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俗语“年前立春过年暖,年后立春二月寒”,今年过年是冷还是暖?

腊月临近也让春节变得越来越近,农村有句老话叫进了腊月就是年,寒冬腊月也是最冷的季节,这段时间处在最冷的节气小寒、大寒期间,冰天雪地寒冷异常。天气虽然是全年最冷的阶段,但从冬至过后,阳气就开始逐渐地上升,俗称冬至一阳生,一天长一线。白昼的时间开始明显地增长,太阳落山变得越来越晚,这也预示着春天就要来了。

每年立春是春节前还是年后(年前立春过年暖)(1)

立春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预示着万物又到了萌发的季节,春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在古时候过年是按照立春节气来的,立春节气这一天就是过年,立春寓意着春姑娘来到,所以也被称为春节。立春是过年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由于立春节气的时间不固定,到了清末时期,过年才被定为正月初一一直延续至今,立春作为非常重要的节气存在,立春出现的时间早晚,对于天气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年前立春过年暖,年后立春二月寒;

二十四节气的更迭造成立春的时间不固定,有的年份会出现在年前,而有的年份则会出现在过完年的正月,像今年的立春是出现在2021年2月3日22点57分,农历的庚子年腊月月二十二。属于典型的年前立春,立春节气出现得早,也让过年的时候天气变得不那么寒冷。过年的时候气温开始明显地回升,即便不穿厚重的棉衣也感觉不到特别的冷。这也是立春来的早带来的气温变化。

每年立春是春节前还是年后(年前立春过年暖)(2)

如果立春节气出现在了年后的正月,过完年之后立春节气才姗姗来迟,寒冷的天气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的时候过完了正月,到了农历的二月大地依然封冻,河水没有消融,气温异常的低。按照老话来讲这样的春天属于春脖子长,俗语:春脖子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春脖子长,回暖晚,一般少有倒春寒。意思是立春出现得较早,天气回温速度特别的快,但这样的年份却容易出现恶劣天气倒春寒。春脖子较长的年份,虽然气温回升得很慢很慢,但却很少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俗话说打春冻人不冻水,立春一日、水暖三分。意思是立春之后气温开始有了明显的改变,虽然气温依然很低会让人感觉很冷。但冰冻的河水开始逐渐地消融。这也是源于立春之后白昼延长,大地也能够吸收到更多的热量,加上昼夜温差开始缩小,热量挥发也逐渐变小,冰雪也就开始出现了消融。立春来的早,水温也会消融的快,立春来的晚,封冻的时间将会进一步地延长。

每年立春是春节前还是年后(年前立春过年暖)(3)

春要早打,秋要晚立;

按照俗语的说法,立春来的较早,是利于庄稼生长的,春天来的早不仅利于越冬庄稼返青萌发,也利于春耕春播。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争一日夏争一时。立春早一天带来的变化就有很大不同。而立秋则是晚一些较好,立秋来得晚,炎热的天气将会延续,高温的存在利于庄稼淀粉沉淀,让庄稼颗粒饱满从而取得丰收。俗称早立秋赶死牛,晚立秋慢悠悠。意思是立秋越晚,由于炎热的天气延长,越发不用慌张。

每年立春是春节前还是年后(年前立春过年暖)(4)

2022年的立春是在正月初四,属于年后立春,按照老话的说法今年过年的时候依然会很冷。气温还会很低。是一个比较寒冷的春节,虽然今年过年的气温回升得较晚,但由于春脖子较长,倒春寒出现的几率反而会越小。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