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

近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接下来旅程去哪儿”。冬日的贵州,山水壮阔,节庆热烈,正是一处适合踏上旅途的宝地!

就在这个冬天,地道风物的“风物之旅”活动再度启程!这一次,风物君与行业专家、知识型大V们一起,来到冬日宝藏大省贵州,用八天七夜,进行了探索山地秘境的文化奇旅。

在黔北秘境茅台镇,我们徜徉于茅台渡口畔的红军桥上,看一条赤水河,如何流淌出87年前的惊天传奇;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

风物之旅团队在红军桥合影。摄影/吴兆坤

在如同江南的隆里古城,我们邂逅了一场冬日狂欢——一张花脸上,生旦净末丑齐全,描摹出缤纷色彩。冬日的贵州,处处都是如此热闹的景观;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

隆里古城花脸龙表演。摄影/李贵云

肇兴侗寨,正值丰收佳年。我们踏遍篝火,听赏侗族大歌,一处处年节盛典上的“高山流水”,实在令人盛情难却;

在梵净山、在石阡、在修文龙场……贵州,处处都藏着可以饱览人文风采的宝藏秘境。这一次,让风物君带你,发现文化千岛——贵州!

01 从看“花脸龙”到“龙场悟道”贵州人文秘境有多精彩?

在贵州众多古镇中,锦屏南部边缘的隆里古城并非是最有名的,却非常独特。这里,在周边多彩的苗侗文化海洋里,保存了六百年前的“大明风华”

青砖白墙、飞檐翘角的建筑,一如江南古镇;“苏湖世第”“关西世第”的门牌,气度广纳八方;状元桥、龙标书院,藏着王昌龄过龙标的传说;鲜活的花鸟图案与古城深处的木构建筑,又为古城点缀了苗侗文化的魅力。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4)

隆里古城的龙标书院。摄影/陆宇堃

古城的生活,平静却也不乏热烈。在冬日的节庆里,舞龙人脸上装点五彩脸谱,这种习俗来自戏剧《蓝季子会大哥》的北宋故事改编;戏台上锣鼓齐鸣,人们唱的汉戏源自湖广(今湖南、湖北等地区)的戏剧风俗;还有游走于大街小巷的活动戏台“迎故事”,与中原地区流行的高台杂技,颇有相合之处……

玩花脸龙、唱汉戏、迎故事,被誉为隆里古城的“三大瑰宝”。这座古城,保存了600年前江南汉人的建筑、戏剧和生活方式,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更是中国与挪威王国国际合作的“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之一。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5)

隆里古城,出行大V舞龙现场。摄影/陆宇堃

这种文化特色,缘起于明军屯军贵州,控扼西南的历史大潮。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中国第十三个行省贵州,以其“西南胸腹”的枢纽地位,在华夏历史的大舞台上闪亮登场。明朝屯军贵州的第一站,就是隆里。来自中原的移民,让隆里成为了黔东南的汉族文化区,与当地苗侗文化相合,形成了气质别具一格的文化秘境。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6)

隆里古城,风物之旅团队进行花脸龙互动体验。摄影/陆宇堃

古代贵州最为核心的交通要道滇黔大道,成为了这种文化交流的主动脉。它起自湖南常德,沿沅江而上进入贵州,然后东西横跨贵州的施秉、贵定、贵阳、安顺等地进入云南,并沿南北散开,是水陆航道的综合交通体系,也是贵州的重要人文通道。在贵州悟出了“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同样由此进入贵州。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7)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8)

黄平飞云崖的美景,在王阳明的笔下被描述为人间仙境。摄影/周睿曦

修文龙场,我们探访了王阳明悟道的岩洞,仿佛看到他是如何逃脱追杀,一步步自滇黔大道,走遍玉屏、镇远、施秉、凯里、龙里……踏出今天的“阳明十二境”,终于在万山丛棘中的龙场,呼唤出那句至今为中国人所沉吟的顿悟——此心俱足,不假外求!

除了开创心学,留下诸多名篇之外,王阳明还在贵阳、修文等多地讲学。后世的“黔中王门”学人,更开拓了多所贵州书院。贵州文教大兴,由此而始。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9)

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文化园。摄影/唐哲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0)

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洞。摄影/陆宇堃

枢纽的位置,文化的交融,山川的雄奇,让贵州成为一处孵育特色文化的宝地。在贵州南北方向,还有众多通道。它们不若滇黔大道般主干明显,支脉众多,而是分散在黔北山川之间,凭借赤水河、乌江水系,成为沟通贵州人文历史的毛细血管。

贵州高原的传奇转折,便在这其中的一处处山地秘境里被铭记、书写。比如说,位处黔北河谷之间的宝藏小镇——茅台。

02 黔北腹地,藏着贵州的转折传奇

茅台镇,因古“僰人”把种了茅草的平地作为祭台的传统而得名,是贵州最有名的小镇之一。当你真正到了这里,才会知道,茅台镇远不止处处泛着酒香。

她,记录着川黔南北的沟通历程。乾隆初年,跨越川、黔、滇的赤水河道凿通。“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让茅台镇于乾隆初年成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仁岸”,实现了从0到1的成长。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1)

赤水河畔的茅台古镇。摄影/曹经建

它,藏着一段伟大转折的光辉岁月。穿镇而过的赤水河,还有一个更为闪耀的名字——英雄河。英雄河畔,则有四渡赤水的史诗恒远流淌。

每一个来到茅台镇的人,第一站总会在赤水河畔的红军桥驻足。红军桥不长,桥下就是茅台渡口。1935年3月,红军便在这里三渡赤水,此后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佯攻川南,调动敌军主力,真正的大部队则悄然回军,四渡赤水,又频繁抛出假动作,将国民党拖入疲于奔命的境地。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2)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3)

在茅台古镇,我们探访了茅台渡口。摄影/陆宇堃

红军桥便是为纪念这段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而建立的。在茅台镇下游的习水县习酒镇,当年四渡赤水的二郎滩渡口畔,也建起了连接川黔两省丶横跨赤水河的高速路大桥——赤水河红军大桥,它是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丶第二大跨的峡谷大桥。

就这样,英雄事迹在历史的进程中被铭记,也在贵州人当代奋斗的历程上闪耀。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4)

四渡赤水纪念塔。摄影/陈伟红

若将时间线向前追溯,遵义播州区的苟坝村与花茂村,同样有这么一段古今交融的传承。苟坝村,就记录着二渡赤水到三渡赤水间的关键转折时刻。

二渡赤水后,红军取得遵义大捷,并途经苟坝村休整。休整时,中央负责人围绕是否进攻打鼓新场的一个师,在苟坝会议上展开激烈争论。会上,毛泽东坚决反对进行这场战役,他据理力争,但遭到与会者集体反对,力争无效。当日深夜,毛泽东手提一盏马灯,在一条小道上疾行,连夜去找周恩来商量暂缓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计划。周恩来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次日一早再开会讨论,从而说服大家决定不进攻打鼓新场。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5)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6)

苟坝村,如今是一处革命圣地。摄影/陆宇堃

从当时形势及后来截获的情报看,如果冒险开战,红军将处于四面受敌之境,很可能遭到围歼直至全军覆没,后果不堪设想。这次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命运紧紧相连,这条小道,如今名为“真理小道”,纪念着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精神。

此后,中央红军逐渐完成了领导核心和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才有了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后,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巧渡金沙江,成功摆脱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的军事奇迹。

与苟坝村一村之隔的花茂村,当年同样是红军休整之地,如今则是黔北山川里的时代发展瑰宝。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7)

如今的花茂村,一派繁荣景象。供图/播州区委宣传部

这个村子并不大,里面的宝藏却不少。位列省级非遗的花茂村土陶,采用当地白土,因地制宜,还变成特殊的餐具,盛着当地美食“盬子鸡”,在饭桌上大放光彩;古法纸浆压花画,则将花茂村的鲜花与贵州山野的壮阔融于纸上。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8)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19)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0)

古法纸浆压花画和土陶体验。摄影/陆宇堃

这座因电视剧《花繁叶茂》成为贵州最美打卡地的小村,可远不止有如花风景,更重要的是众多风物托起的热烈生活。

茅台镇、花茂村、苟坝村……在黔北山川,我们探访一处处秘境的壮阔岁月,也看见如今这些家园的繁荣与新生。

03 跨越武陵山野,贵州的冬日净土在哪里?

来到贵州这处山地大公园,探访壮阔山川自然是不能错过的一站。在冬季,贵州的山川也开启了“季节限定模式”

譬如,在贵州的自然人文地标梵净山身后,武陵山脉绵延千里,山岩耸立,四季润泽,水源充沛,也流淌出一处处隐藏的山地秘境——温泉。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1)

梵净山下,是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摄影/李贵云

武陵山区的铜仁石阡,便因温泉成为了一颗耀眼的贵州明珠。

石阡,为明初贵州八府之一,这座悠远古城的历史,也与温泉共生。当时的府城与温泉相邻,云蒸日照之中,诞生了石阡八景之一——“温泉浴日”。时至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石阡府成规模开发城南古温泉,一直用到今天,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温泉之一。

在这里,一天生活开始和结束的标志,都可能是 “泡温塘”。石阡人还拿温泉来泡茶、灌溉、甚至直接饮用,把温泉开发出了无数花样,也真正让温泉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走出石阡,放眼整个贵州,你会发现许多地名都带着“汤”、“塘”、“暖”、“温”等字,比如,习水县温水镇、绥阳县温泉镇、石阡县汤山镇……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2)

剑河温泉,被誉为“苗疆圣水”。摄影/许钧泰

这些地名的背后,是贵州的300多处已开发温泉资源。贵州温泉,因浅层地热的优势,水量大,体验上佳,又因生态环境的优势,水质独树一帜。而喀斯特山地独有的风光和古朴的文化结合,则让这里的温泉更能突出 “天人合一”的美学。

了解到贵州是一个隐藏的温泉大省,可以说是这次旅程之间最惊喜的收获。毕竟,谁能在寒潮起伏的冬季里,拒绝三四十摄氏度的人间温暖呢?

04 冬日的热烈升腾于贵州的民族秘境

从石阡的温泉蒸腾中走出,再一路向南,越过清水江。这条并不算宽广浩荡的河流,串起了多彩贵州尤为重要的一彩:民族风情。

诸多黔东南市镇沿清水江而建,成为贵州水路运输的重要口岸,也塑造了一处处民族村寨。贵州的七百多处中国传统村落,可以说精华尽在于此。位列“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的肇兴侗寨,正是精华上的明珠。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3)

肇兴侗寨,满满是“年”的味道。摄影/尹刚

平时,生活在这里的侗族同胞,自带一种天然的松弛感。尽管历年来游客众多。但鼓楼下的老人们,依然悠闲地烤火聊天,屋檐下,居民也照旧捣练制衣,亲手用针线织造出一块块多彩的“侗布宇宙”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4)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5)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6)

在肇兴侗寨,出行大V体验传统服饰。摄影/陆宇堃

而一到冬日的时节,黔东南各地的侗族同胞则拉开了一道火热的节日幕布。拦门酒、巡游、踩歌堂、 “斗萨”(唱祭祖歌),无不气势恢宏,欢腾热闹。最惊艳的,莫过于侗族大歌,或如青青山涧里的小溪平缓绵长,或如群山之中奔腾的瀑布般高亢嘹亮。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7)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8)

侗族大歌与篝火晚会。摄影/陆宇堃

侗年,侗族最重要的节庆。今年的榕江乐里侗乡,正在举办一场热闹非凡的侗年。一大早,歌声、芦笙声便和鞭炮声一起,奏响了侗年的序幕。若你想进入侗寨一探究竟,首先便得来一道“拦路酒”,还得轮流对歌一番,才能走进侗寨。随后的牛王出征,雄壮的斗牛胜出者身披彩旗,威风凛凛,巡游四方,更是侗寨最盛大的节庆仪式之一。

牛王出征之后,便是旨在主客相对,拉近距离的长桌宴。招待贵客时才拿出来的牛瘪、贵州风味的代表之一酸汤鱼、五彩缤纷的糯米饭等佳肴,纷纷铺满长桌。欢宴饮罢,微醺之时,还有芦笙舞、篝火晚会等一波接着一波的重头戏……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29)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0)

肇兴侗寨,出行大V体验行歌坐月、拦门酒。摄影/陆宇堃

侗年,正是侗族同胞最热烈的文化舞台。

这样的火热背后,是悠远的传统。秋收之后,一年的农耕事务完毕,便是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因此,侗年往往就在秋冬时节举办,街上的每家每户,这时候都有可能会拉你进去“喝一杯”。更为神奇的是,各地侗族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从农历十月底至十二月初,如果你在冬季来到贵州黔东南的侗族村寨走一圈,怕是有过不完的“年”了!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1)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2)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3)

肇兴侗寨,出行大V参加篝火晚会。摄影/陆宇堃

05 除了山珍还有新风味黔味因何而多彩?

人们对贵州的饮食,一般只有辣与酸的模糊印象。但这趟旅程,我们不只体味到酸与辣的协奏曲与千奇百怪的山珍食材。随着时代发展,贵州味道,早已别有洞天。

在铜仁江口,我们见识到了鲟鱼欢宴。鲟鱼筋、鲟鱼冻、鲟鱼架、鲟鱼豆腐、鲟鱼饺……师傅说,一条鲟鱼,在烹调高手的刀下,就能开发出二十四道吃法。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4)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5)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6)

鲟鱼宴上的一条鱼,有多少种吃法?摄影/陆宇堃

为什么高原上诞生了鲟鱼宴这等豪横吃法?答案就藏在山野之间的养殖基地里,梵净山“九十九溪”,在其脚下的江口县流淌出清澈的水源。鲟鱼对水质要求极高,只在生态环境好的区域落户。这里自然而然成为了贵州鲟鱼养殖第一县。

2021年,贵州鲟鱼产量就高达2.29万吨,一道小小鲟鱼宴背后,正是贵州作为全国第二的鲟鱼养殖大省的底气。事实上,除了鲟鱼,贵州处处有好鱼,从红枫湖到万峰湖,处处都是天地之间的大鱼塘。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7)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8)

风物之旅团队参观铜仁江口鲟鱼养殖基地。摄影/陆宇堃

这样的贵州新风味,在我们的旅途里,处处可见。

在遵义茅台镇,餐桌上除了腊肉等山珍,还有众多鲜嫩弹牙,脆脆爽爽的食用菌。没错,贵州还是个隐藏的食用菌大省,黔北、黔东的大娄山-武陵山区,就有一条重要的食用菌产业带,一处处“蘑菇小镇”,正在改变人们的餐桌。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39)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40)

贵州的食用菌,到底有多鲜?摄影/陆宇堃

铜仁石阡,好水塑造了温泉,也与气候相生塑造了好茶,因而既诞生了辣椒配罐罐茶等独特食俗,又有了苔茶宴这样的独特美味。每一口,都有新鲜茶叶的鲜嫩口感,清爽滋味,令人不由感怀茶圣陆羽那句,“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41)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42)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43)

石阡的特色苔茶宴。摄影/陆宇堃

这一次八天七夜的旅程,我们留下了无数次“发现时刻”——

四渡赤水纪念碑,守望着奔流的赤水河;梵净山下的云舍,八十岁老人即兴山歌;肇兴侗寨里,晚会的篝火点亮冬日夜晚,我们踏足的每一处,都是冬日里的宝藏目的地。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44)

在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出行大V参观傩戏面具加工现场。摄影/陆宇堃

在离开侗寨,前往贵阳踏上归途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座大桥自侗寨前穿山越岭而过,不由大为惊叹。而陪行者则说, “这在贵州很普通啊,为啥你们会觉得高大?”

这一刻,我们才感受到,如今的贵州,早已走出山地的阻遏,变化天翻地覆,但一处处秘境家园,依然历久弥新。

这次探寻,不过是开始,在这个冬天,我们还将带着大家,开展一场高原之上的“冰雪奇缘”!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45)

苗族同胞“跳洞”祭祀闹新春。摄影/尹刚

文 | 后果、姜姜文字编辑 | 后果图片编辑 | 鲸鱼首图 | 尹刚封图 | 陆宇堃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46)

2022.11-2023.1,与“地道风物”一起

探索冬日宝藏大省——贵州

今日头条@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关注话题#云游风物之旅##发现宝藏大省贵州#

回顾宝藏之旅

去贵州旅游真实与想象(我们知道了贵州为什么叫)(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