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墨墨。这是我的第76篇书评。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P大的《默读》。

priest,晋江文学城大神级作者之一,作品有言情向,也有耽美向。文风精练大气,幽默风趣。被网友称做p大。

p大些的各种类型都好看,无论是言情向、悬疑向、耽美向。为什么各种类型的小说都能写得这样精彩?每一种类型都能引人入胜呢?

今天我们就说说《默读》,探讨一下为什么这本书这样引人入胜。

《默读》一共包含了三个案子:

第一个案子是来大城市打工的何忠义意外丢了性命。

第二个案子是讲苏氏三代恶的延续。

第三个案子是讲由豪门绑架案牵扯出来的校园暴力案。

三个案子相互关联,最终揭露了隐藏在了最后的真相。


盲人讲故事阅读理解(默读莲花式故事结构)(1)


“莲花”故事结构

墨香铜臭在写《魔道祖师》的时候说过,如果网文在写一段情节之后换地图,再写很容易会丢失读者。但是《魔道祖师》不一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回到原点。然后开启下一场的地图征途。这样的故事结构就会像莲花一样,一直围绕着一个中心。

p大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作者。在《镇魂》《默读》《有匪》这些各种类型的小说创作中都非常好看。

我看过《有匪》这一部,也是典型的“莲花式”结果,周翡闯荡江湖不断的遇见不同的人打怪升级。貌似每一个“怪”之间联系都不大,实际上每一个“怪”都有一根强有力的中心线牵引着,就是故事中说到的“海天一色”的秘密。

每一个读者都想知道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

同样,《默读》也是这样的故事结构,三个案子归根揭底都还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我们的主角费渡。

费渡的童年是悲惨的,在阴暗的地下室,亲眼看着变态的父亲折磨母亲,看着母亲自杀。

三个案子貌似毫不相关,但是这些不相关的案子也是因为这恶的源头造就的。一些胆大妄为的人想凌驾于法律之上,有了非一般的手段排除异己。

在十四年前,正义的力量险些解开这丑恶的一角,最后却是以冤案了结。

后来这孤苦伶仃的受害者长大成人,终于如愿以偿地游到了这条罪恶的“产业链”上游,成了加害者。

这样的结构让过去、现在,两个时间点疑问相互交织。在这不同的时间点下面,所要解决的疑问和困惑却是同一个。

但这样的写作手法更复杂,相互之间千丝万缕。

作者写得更辛苦,读者却轻易不会弃坑。


盲人讲故事阅读理解(默读莲花式故事结构)(2)


自然流露的文字风格

在看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中作者说,不要用副词。使用副词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一旦你使用了副词就像种下了一颗蒲公英的种子,等到修改的时候就会满山遍野长得四处都是。

无独有偶,《剧本》一书中强调故事最重要的应该在故事本身,而不是华美辞藻的堆砌。

在看p大的小说的时候,你基本看不到十分、非常这样的副词。

每一个人物、形态都有精妙的描述。

提个小问题给大家:如果你写一人崩溃,那么崩溃的眼神要如何描述?

含着热泪?红着眼睛?崩溃大哭?

让我们看看P大是如何写的吧。

一个人精神世界轰然崩塌的时候,盯住他的眼睛,能从中看到非常壮观的景色,像高山上的雪崩、龙卷风横扫村落、数十米高的海啸浩浩荡荡地扑上大陆、成群的陨石倾盆而下—— 费渡清晰地体会到了那种无与伦比的快感,那是古往今来的虐待狂和杀人魔们共同追逐的神魂颠倒。

人的眼睛中怎么可能看见雪崩?看到海啸?

但是作者用自然界的比喻去形容了一个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变化。

对于人的外貌同样也是,太多人写小说的时候都喜欢枯燥的形容长相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有人曾提问斯蒂芬·金,写小说情节重要、人物重要,还是情景重要?

斯蒂芬·金的回答很有意思,故事才是,故事永远是最重要的。

可以安排的情节不重要。“好作家唯有不得已时才求助于情节构思,而愚人却把它当作第一选择。这种构思出来的故事通常会令人感觉造作不自然。”

人物包括了外貌、性格等等,看上去很重要,实际也不重要。场景增加代入感,似乎也是异常重要,实际上还是没有故事本身重要。

人物、场景……这一切也是为故事而服务的。

一副深邃的法令纹自鼻下兵分两路,将下巴三瓣切分,沉甸甸地坠着嘴角,活像这辈子就没笑过。

p大描写人物不是简单的告诉你这个人的长相。她故事中的人物围绕着故事的中心。人物的长相则是因为这个人在故事中经历了什么,所有有这样的长相。

最后一句“活像这辈子就没笑过”,带来的不仅仅是代入感,更重要的是她外貌的描写是围绕着人物,人物是围绕着故事。

不是脱离于中心,追求一个优美的存在。


盲人讲故事阅读理解(默读莲花式故事结构)(3)


深刻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

在《默读》的简介上有这样一段话:

童年,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创伤……

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

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理由,不是为了跪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不是为了反思社会矛盾,更不是为了把自己也异化成怪物——

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人——

寻找一个公正的交代。

新手写小说的时候不喜欢思考主题。

我一说到主题,估计许多小伙伴要排斥了。这个东西就像小学、中学考试要提到的问题。枯燥而毫无生机。

我不相信一个作家,即便是写了四十几本书的人,会有太多创作主题。我兴趣很广,但只有几个兴趣点足够深,可以支撑小说主题。我的核心兴趣点(算不上是执著一念,却也有几分相像)包括: 科技发展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要重新关上是多么难——可能根本关不上!——斯蒂芬·金

p大的书看了几本,虽然风格不大一样,但是对人心、人性的思考从没有停止思考过。

无论是《镇魂》《有匪》,还是《默读》都有一个相似的主题,都在深挖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矛盾。

所以这也是p大受欢迎的关键之一,她在写的是自己的内心的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她塑造的世界看出她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写作,不建议你说谎。因为当你开始说谎的时候,你写出来的文章已经触动不了别人。

真正好的作品,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他们不会说谎,将自己最想表达的内涵赋予在了故事之中。



我个人很喜欢p大的文字风格、写作手法,所以在看她的小说时候能给我许多关于写小说的启示。短短千字不能尽述,其中有些体会难以言传。许多感触是在不断写、不断看的过程中有的体会。有时候,真如醍醐灌顶一般。

如果你也喜欢写小说,那么一定要多看小说。毕竟,多读、多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是墨墨。你没时间看书就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