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天下平:同愿同行亚太梦”宗教领袖对话备受关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宗教带来的秩序?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宗教带来的秩序(宗教领袖博鳌论坛对话)

宗教带来的秩序

“心平天下平:同愿同行亚太梦”宗教领袖对话备受关注

“博鳌亚洲论坛凝聚着亚太善愿”

海南日报记者罗霞

今天的博鳌,因为三个人的到来而使这片土地多了一份清凉和甘露,也因为他们的善愿使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传递出慈悲和善的声音。

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的最后一场思想盛宴,以“心平天下平:同愿同行亚太梦”为主题的宗教领袖对话在倍受关注下开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柬埔寨佛教法宗派布格里僧王,香港宝莲禅寺方丈净因法师来到对话现场,为人们开启了一段启人深思的净心之旅。

在宗教领袖们看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将众多国家的人聚集在一起,其在凝聚着一种善愿,大家同愿同行必将推动亚太更好发展。

行善从身边事从小事做起

本场宗教领袖对话的首个话题,围绕“善”开始。什么是善?对于本场主持人开场抛出的这个问题,班禅有自己的理解。

“以乐为果的因叫善,以苦为果的因叫恶。”班禅说,一些人因为内心中被“贪、嗔、痴”三毒所侵蚀,所以迷失了方向,往往把能致成苦果的因误认为是善、误认为是好的东西去追求。

“善不一定要有多大,可以从身边事、从小事做起,把行善贯穿到自己日常的行为举止当中。”班禅举例说,比如路上有垃圾,我们可以捡起来;如果有一个残障人士要过马路,我们扶一下。“哪怕是给他人一个微笑,给受难者一句安慰,这都是行善。”

在布格里僧王看来,人类有欲望和愤怒,使我们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使我们的思想纯净非常有必要。”布格里僧王说,可以通过禅修清理我们的思想,只有思想纯净才能获得宁静。

对自然心存敬畏

面对雾霾、污染以及对健康带来的威胁等,如何更好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摆在面前。净因法师说,在过去的四千多年里,人类跟自然基本能够和谐相处。而近一百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接触大自然的能力增加,人们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甚至认为自己像神一样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随便处置其它物种的生命、可以随便改变大自然。

之所以出现生态问题,净因法师认为,一方面人们对自然没有敬畏心,另一方面人们有贪欲。“如果能把人的贪欲治住了,少欲知足,可能我们的生态危机会好很多。”

班禅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认为科技文明相当于一把利剑,这把利剑掉下来可能就有伤害,必须有一根线吊着。“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发展是把双刃剑。”班禅说,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都是文明发展的成果,但为避免全人类的厄运,需要我们从内心去调整。

同愿同行亚太梦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就这句话,净因法师联想到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原本应是一个普通小镇上的论坛,但是经过博鳌策划者的心,使它成为世界级的论坛。”

净因法师说,以心为主要力量可以整合各种有利的资源。博鳌亚洲论坛聚集众多国家的人,探讨亚太地区乃至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其凝聚着一种善愿。“对于亚太未来的蓝图,我们同愿同行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正如班禅所说的那样:世界和平不会天上掉馅饼,它需要世界上每一个人去努力。(本报博鳌3月25日电)

,