亦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马超的所有表现,都让韩遂的部下心灰意冷。兄弟们都觉得即便战胜了曹贼,将来也得受马超这小子的鸟气。与其如此,倒不如投靠曹老板,早投降早封侯。

马超被曹操击败后去哪了(马超全家之所以被曹操赶尽杀绝)(5)

曹操的智慧,是可以与诸葛亮划等号的。既然没有办法力敌,那就智取。作为当事人的马超,理应有所防备。然而,父亲辈的交情,在马超看来并不值得信任。在此基础上,马超还是个不怎么重视伦理的人。

试想,若马超能够给予韩遂足够的尊重和信任,那么,这场悲剧还会发生吗?当然,历史是无法重来的,或许在马超后半生的失意里,就藏着这样的懊悔。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三国志演义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