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语庖丁解牛,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其实我也不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了,但昨夜读到,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突觉以前自己是对它囫囵吞枣了,没有全部读懂庄周的‘庖丁解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庖丁解牛是谁说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庖丁解牛是谁说的(读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是谁说的

起语

庖丁解牛,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其实我也不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了,但昨夜读到,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突觉以前自己是对它囫囵吞枣了,没有全部读懂庄周的‘庖丁解牛’。

既然有了几点不知深浅的见解,那么便起笔尝试撰写此文吧!

音乐的旋律

庖丁解牛,魏惠王间庖丁解牛,尽然感受到了如诗如歌的节奏。这隐喻了庄周对事物的一种追求或者说一种向往,那就是人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可以达到一种如诗如歌的旋律境界,这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一种理想。

这样的理想也许很高,非轻易所能达到,但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对事物的精神向往和境界的追求。

有时写文章时我会戴上耳机放上一点儿轻音乐,一是可以安神静心,二来有时写着写着会受到音乐的激发,而一时迸发出深入灵魂的文思来。歌曲有时候真的很美妙,它可以让人忘却烦恼,也可以令人在疲劳中精神昂扬,从而做到超越自己极限的事情。

我想庄周一定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吧!他可能在做事时喜爱音乐,甚至在事物中去发现音乐。所以庖丁解牛,其下刀的声音竟出现了音乐的旋律感,时而激昂,时而绵长,时而昂扬,时而低语。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处事境界啊!这样的境界真是令人向往。

厚积才有薄发

庖丁解牛是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大道的奥妙无穷之境的吗?不是,他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看吧!神乎其技的解牛人庖丁也有一个学习、积累,进而勃发的技艺成长阶段。

所以无论学什么、做什么,急躁是没有用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厚积才能薄发。古人说三年往往并非三年,我们的古文含义大多多义且是泛指,所以这‘三年’指的是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十年,甚至是一辈子,但只要肯潜心向道,说不定哪一天就勘破玄机悟得做事的旋律、生命的旋律、灵魂的旋律。

这个道理和我们现代的‘一万个小时’法则有些近似。由此可见庄周真是一个可以穿越千年时空的伟大哲学家。

处世不能硬碰,遇难不可硬砍

庖丁解牛时也是一个滑头的人。别人解牛下刀遇筋硬割,遇骨硬砍。割筋者,一年刀就得换,而硬砍者,一月刀就得换。庖丁的刀自用刀起终生也还如新做好的一般,为什么?因为它从不硬割、硬砍,他总是‘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余游刃必有余地矣’。

这就是成语‘游刃有余’的由来。

所以生于世间行于坎坷之中,不必要像个莽夫似的逢‘筋’就割,逢‘骨’便砍。要知道人的锐气就像刀的锐气一样,是有限的。就拿我来说,我也遇到过不少砍竹子遇竹节的事儿,其中过程实令自己痛苦不已。遇到困难与磨难还是得学学庖丁,发现其间,从其节下手,必然能使自己游刃有余矣。

我读过我们领袖毛泽东的文集《毛泽东选集》,就庖丁解牛之道来说,我对领袖真是钦佩不已。我们的领袖总能寻敌人之薄弱,而积聚自己的力量以攻之,往往收效很大。所以他能够带领我们党长期转战于敌人的狂围猛追之中,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可能我们的领袖也看过《庄子》吧!也许他的见解比我的还要更全面更深刻。

人世坎坷,悲哀喜乐,请问哪一个人的人生是永远风调雨顺的呢?我想大抵没有,即便是像《西虹市首富》那样的天降十亿,也还是可能会遇到许多出乎意料的磨难。最后机关算尽,那十亿不但没花完,还越花越多,越花越多。

最后掏空了他王多鱼的灵魂,只给他王多鱼留下一具英俊的皮囊。

这话真欠揍,谁要是坐拥二十亿,还在我面前如此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我就是不揍他,也要把他祖上男女一个个儿挨个问候。

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有的是大大小小的坎坷,有的是在跨越一个个坎坷之后那会心的笑容。面对不太容易对付的地方要学学庖丁,小心从事,别眨眼睛,放慢手脚,轻轻下刀,耐心等待困难慢慢消解,最后好比山体滑坡一般,千难万险终全倒在自己的脚下。然后再提着鸾刀,直起腰板,环视左右,信不欣赏欣赏自己的成就,最后‘唰唰’两下将鸾刀擦洗干净,归刀入鞘。

请帮我转发一下,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