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西北地区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子里,先辈们一直生活在这片肥沃而不富裕的土地上。爷爷奶奶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了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都是大龄未婚,四叔只有14岁,父亲作为家中的长子,抚育四叔的重任就落到了父亲的肩上。

一个家庭的教育决定成长(棍棒底下出人才)(1)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父亲和四叔的性格有着很大差别,要说找一点相似之处,就是都特别耿直,但父亲的“直”是无条件的、与生俱来的,而四叔的“直”是圆滑的、曲中带直。

父亲对四叔给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四叔无心学习,对谈对象的到是很感兴趣,加上帅气的外貌、古灵精怪的动作、诙谐幽默的言行,简直就是当时我们那一带的型男、小鲜肉。

光是这么说,大家还是不能准确地感受四叔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两件事来刻画一下他吧。第一件事,上学那会儿,每天下午放学,四叔都要带上筐子去野外铲草,接连几天,四叔喂过羊之后,羊都“咩咩”地叫个不停,父亲感觉这其中有猫腻。一天下午,待四叔背着筐子走向羊圈的时候,父亲连忙将他拦在门前,不料四叔在筐子中间撑了几根木棍,只是在木棍上面装了一点草,并佯装背着很吃劲。在父亲的眼皮底下唱了一出“空筐计”,是可忍孰不可忍,一顿臭骂是少不了的。

一个家庭的教育决定成长(棍棒底下出人才)(2)

第二件事情,有一次我看见我母亲把一张照片剪成了两半,一半是四叔,另一半是一个不认识的女人。因为没有走到一起,母亲将女人的那一半扔到垃圾桶,将四叔的这一半别到了电视机柜的玻璃上。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女人是四叔年轻时谈的一个对象,知道四叔将要结婚的消息后,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样老掉牙的招数都用了一遍,但还是没有阻挡四叔跟四婶结婚的脚步。

现在想想,对母亲将照片“一刀两断”的举动表示惋惜,要是能留到现在,录上一段视频,配上一段煽情的音乐,随便放到哪个平台上不还得有个万百千的点赞,以此来纪念四叔美好的青春和逝去的爱情。可惜了,可惜了!

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但四叔的青春似乎玩得有点疯,感情有点泛滥,在学校自然也是没有学出名堂,早早离开学堂到社会上闯荡。

父亲汲取了教育四叔“不成功”的惨痛教训,对我自小教育极其严厉,用他自己的话说“宁可给个好心,也不给个好脸”。有可能担心我重蹈四叔的覆辙,走上“不学好”的路子,在教育的问题上丝毫没有松懈过。

我还记得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课本短缺,一时没有拿到课本,父亲便骑着自行车到8公里外的镇新华书店去买,待到学校发书以后,我手上有两本书,让不少小朋友羡慕坏了。这件事过去很多年了,我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心情,也清晰记得这件事对我后来学习成长产生的影响。

除此以外,凡是我提出的学校收费、购买学习用具等要求,他都从来没有拒绝过,包括上小学时提出购买“小霸王”学习机、上高中时购买“复读机”一类的要求,他都没有拒绝,大概是与学习有关吧。

与舍得花钱的“厚爱”相比,还有更多的“严管”,不认真学习挨打,不听话挨打,偷东西挨打......

一个家庭的教育决定成长(棍棒底下出人才)(3)

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我的学业还算可以,在高中以前在班级都能名列前茅,到了高中以后,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得当,也有可能是远离了父母,失去了以往严格的管束,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产生了松懈情绪,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后来没有考上本科,大专毕业后通过专升本的方式获得本科学历。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很对不起父母,让他们的付出没有收到理想的结果,但我深深的明白,我不是不学无术的人,我只是慢热型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觉得家庭给了我很好的教育,父亲在我小的时候严格抓好基础教育,让我越长大越觉得受益无穷。

01、父亲给我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力

一个家庭的教育决定成长(棍棒底下出人才)(4)

从小父亲就反复给我讲,要学习、要学习,但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多是迫于他的压力才进行学习。在反复的说教式地家庭教育中,懂得了人要在不断学习中成长和进步,当然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还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本感兴趣的书,我经常一看就是一早上,一个感兴趣的问题,经常边研究、便查阅就是一个下午。

高考的失利不代表人生的失利。大学毕业以后,一部分人在外找到了工作,一部分人回家乡考试,父母很想让我回到家乡工作,一来离他们近一些,二来还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老家人称之为“干部”,有点咸鱼翻身的意思。

其实,到大学以后,父母我学习优劣情况不甚不解,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加上我们当地学风甚浓,回乡考试的学生有不少是从好大学毕业的。到真正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考试的内容大都偏文科,这正中我下怀,参加了教师招聘、三支一扶、事业单位考试,每次都能考中。这可把父亲乐坏了,经常对亲戚说“我知道他肚子里有墨水呢。”实际上,我早就发现,正儿八经学习好的同学都进了好企业,工资都说年薪,都论K。不管怎样,还是感谢父亲给自己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力,让自己有口饭吃。

02、父亲教会了我什么叫“爱岗敬业”

对父亲的敬业精神,有几件事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件事情,我们小时候,他在生产队当队长,需要做好账务核算、资产登记,没有专用的本子,他便把我们的作业本反过来,用钢笔尺子打成格子,一行一行、一笔一划,写得相当工整。要问起哪项支出,他都能立刻找到,对具体情况如数家珍。

一个家庭的教育决定成长(棍棒底下出人才)(5)

第二件事情,这几年因为身体的原因,父亲进了城,但仍然闲不住,找一个看公厕的工作。每次轮到他的班次,他总能把公厕打扫得一尘不染,受到环卫队多次表扬,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他对工作的细致认真已经达到严苛的程度。有好几次,我跟他讲“不就一个公厕吗,打扫那么干净干啥?”但好像对他无动于衷,工作中仍然是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为此,妻子多次对我说“咱爸的敬业和自律,我们一般人是望尘莫及呀!我要是能学到他的一点,我一定能瘦成一道闪电。”

表面上,我对父亲太过专注、过于认真的工作态度嗤之以鼻,但实际上他对我的以后的工作作风、工作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项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好,我经常就有食不甘味、卧不安席的焦虑,逼着自己将工作完成得更好,以至于有一位领导曾经给我说过“只要你来了,我就放心了”,后来才发现他不光放心了,还放手了,经常工作刚安排完就不见人了。我自己都疑惑,到底是自己太敬业了,还是太过小心了?

不管怎样,每换一次工作,所到之处,我总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会得到领导的赏识,我觉得与以上所述的学习力、责任心、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家庭、父亲对我最大的教诲。

成功的概念很宽泛,不管是谁,很难站出来说,我就成功了,但在奋斗的道路上,每向前迈出一步,我就会感觉到幸福,能感觉得到,这是迈向成功的路。而这一切离不开一个严肃和不失温情的父亲,离不开一个有温度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